benny950 wrote:我覺得再加三個字更貼切。國產車 敢賣86萬 我想也只有本田敢帶頭衝 別家如要衝量拚價, 台本行嗎??屏東廠一年也就是那幾台產量...唯有漲價才能衝高營收~要像benz在對岸賣到沒車~還能硬是從德國進口再依國產價來交貨...在台灣是完全不可能的~~
業務~做生意的人。可就不能騎機車或是搭大眾交通工具了。沒法子~為了工作還是得換車!!聯合漲價唷~有違法嗎??就算有,賺的比罰款多,我想誰都會漲價吧!!這樣下去物資齊漲,政府不管,薪水沒漲---經濟泡沫!!
我是覺得漲價要物有所值.像我家第一台進口車福斯的PASSAT就是一整個物超所值!開了10幾年那板金跟內裝皮椅還跟新的差不多(我老爸是有勤保養啦...但是還是很強)換到我要買車看到GOLF 100多萬車價害我雙腿一軟...最後妥協跑去買focus...開到現在只有一個感想就是focus一點都不值60萬...早知道當初買isamu就好.去年看到JETTA 82萬8有衝動想把focus砍掉重練.不過人在米國的老弟說評價不是很高於是就觀望了...
套句經濟學的話,廠商敢漲價並不是反應成本,而是反應市場上的供需,也就是需求大於供應,廠商才敢漲價。只是用匯率上漲、原物料上漲等等的理由也讓自已的漲價是有根本的。一部車的零件那麼多,成本結構如些複雜,進料成本、資金成本、廠房、廠地、人員、行政、行銷……,有可能因為其中一樣就漲價,如果成本控制得宜,是不是也該降價來反應實況,但車商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