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高鐵混搭的已越來越多,譬如義大利最新的高鐵,採用法國的TGV+德國的ICE,法國的TGV採用推拉式,也就是動力車箱放在最前&最後車廂,台灣的自強號也是推拉式,俗稱PP車,PUSH PULL,德國ICE 1&2代也採推拉式,但是最新型的ICE 3代,採動力分散式,也就是動力車廂分在好幾節車廂內,日本新幹線也是採動力分散式,台北捷運也是,是目前的主流,而北捷的車廂有動力回饋,也就是踩煞車時,能把煞車能量轉換為電力,並且能把電力回收,而台灣高鐵也是有這種設施,比較環保,所以高鐵及台北捷運是比較環保,高鐵裡面的車廂比較特別的是法國TGV車廂,他的轉向架位於兩車廂之間,是比較特別的設計,一般的車廂皆有兩組轉向架。
maverick14 wrote:日本新幹線 300/500/700法國 TGV; 德國 ICE 我通通坐過速度感 ICE > TGV > 新幹線舒適平穩 新幹線 > TGV > ICE內裝豪華 (經濟艙) TGV > ICE > 新幹線貼一下去年在德國 ICE 上隨手拍拍的 這一台好像是 ICE-T 傾斜式列車, 專門用於崎嶇路線,因為車身會感應彎度, 車速調整傾斜度, 所以晃的粉厲害.............但是它可是彎道殺手呢!!舒適度與訴求高速, 平穩的 ICE, 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
cguitar wrote:哈~少無聊了!"試運...(恕刪) 那個「転」非大陸官方簡體字,而是日本漢字…可能與目前工作人員為日本人居多的比較有關係~再說車體也是日本製造的,這點上也是合情合理的!(我身為一個汽車修理員,手上拿著一隻扳手也是合情合理的~哈)不過,想譙的話;等正式通車後,還看得到的話再譙吧!今天看到高鐵又跳票的新聞,真的蠻失落的~不過,詳查不合格點,又覺得目前的台灣高鐵真的還得多加強才行!不然,任意地放行通車,也許會有無法想像的後果?希望,明年春節假期前能過正式通車~相信對南北交通一定有不小的助益!
mark3 wrote:高鐵 橋段下陷本來就是有留工程上的 BUFFER, 有何大驚小怪. 關西國繼機場也會下陷呀, 預留 BUFFER 就好 相較於有沒有沉陷,其實還是看沉陷的平不平均比較重要。如果一個路段內的沉陷很平均,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真正該關心的是有沒有「不均勻」沉陷,而不是「有沒有」沉陷。mark3 wrote:雪山隧道漏水有何大不了, 房子漏水的一大堆. 修理就是了. 媒體除了危言聳聽,還能作啥 ? 隧道漏水也是要看狀況。你可以說隧道是蓋在山裡面,也可以說這是一座浮在水中(在地下水位下)的管路。發生漏水這種事情一樣要請土木專家來看才能斷定,再說,不見得你沒看到漏水就表示沒有漏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