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為什麼手排車在台灣越來越稀少?

roxi wrote:
呵呵
看完你的文章我只有一個問題
就是
你到底會不會開手排車啊?
開了一嘴好車

恩 我看完跟你的想法 有一點一樣

Q122QQQ3600 wrote:
手排呢 ?
踩剎車時甚至還有引擎慣性輸出扭力

我對於這句話 反覆想了很多遍...
如果是說要開比較快~的時候的確... 檔位放在前面幾檔...確實.....(可是這樣也增加煞車能力不是嗎
可是如果是慢慢開....誰說踩煞車一定要踩離合器
我開過的車..我是說我的情況 別人我不知道
慢慢開的話 五檔可以從50開始....

還有這句話
Q122QQQ3600 wrote:
要馬上減速又可踩剎車,自排馬上切斷引擎動力輸出讓你可以快速剎車

奇怪我的駕訓班都誤導我,要我用引擎煞車和檔煞??
我明天要放火燒了那一間駕訓班
原來~~ 要在空檔狀態下,踩煞車 才是最快速的煞車
Q122QQQ3600 wrote:
小弟不才汽車學讀了七...(恕刪)


如果說汽車學跟醫學院一樣讀了七年
但是卻說出這種似是而非的理論

不禁要懷疑你是不是真的有駕照?
真的有開過手排車?

Q先生真的以為踩剎車一定得踩離合器啊?
這論點感覺還蠻好笑的

難道我不能在緊急剎車的時候
右腳放油門直接去踩死剎車嗎?
了不起就是熄火再發動就好

這麼簡單的事 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複雜勒?
手排沒落只是環境的問題吧~
選手排還自排 出錢的人爽就好 有下咪好吵的 = =|||
覺得塞車不想踩離合器就買自排
想要有開車的感覺就買手排....
出錢的人是老大 有下咪好比的.....

我是習慣手排車啦 老頭的手排車開了七年
自已買車後卻是自排 開了三年還是不習慣..(不是刻意選的 進口K5沒有手排可以選 XD
現在在等變速箱掛點 就要改手排了...
Q122QQQ3600 wrote:
我只要雙離合器手排...(恕刪)


嚴格來講要說是雙離合器純手排 不然你這樣有人會挑小毛病說序列式手排也是雙離合器手排 因為完全沒有自動換檔的功能 所以您堅持的是傳統H型排檔就是? 雙離合器附換檔撥片也是可以給你一個離合器控制踏板 只是通常是起駛在用的 當然您想要的就是不要撥鍵換檔片而要傳統H型排檔桿對吧 那絕對可以做但是沒車廠要做
我個人有一部輕檔車和一部5MT汽車
平時上下班,出去玩也都只能靠它們
天氣好騎騎機車還蠻好的,也比開車快...沒有塞車問題
下雨天就一定會開車囉
開手排車其實優點真的很多
還在考慮的朋友
我列給你看看吧
1. 變速箱油保養.....
以我的車為例
MT: 2瓶 800元
AT: 4瓶 1600,二萬公里換一次,十萬公里就差了4000元
2. 變速箱維修...
MT: 結構簡單,維修快,成本費用低
AT: 結構較為複雜,維修時數長,成本費用高,通常不維修,只接換翻修品.
3. 車子反應...
MT: 所需動力,依駕駛者所需,而自行任何分配,靈活度高.
AT: 所需動力,依駕駛者所需,由電腦判斷,再依長期的學習的駕駛習慣整合後,再分配所需動力.
平時順順開,突然要熱血的人,就會冷掉囉.
4. 油耗問題...
MT: 想要省油,順順開,油門不大腳,不拉高轉,不要做些技術性動作,都還蠻省的.
AT: 想要省油,油門不大腳,電腦來判斷何時換檔,轉速控制不易...
若是CVT的在長途下坡不踩油門的....可能在踩油門的一瞬間..車子會抖很大力吧
5. 轉換效能..
MT: 應該還是目前效能最高的一種.
AT: 需依各家技術來判斷.
6. 安全系統..
MT: 無需煞車優先系統,也不會暴衝.
AT: 有暴衝之可能性,需配有煞車優先系統來增加安全.
7. 紅燈問題...
MT: 停止後,大多人都是排空檔,拉手煞車...雙腳休息著,又不會浪費車子的電...省了2個後燈+第三煞車的的耗電.
AT: 停止後,不是右腳一直踩著煞車,就是一樣排空檔,拉手煞車,但起步時,反應是比MT慢哦,若是排到P檔者,還要小心,不要排到R檔了,每次看到前車有白燈閃一下,真怕白燈亮了油門就踩下去了.
8. 雙腿、雙手外型----愛美的你、妳注意囉!!!
MT: 長期開車都是,四肢靈活運用,對於長期坐在班公室的人,也算是活動活動經骨,而且四肢肌肉生長也較為均勻.
AT: 長期開車都只依賴左手(有些人是雙手啦)開車,右腳踩油門 OR 煞車,最明顯的右腳從大腿到小腿到腳掌會和左腳有明顯的差異(若常運動的人就較看不出來)

就隨便列個八點...不知道是否該另開一篇主題告知大家手排車,有益身體健康又省錢.


那是當然的阿,上下班就不用說了,塞塞塞,

出門去賣場買東西,眼看著大概就在眼前兩公里,

但是中間可能有四五個紅綠燈,加上很多路隊長擋路,

走走停停也許要十次,難道這樣腳不會酸,

出去玩也是,也許出門還沒問題,回家一定也塞,

尤其是去爬山,或風景區跑山路,難道我要一直換檔,

不累死才怪,玩了一天人也累了,腳也酸了,

還要兩隻腳換來換去幹嘛,花幾十萬買車又要找罪受,

科技不就是要方便生活?????????????
呵呵, 雖然我開手排, 但也不是什麼基本教義派... 一路在 149, 163 樓開玩笑, 也沒很認真在談, 倒是看 F 兄跟 Q 兄一路纏鬥... 還真辛苦... 談個開車真的犯不著那麼拚命啦!

我的見解一直沒什麼變, 我總是會拿傳統相機與數位相機的市場興衰分析來作類比, 在搜尋引擎上打入 "傳統相機 底片 停產", 很容易可以找出一堆這樣的資料. 純手排也算差不多, 市場就是這麼一回事... 不過話說回來, 現在的手排車 (注意, 我說手排 "車", 不是單指 "手排" 變速箱一項) 也不算很純了, ABS, EBD, TCS/ESP... 這些協助性質的功能也大大改善操駕效率與安全性 -- 你不需要會一堆拉力駕駛技巧, 就能享有效率跟安全性!

真要講純手排, 我想我三年前還在開的福特金全壘打 1.3 5MT 夠純了吧? 就是一台化油器直四汽油引擎的一般用途小轎車, 前碟後鼓, FF, 扭力馬力小, 沒有 EBD/ABS/TCS/ESP/power steering... 我的操控技術全是在這台車子上練出來的, 因為它太單純, 馬力也不夠大, 所以不是光靠油門硬幹就好, 很多操控技巧全要靠自己; 有人說開手排車很累, 是的, 要做的事是不少, 只是看你是否 enjoy 或者覺得是 suffer. Of course I enjoy it. 現在我開 FOCUS TDCi 6MT, 老實說它就是跟我認知的純手排有些不同, 至少我對方向盤的手感就很明顯不同, 因為 power steering 在干涉我的手感判斷.

我不是很確定每個人開車的技巧哲學是什麼情況, 以小弟個人來說, 我很重視配速, 對我來說, 現今的自排車其實很難達到我對配速的要求, 而且電腦干涉太多, 就算是手排模式也常讓我覺得很能難發揮, 所以自排車我開起來渾身不自在. 對電腦來說每次進一個陡坡髮夾彎前, 只要行車情況不變, 其變速決策都不會不同; 但是手排的開法則不會每次都一樣, 這不是指人因誤差, 這是指行車策略選擇; 策略不見得只有求快, 例如胎耗管理就會影響變速判斷, 這可能是自排駕駛中, 不太能體會的一點.

回應主題, 手排車在台灣稀少, 因為命題中提到了台灣, 自然有地域因素存在, 就會論及台灣的民族及社會習性; 由大數法則來看, 大多數人的生活需求, 在台灣社會中, 通常是求經濟, 方便, 實惠為大宗, 這是台灣地區的市場特性, 特別是台灣地區, 為求經濟便利, 家車數人共用的情況很多, 找一台大家都容易開的車是很重要的, 所以自然地, 便利取向成為價值大宗, 就像 DSLR 讓你不再買底片一樣!

手排的版友們, 請問你們堅持傳統相機嗎? (我不堅持) 你們堅持烤肉一定要用細柴枝跟報紙作火種嗎? (我承認我堅持, 這樣起火很有成就感 ) 你們堅持不看電子書嗎? (我是工作不得不, 個人是較愛紙筆思考)...



喜歡開手排或自排,一切都是以需求而定,
像我家裡有2臺車,一台手牌一台自排,
自排那台純粹是給家人開的,手排只有我會開,
家人一直問我開手排車不會累嗎?我也是說習慣就好,
因為我喜歡手排檔檔紅線的快感,我喜歡它貼背的快感,
從N年前的本田K6渦輪手排一直到現在一樣也是渦輪手排
(只是換了車而已),沒錯...我的車都是改裝車,問我為什麼不開自排車,
自排車也可以裝渦輪阿,前提是自排變速箱在我們這些喜歡玩車的眼裡耐用度
簡直是不堪一擊阿,因為自排變速箱耐用度差沒辦法承受渦輪高增壓的摧殘,
開個2圈變速箱就掛了(嚴重打滑),而且沒辦法檔檔紅線,不像手排變速箱換個強力壓版+強力金屬離合器,
操到你爽也不會打滑,維修起來也是手排便宜,所以說開自排或手排都是以需求為主,
像我這種比較熱血的當然以手牌為主,若是考量方便性就以自排為主摟
1.
除了HONDA之外, 其他家的傳統自排變速箱都是用行星齒輪做減速, 比起手排或是HONDA的自排變速箱所用的平行軸式, 行星齒輪的運轉慣量比較大, 這點是自排在油耗上的先天弱勢, 但平行軸式的自排變速箱換檔順暢度稍有不及行星齒輪式, 畢竟結構上像是手排, 而且當各家都已經推出七速八速自排的時候, HONDA依舊停留在5速, 難免令人聯想是否平行軸式的自排開發上有瓶頸? 另外雖然扭力轉換器的動力損耗已經透過鎖定機構來降低, 但畢竟扭力轉換器還是泡在油裡面運轉, 阻力一定較大, 所以以目前的科技要說自排全面勝出手排, 真的還是想太多...

2.
新一代的自排如DSG結構上也是手排, 只是離合器部分用雙離合器取代,
運轉慣量依舊多於傳統上的手排, 但是落差不大,
而且換檔速度勝過專業車手開手排, 畢竟人力有極限,
但DSG的破綻在換檔邏輯上,
如果變速箱目前在二檔
而程式邏輯上猜測車主下一檔是三檔而非一檔(因為車速順暢增加)
此時如果前方有狀況車主重踩煞車讓車速慢到幾乎停下來,
然後又為了閃避前方狀況而快速踩油門加速
則變速箱必須先脫開三檔再換入一檔然後再接合離合器..
則此時變速箱會出現一秒以上的遲延...和傳統自排差不多慢

而且DSG現在台灣好像還是沒辦法拆開修?一定得回德國原廠無塵室?

3.
自排這麼多年的演進, 和手排的落差越來越小,
而且透過電腦控制機械動作, 可以避免人為錯誤, 其實耐用度相當高,
通常自排有問題都是出在控制單元老化或是故障而非機械結構..
手排雖然結構簡單好保養,
但是錯誤操作的機會還是會比自排高,畢竟人不是機器
而每一次的錯誤操作對手排變速箱累積下來的傷害也會造成耐用度的降低..
不過手排變速箱的結構簡單, 維護容易, 零件也較便宜, 體積小,重量輕也都是優勢.


但是要把手排變速箱開好, 的確需要比較多的技巧與學習時間,
世界上畢竟是把車當交通工具的人多而對車子有熱情的人較少,
我想自排數量上還是會慢慢超過手排...
只不過這樣的趨勢在台灣演化的太快了些,

4.
不會或是不習慣開手排的人當然覺得換檔麻煩,
我拿手排車代步多年, 每天在台北市上下班的車陣中龜爬也並不特別覺得麻煩,
長久習慣下來, 換檔或是起步這些動作都已是本能..
倒是去年添購自排車之後
反倒是常常忘記怠速蠕動的特性常常在車陣中差點碰撞前車..
或是習慣停紅燈打空檔結果起步忘記打進D檔
綠燈一亮只聽見轟的一聲, 車子卻原地不動,
還得等轉速下來才能進D檔免的車子跳出去



我還是喜歡手排啦..喜歡他的單純直接操之在我...
跟趾或是退檔補油這些動作也增加了許多開車樂趣...
許多坐過我車的朋友也很訝異原來手排不論進退檔也是可以如此順暢不會有頓挫..
(不過常常會問為什麼換檔的時候會轟的一聲就是了)

建議對手排車還停留在駕訓班速利那種印象的人不妨試試現代的手排車..
精準的換檔手感, 輕鬆的離合器接合,
真的是很好開啦...


Q122QQQ3600 wrote:
小弟不才汽車學讀了七...(恕刪)

有點扯,汽車學可以讀7年
聽車輛系畢業的說進大學都沒在教汽車這方面
反而都在教"力學"

駕訓班教的本來就是基礎,1個月能學得多厲害?
以前沒嚙合器的手排車要踩兩次Clutch,日新月異到現在
什麼手排,自排,手自......還不是只是專研在變速系統
有慣性的東東因該都可以變速吧!
有人知道汽車程式是用什麼寫的?請教各位大大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