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6

更新:國外機油發展現況及趨勢討論,飛踢台灣神油的假象及技倆~~

teabox wrote:
網友針對你提出的點來回答,你一句這個"不一定",那個"未必","理論上"W50的要比W40的耐高溫,那何必討論


我說什麼不一定,什麼未必,可否請這位大大提出來討論,您這樣子講別人丈二摸不著頭腦,確實也不知道怎麼討論

單就黏度這一項規格來看,黏度50的沒有比黏度40的耐高溫???,,如果是不同配方當然不能這麼說,但我只是說從這一項規格看,難道是錯誤的,這倒是小弟無知了,可否請大大指教只不過那一些重改的車,養蝸牛的車為什麼要選用高黏度的機油?

意思就如同大大您說xW20會比xW30省油,然後又比xW40省油一樣的意思,單看黏度規格是如此,但是機油不是只有此種規格,基礎油的不同,配方的不同,加上其他因素之後,省油與否還是要實際上路才知道..

至於機油這東西本來就是用的高興就好了咩,自己選用自己愛用的或是合用的,只要不是假的不是就好了,礦物油也是有人用的很高興不是嗎?

至於您說國外機油的趨勢是往低黏度的油品及長效用油去發展,這點前面的海帶芽大大也有提過他的看法,小弟對這方面真的是沒有研究,因此這點小弟也沒辦法提出什麼論點,但是小弟所知道的,低黏度與長效這兩點是有點背道而馳的,又要低黏度,又要做到好的保護性以及長效,那成本並不會低,如果是同一家廠商做的黏度30機油號稱與他自己做的黏度40機油效果一樣,價格也一樣,那小弟當然二話不說用黏度30的..

據小弟所知(如有誤請不吝指教),開發成本0w>5w>10w,黏度20>30>40,請問多出來的成本廠商會自己吸收還是轉嫁給消費者?因此我說用自己覺得適用,c/p值最高的即可,大家要求的不同,有人要車好開,有人只要代步會動即可,我也沒說用0w或是xW30的不好,個人選擇而已..

舉例來說,有大廠牌機油,通過一堆認證的長效用油,0w-40,小弟用了三千多就衰退了,同樣的價格,小弟可以找到只有通過甜甜圈認證的,5w-40的,但使用的心得,油耗差不多,但撐比較久,也比較好開,請問要選哪一種?有些人非大廠牌不選,覺得這樣子比較有保障,但小弟就會選擇後者,也許您要說這是個人感覺問題,不準,所以我才說自己用了就知道,搞不好小弟用3千多衰退的,有人用了七八千還沒感覺呢!至於如果真的要科學數據去佐證,就把用過5000或是1萬公里之後,自己把它拿去做檢驗,看數據跟當初廠商公佈的數據差多少,就可以知道了,每個人用車環境不同,相信測出來的也不一定一樣,小弟自己是不會做這種事,相信自己使用的感覺便可..

廠牌,科學數據固然是選擇的一個考量,自己用的感覺當然也是考量啊,開車的是自己,用東西的也是自己,難道只相信電腦不相信人腦,所以只要不是假油,自己用了就知道,黏度只是機油的其中一個規格而已,黏度只是機油黏度,機油還有其他的規格數據,機油好不好用,和黏度比較沒關係。 應該是說黏度只是關係到個人開車及車輛本身引擎適不適用的問題。

所以不需要迷思在黏度規格上,譬如說一定要用0w的,或是xW50,xW60等..,在荷包與效能之間取一個平衡點,適用即可..


powerkk wrote:


這是各大五金百貨...(恕刪)


對啊....真的是神油(不是虎爛的).又便宜.

可惜這次 雪福隆 DELO 400 LE 200元一加崙....被搶光了....不然再加上狼叔神油....真是c/p破表破到深處無怨尤





雖然同條件40比50稀....但小弟認為黏度指數160上下應該很夠家用了....
請教一下.
各位車很少開都是多久換油阿?
我有一個朋友車子是K6的.
因為很少開一年半只開1400KM.
所以已經一年半沒換油了.
我更他說還是要換.
他說要再撐半年.
他是用中油SJ的油.
這樣好嗎?

gonwu wrote:
可否請大大指教只不過那一些重改的車,養蝸牛的車為什麼要選用高黏度的機油?


所以那些你所謂重改車的人 用油的觀念絕對是對的???

你覺得汽車製造廠還是玩車的人哪個對車比較懂???


你有沒有興趣去查查看 GTR , R8 這些應該還算會跑的車 原廠要求用甚麼油??

Saab 原廠也都用 5w-30 難道SAAB是有計畫性要傷害車主的引擎?
Allen Yeh
allen_yeh wrote:
Saab 原廠也都用 5w-30 難道SAAB是有計畫性要傷害車主的引擎?...(恕刪)


小弟不懂機油,我有個疑問是

既然5W30不傷引擎,那使用xW40 or xW50也不會傷引擎,這樣解釋沒問題吧!!

既然都不會傷引擎情況下,小弟猜想唯一能解釋的是

現在引擎適合xW30這種黏度的機油,才能發揮低油耗!!高性能的表現!!

或者就是機油大廠有意將xW30 or xW20拱成主流規格

因為"利益"比較好?

例如:精鍊、合成的技術,掌握在幾家少數大廠手中?

木村倒頭栽28 wrote:
現在引擎適合xW30這種黏度的機油,才能發揮高性能的表現!!

或者就是機油大廠有意將xW30 or xW20拱成主流規格


你這樣去切入觀察兩點都沒錯啊~但畢竟現今車廠的引擎設計,國外的發展趨勢我們必須去了解人家的理念,商業行為當然也是要賺錢,但跟理念之間取得平衡點。

越稀薄油品,適合新世代的引擎達到同樣甚至更佳(降低內部磨耗)的保護效果,歐洲甚至講求長效機油環保,這些的努力都需要許多的研發技術跟改良,成本也高。難道台灣還要關起門來談口碑談感覺?

我前面文章也有提到,台灣喜歡談假油議題,為何會有假油市場?就算有,那加5w20, 0w20這種機油加過一次,你也不用怕加到假油,因為很容易體會的出不同在哪裡。那假油不會選這種成本高在台灣市場小,甚至一使用就容易穿幫的機油來仿。當然是選擇一般台灣的高黏度機油加油精最簡單方便。

很多人喜歡談衰退,我敢說現在的油精技術要做到延後衰退感絕對不是問題,這也是我還是呼籲大家用油選擇國際機油大廠有認證的油品就是較有保障,也不會亂添加油精或XX添加物。

我是醫療從業人員,我打個比喻大家就懂了~

今天就算一個藥品非常有療效,但來路成份不明,你敢亂吃嗎?有保障嗎?即使聽人說療效很好,比醫師開的有效。

那醫師也是人,有沒有不肖的醫師?當然不會沒有,但社會賦予的地位與責任(就是賺的錢也多啦),讓大部分的醫師愛惜羽毛,開藥給病人不會只看療效。

但台灣的社會也不能怪有一些不顧病人健康或不肖的醫師,因為就是有病人只喜歡看"療效"及聽口碑,所以有這個市場。什麼都喜歡扯療效(如同機油的衰退說),台灣這些東西及技術難道國外機油團隊的研發不知道或做不出來嗎??大家去想想吧~

PS:以後有機會我們再來談談運動員的最愛~
何為有"美國仙丹"美名之神奇類固醇~效果一時,傷害一生~呵呵

許多神油當然也是如此~


木村倒頭栽28 wrote:
小弟不懂機油,我有個疑問是

既然5W30不傷引擎,那使用xW40 or xW50也不會傷引擎,這樣解釋沒問題吧!!

既然都不會傷引擎情況下,小弟猜想唯一能解釋的是

現在引擎適合xW30這種黏度的機油,才能發揮低油耗!!高性能的表現!!

或者就是機油大廠有意將xW30 or xW20拱成主流規格

因為"利益"比較好?

例如:精鍊、合成的技術,掌握在幾家少數大廠手中?

你說的沒錯~~
如果我沒猜錯xW30 or xW20這種規格機油應該是低成本高利潤~
事實上現在因為環保以及節能議題熱門~
所以用黏度較低的機油來達到環保+節能是主流~
但是不可否認的其他番號機油一樣使用上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也是我一直覺得本篇樓主偏頗的原因~
要踢飛台灣神油很簡單~
真的有證據就直接說出哪幾家代理的分裝油是神油~
提供給眾多網友當參考依據~
本篇討論到最後早已經跟原本踢飛神油主題無關~
只一味在說低黏度機油有多好~
其實不管用什麼黏度的機油~
使用者認為CP值OK~
買了不覺得後悔~
並且不是買到假油~
我認為都可以~
而不是一直在說除了自己用的機油是好油外~
其他機油都是神油~
我甚至可以說市面上一堆XW40或XW50的機油也都比樓主所推的xW30 or xW20機油便宜~
使用上也都不會有問題~
這些你怎麼不推薦?
我相信樓主你的立意良善~
希望大家不要再被台灣不肖的機油代理商洗腦~
而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機油品牌或番號~
我只是希望發言前多想想~
偏頗到一定程度是令人反感的~
人事實上也是很簡單的動物~
也不用把議題搞到這樣複雜~
說實在的有錢人保養車他哪在乎自己車用什麼機油番號~
時間到了送進原廠一小時後通知領車他只要乖乖付錢就好~
車子不顧路這著麼簡單而已~
除此之外市井小民大部分不也是這樣嗎?
最後我還是要說~
選擇自己喜歡看的順眼的機油~
錢在自己口袋中~
要買什麼價位的機油取決於自己的腦袋跟口袋~
至於功效好不好?
自己開車最清楚~
一臺車你想開幾年?
十年?二十年?
定時換機油 耗材~
保証車殼都爛了那顆引擎還是頭好壯壯~~
有沒有良心都是自己人在說的啦~~~

木村倒頭栽28 wrote:
既然5W30不傷引擎,那使用xW40 or xW50也不會傷引擎,這樣解釋沒問題吧!!

既然都不會傷引擎情況下,小弟猜想唯一能解釋的是

現在引擎適合xW30這種黏度的機油,才能發揮低油耗!!高性能的表現!!

或者就是機油大廠有意將xW30 or xW20拱成主流規格

因為"利益"比較好?

例如:精鍊、合成的技術,掌握在幾家少數大廠手中?


沒有不會磨損的引擎 只有想辦法去減少磨損

前面已經提過了 很多家大廠(Mobil , Castrol , TOTAL....這幾個集團一年營業額加一加最少超過300兆台幣)

在研究室的實驗數據裡面證實了 啟動磨損是最該注意的問題

5W / 0W 的機油確實可以減少這部分的磨損


目前vag的機油最新等級要求的就是 5W-30
benz 也好幾年前不接受 10W , 15W . 20W & 50 , 60 的機油去做benz車廠認證

這也不是單方面機油製造商聯合起來刻意拉抬某個等級的機油


小戴CAT wrote:
如果我沒猜錯xW30 or xW20這種規格機油應該是低成本高利潤~
事實上現在因為環保以及節能議題熱門~
所以用黏度較低的機油來達到環保+節能是主流~
但是不可否認的其他番號機油一樣使用上不會有任何問題~
這也是我一直覺得本篇樓主偏頗的原因~


如果你猜錯呢????

機油真的是很主觀的東西 同樣一瓶5W40的機油
acea 標準油的磨耗是要求低於87微米 有的油可以< 20微米 有的 可以是<40微米 有的可以是 <80微米
這些東西 有人可以頻著感覺判斷出來???


再給你一個更有趣的數據 acea 10W-40 標準油的磨耗數據為 不得高於 140微米

想想看 為什麼都是 40的機油 acea 要搞兩套標準???通通都弄成 87微米 或是 140微米不是更簡單?

前面已經有幾篇都有談到數據上的資料 如果說你以你猜的當作就是事實 說真的 也不需要討論了不是嗎?



Allen Yeh
機油這種東西,不用想的那麼複雜,其實用邏輯性去判定就好

你今天買飲料,會去買大廠的可口可樂、黑松.....等知名品牌,還是會去買名不見經傳的小加工廠製造的飲料?
也不是說大廠做的東西就不會凸鎚,至少凸鎚的時候能找的到製造商。

之前年輕時也用過很多名震一時的"神油",雖然對車沒啥大礙,但是過個幾年牌子就不見了~~~ 反正錢也花了,只要車沒事就好

現在身邊有幾個油商朋友,常常聽他們話虎爛,聽久了大概就知道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也不能怪他們,他們也要養家活口,最後我就上網找資料,漸漸才有心得~~

有些人說API像大便,我卻不以為然,API 的規範 比起歐洲各名廠的測試及ACEA來說,測試的嚴苛度上是相對較弱,但是具有強制性,沒經過API測試就是不能拿到認證,我個人稱它為 "60分"
經過認證的機油會直接打上API的甜甜圈圖示 或是在瓶身打上 Approved 而不是 Meets

如果能過 ACEA 那就更好,至少 70分,但是這個ACEA 最為詬病的地方是可以自我宣告,也就是小廠可以自己說它符合ACEA,而油商又在天高皇帝遠的台灣,ACEA很難抽驗到,如果是國際大廠的話,哪家公司敢該這種玩笑,被抓到面子可就沒了,商譽更是賠更大。

再來就是各大歐系車廠的認證,我個人稱它為"80分",例如:MB、BMW、VW.....等車廠經過測試後,會將測試Pass過的油品登錄在官網上,經過驗證過的機油,不可以任意更改配方,否則喪失此款機油的認證。並且可以自我宣告符合ACEA

另外,台灣某些車廠的貼牌油會比較尷尬,因為他們都是找大廠代工,而且貼牌去過認證的代價太高,不符合經濟效益,我想這些所謂的原廠機油是有一定的品質在的

如果某些人硬要說,這些認證沒用,那就當我裝校為吧~~~ 我並不想斷人生路呀
散熱設計的好壞決定 Turbo Boost 的能力
allen_yeh wrote:
所以那些你所謂重改車的人 用油的觀念絕對是對的???(恕刪)


那可否請問什麼用油觀念是對的呢?既然您覺得不是這樣,可否提出您的觀點..

其實機油這種東西對使用者來說真的很簡單,不需要想的太複雜,如同樓上的大大提到一般的民眾也都只是把車子丟給車廠,裡面裝什麼根本就不知道,五油三水,幾個人會去檢查

allen_yeh wrote:
Saab 原廠也都用 5w-30 難道SAAB是有計畫性要傷害車主的引擎?(恕刪)


那您就去用原廠一罐600元/L的油就好了咩,在原廠換絕對沒有假油或品質問題,還有加上原廠有力的背書,不知道那些跑車的原廠用油一罐多少錢,小弟只是平民的小國產車,實在是用不起..

車廠建議用油,當然代表沒有問題,但是並不是說一套標準都適用,還是要視當地氣候,用車情況等等,來做考慮啊..難道真的在沙漠地區用低黏度甚至到0w-20的,如果您要這樣子用我也沒意見..高興就好..如果是我我會選價格可以接受且最適用的..

我說一下自己的例子,小弟以前唸書騎的摩托車,三陽Attila 125,都照手冊上寫的每一千公里定期換油保養,新車一千公里前也沒做激烈操駕,時速不超過60公里,用的機油就是所謂三陽建議的原廠機油,沒改過車,可是一年後極速勉強最多到90公里,爬坡也沒力,請問我能跑去三陽說,我都照你們手冊建議上的做,可是我車子變成這樣請你們負責嗎?那台車後來又騎了六七年,引擎也沒壞咩,還是可以騎..

teabox wrote:
越稀薄油品,適合新世代的引擎達到同樣甚至更加(降低內部磨耗)的保護效果,歐洲甚至講求長效機油環保,這些的努力都需要許多的研發技術跟改良,成本也高。難道台灣還要關起門來談口碑談感覺?


在踢爆別人的同時,又把低黏度說的多神?是不是就有一點偏頗誤導了,高黏度有高黏度的好處與壞處,低黏度也有低黏度的好處與壞處,是不是應該說完全比較好,而不是只拿一部分來說..

高黏度有保護性,低黏度有能節能,可以省油,如果能兼顧所有優點,那當然好,問題是價錢呢?會平民嗎?您自己也說成本高咩,也許以後科技發達,低黏度的機油也可以做到價格平民化,但是現在,在價格與效能上作個平衡點自己做取捨啊,選擇自己適用好用的就好,如果真的有那種各方面優點都齊聚,又便宜的,早就被大家拿出來推咩..

東西用的是自己,難道不用談口碑談感覺?同樣的東西有人吃覺得好吃,有些人覺得不好吃,如果有一樣東西就可以符合每個人的需求,那就出一種機油就好了,何必分這麼多規格..

teabox wrote:
今天就算一個藥品非常有療效,但來路成份不明,你敢亂吃嗎?有保障嗎?即使聽人說療效很好,比醫師開的有效。


我不是醫療從業人員,也不是製造機油的廠家,只是一般小老百姓,但請問既然已經通過基本的甜甜圈認證,又怎麼會是來路成分不明,用機油的時候,有幾個人會去了解裡面的成分配方到底是啥..更何況裡面有製造商的商業機密,也不可能公佈出來吧..

我也舉個例,今天你是老闆,要請一位電腦工程師,一位您不認識,但是有mcse證照,跟您說我花了錢考了證照,所以薪水要求多五千元,另一位您熟識,可能是您的朋友或是從小看他長大的鄰居小孩,您很清楚他的能力足以勝任您要交付的工作,但沒有證照,不需要多付那5000元的薪水,請問要請那一位呢?不同人會有不同的選擇,有些人還是寧願要相信證照,而多付那些錢,那也是一種選擇,沒有什麼不對..

我這樣子說不是說認證不重要,只是有通過甜甜圈最起碼就是60分了,像小弟就會去試各種機油,找尋自己覺得最便宜好用的,像很多人推的某大廠牌0w-40機油,認證很多,確實c/p也確實很高,非大廠不用的確實很難找到與之披敵的了,但同樣價格,小弟可以找到小弟自己覺得更好用的,在地的,只是只有通過甜甜圈認證,青菜羅蔔各有所好,只要不是假油,用的開心就好了咩..

確實台灣的機油市場是很亂,但是好的廠家還是有的,您既然要踢爆就乾脆說的清楚點,哪些是有問題的!這樣子以偏蓋全是不是有點不妥..



  • 3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