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黏度也只是機油的一項規格,還有很多其他規格是機油廠沒有公佈出來的數據,當然消費者也不用懂那麼多,只要看通過哪些認證來選擇,是一個簡單的方法..
開版大說在國外10W40,15W40這種機油是最最便宜或不適用在家庭用車的機油的這種說法,在下就萬萬不能認同,單單以黏度這種規格而言,10w40實際上很符合一般使用者環境的,台灣實在不需要使用到開頭是0w或是5w的,當然除非有特殊需求,一般也不需要使用到黏度50之上的機油,不要講其他的,以台灣中油為例,不是以出10w40為大宗嗎!
當然低黏度以現在越來越講求節能的趨勢下,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低黏度的機油要做到好的保護性,成本是絕對比較高的,而且比較會有失油性的問題,這些大大在推廣低黏度時,是否也要把一些負面資訊提供出來..要做到相同效能,xW20或是xW30,絕對是比xW40的要高..以台灣來說,一般人固然不需要用到xW50的,但是是否要用到xW20,這也是有待商榷的..
前面有大大提過,其實使用機油還是要考慮到本身的車種,當地氣候,使用習慣等等來做考慮的,最重要的是不要用到假油就是了,外國也有很多用基本的礦物油也是跑的好好的咩..
小弟也不相信所謂的神油,不管它是從哪來的,但是喜歡尋找c/p值高的機油,大大也不需要一竿子打番一船子的人,小弟恰巧就是使用台灣的自創品牌,c/p值覺得頗高,一罐也不到300元,也許很多台灣的不肖廠商做生意不老實,可是還是有人是憑著良心在做的..
舉個例,國外進口車固然是好,有人就是非進口車不買,可是難道國產車就差嗎?國產車也是有國外進口的零件+國內的零件組裝而來,當然一般的品質又要賣到與進口車一樣的黑心商品,遲早也是會被踢爆的..
商品都是一分錢一分貨,大廠牌固然有保證,但是價格不會低,除非有管道直接拿到貨,省卻中間代理商的剝削,小品牌品質參差不齊,但是也可以從中挖掘到c/p值高的東西..
以現在的引擎科技,只要定期保養不用到有問題的油品,出問題的機率真的不高,小弟看過一台Toyota的九人座,從六萬跑到12萬都沒換過機油,引擎也沒壞,反倒是其他地方先出毛病,當然那顆引擎是一定內傷了,只是一般人可能也感受不出來吧..
至於大大說機油加八分滿這個真的是不錯的做法,小弟目前就是這樣子做的..

既然都自己買機油去換了,不嫌麻煩的話當然可以多試幾種,選一種自己覺得ok的就可..不用去迷信什麼開頭0w,5w,也不用迷信什麼xW50,xW20,xW30...,會自行購買的大部分都是想精打細算的,荷包很重要,小心不要用到假油,不要遇到黑心廠商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