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業代怎麼會有這樣的的想法,不然我去賣車,你都不要砍的跟我買好了,濫好人一個。一個被砍價就沒飯吃的業代本來就是個失敗者,不會去要飯啊,誰買東西不會砍價,不合理就不要賣就好了,就是因為當業代沒人麼門檻(少數人除外),才這麼多人要去當又怨業績不好沒飯吃,有客人上門就想著肥單來了,把客人當羊宰,這種業代只是惡性循環,本來就要被淘汰,不知道你在為這些人可憐什麼???你是幫營業所看門的嗎??
說那麼多有什麼用?業代要怪只能怪車廠怪經銷商把利潤都吞去不肯放出來讓業務員只能舔鍋底,連湯都沒得喝,一輛車老是找理由漲價、偷配備減少成本賺那麼多為什麼不肯分一點點給業代?消費者一個月才賺多少,當然能省則省,但是賺的經銷商跟車廠不肯把利潤分給業務為什麼要怪消費者?一間營業所請那麼多業務來互相競爭有什麼用?不用給底薪嗎?請一堆還不如人夠就好底薪給高一點比較實際,不是請一堆給吃不飽快餓死的底薪讓他們自生自滅
eric904z wrote:您說的沒錯!汽車銷售...(恕刪) 其實不見得如你說的好賺。好賺的僅是少數人,不然不會有那麼多業代來來去去了。汽車銷售基本上環境就是如此,就算我離開五年、十年,大概也是如此。因為大家都希望買到最低價位,自然而然,越迎合消費者的人,就越有機會獲得最後的成交。一位成功的汽車銷售業務,除了本身的專業與服務之外,很重要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魔術能力。讓消費者認為他買的是很便宜,然後要在這個前提之下獲得最大的利潤,每次的交易大概都在玩這遊戲。有極少數的業務,獲得相當的成功,其實對購車者而言不見得是最有保障的,但是因為那些少數人擁有超凡的話術,能在臨場反應,讓消費者誤以為購車條件是優異的,是難以比較的。這種東西比較難教育每一位業務,因為相貌儀態談吐與臨場反應都會影響最終結果。但是如果知道手段的話,其實我個人是相當不以為然的,也不削用。想極端一點跟一位踏實的人買車與一位騙子買車,要跟誰買?許多人討厭騙子,可是到頭來稱讚騙子踏實合理公道又實在。當然,有些人真的是天生賣車命,而且也很認真做口碑那就是另外一種,只是依照我接觸的,少之又少。一般大概都是每天玩魔術遊戲,有些擅長者樂此不疲,我之前一位同事沒在服務客戶的,月入10萬起跳,一台車都賺5~6萬以上。客戶還是有回頭跟他購車的(又被海削一頓),對方也很開心啊。想服務的大概是女性客戶,因為可以服務到發生關係...。像我則是不喜歡這樣的工作環境,騙來騙去美其名是話術,本來存著【我賺取合理利潤,用心服務跟我買車的人】衝入這職場,但碰到賠了一大堆卻還要服務時,其實內心是很累的,這對消費者也不好,也違背我的初衷。若和我本著服務精神,替客戶著想的,到頭來其實都錯過賺錢機會,因為遇到善良的不忍心賺,碰到殺價嚴重者又賺不了大錢,有些本來看似不錯的,很老實,替他想很多,利潤幾乎都沒了,到最後要交車突然獅子大開口令人傻眼的也有,根本無法有截長補短的機會。只能暗自私下說為什麼客戶那麼不厚道...那些人我發現,最後都是離開汽車銷售一途。汽車銷售這制度沒被改善之前,我想許多消費者都會和業務有不信任或不愉快的經驗產生。據我了解,各種車牌可能有兩家以上的經銷商,就有不同的促銷手法,最直接的就是價格戰爭。因此很難說是業務自己搞壞掉的,因為經銷商削價競爭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想要有心服務客戶的汽車業代,要站穩這職場,必須要在這極度扭曲的銷售環境當中變出【我比較便宜】的情境,才能有機會讓客戶去發掘背後的服務。通常有心服務客戶的業代,都是比較踏實古意的,也不削使用那些騙人把戲。可是價格都透明之下又要能殺出重圍,不施點技巧,第一很難賺到錢,第二也很難接到訂單。而能創造出【我比較便宜】情境的業代,不見得有服務精神。所以這是很直接的衝突與矛盾。因此汽車業代服務水準不一是沒辦法改變的。如果經銷商不要那麼多(例如三菱就有兩個,豐田或其他牌有分區),而都是直接總公司直營,那些汽車業代變成店員,而且利潤是固定,車價是不二價,那這樣消費者才會去重視【業代是否真有服務精神】,不會考量【業代使否真的算我便宜】。因為同樣車價是不不二價,消費者當然會慢慢選服務口碑好的業務代表,不是嗎?而那些根本沒有服務精神的人才會慢慢淘汰。這是我離開汽車銷售後,深深覺得要變成這樣才比較好。不然業代好壞不一,水準差距甚大,有些有心服務的人站穩不了這職場,有些根本沒有心服務的人卻憑著敢賭與敢騙游刃有餘的繼續存活。如房地產就比較好。不可能賠錢賣屋,消費者也不會如同車市這樣,有著【一定穩賺不賠才敢賣】的心態拼命砍,因為無從比價,才會思考更深層更廣的東西。
OracleW wrote:這是車商與業務的考績...(恕刪) 所以創造出這種環境啊。業務來來去去,水準不一,有些走不掉的就在各車商得過且過囉。如果40幾歲要轉職,其實不見得會如你所說得這般灑脫。會離開的,通常都是20~30出頭這樣的人啦。比較有機會去開創新的領域。好幾年前,就看過這樣的討論文,沒想到過了很久,還是出現這樣的討論文。因為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懂汽車的銷售實際情形,因此只能用一般的概論去評估,我在沒有踏入汽車銷售那領域之前,說賠錢賣東西,還賣到自己薪水都不夠用我真的不信。我周遭朋友的業務行業經驗中,其實不曾見過汽車銷售這樣會賠錢的,而切還是賠自自己薪水的。
我覺得可以轉行比較實在了...說真的台灣要做業務不是很簡單 資訊太透明.人情味變淡.但也要歸咎 以前大家賺太大.不過這算過度期.這個行情我不去批評.但以我來說.我買車的時候 好像才折扣尾數 當年買G蛋買84萬.那時候網路不發達.買車之後去過一次原廠.也沒在去過.保固當年也不知道是啥東西.聯電動後照鏡壞了 也沒理其實項業務裡面我覺得房仲還不錯.至少有保固6趴..當然這是重外行人 看的 至於好不好只有業內人士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