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哥 wrote:15年前長城SUV...(恕刪) 產能,產量,智能化,技術進步,無人化 等等等等因素現在VW最新的工廠在廣東佛山整個工廠只有100個工人,每天產汽車1000台全部是機器人作業以後都是這樣的工廠生產成本很低產業鏈垂直整合再加上電動汽車淘汰燃油汽車電動汽車零件從2500件,壓縮到1000件成本會越來越低這是趨勢發展到最終,就是成本和IPHONE差不多的IPHONE的成本大概在400人民幣左右電動汽車的成本大概在7000人民幣左右估計到時候賣車不賺錢,,賣後續的用車生活服務,衍生產品才賺錢就和小米的模式差不多相信我這是大趨勢誰都擋不住只能順應趨勢,擋路者必死
dongmark wrote:產能,產量,智能化...(恕刪) 不可能你想想光是原物料的成本就不可能壓到這麼低了引擎車殼輪框電子配備電腦內裝這些的成本就不可能壓到1萬以下在看看近10年來汽車消量都是正成長但價值卻沒變低比如今年長城生產100萬比起十年前只生產20萬多了五倍但他的價格並沒降低另外你再想想有什麼東西現在的價格比10年前還便宜的我以前吃蘭州拉面的牛肉細粉一碗3塊現在漲多高我都不知道了照你的說法VW的價格應該比10年前低才對結果有低嗎?
QQ哥 wrote:不可能你想想光是原...(恕刪) 現在一台民用車的製造成本基本都在2-5萬之間,不管什麼品牌,什麼車型售價在8-30萬人民幣之間不同車廠的毛利潤在70-300%之間汽車最大的成本,主要是前期開發測試的成本不過以後都是數字化的了其實成本要小很多了現在網際網路企業用的新的模式造車都不去風洞做實驗的都是通過電腦模擬做實驗的以後所有的實驗都會如此開發成本也會小很多
成本低 和 市場降價 是兩件事情VW,BENZ現在靠賣車才能賺錢沒理由降價但是未來網際網路企業造車不用靠賣車賺錢當然可以成本價賣車格局不同,銷售模式不同,市場布局不同15年前VW的桑塔納是20萬人民幣一台,,現在桑塔納是1萬人民幣一台其實車體結構並沒有發生什麼驚人的改變甚至連引擎技術,傳動結構也沒有質的變革換一個車殼,改個名字叫朗逸就又能賣10多萬了產品品牌,銷售渠道這些才是 VW 定價的關鍵因素而不是成本傳統車企定價,是要做市場調研的而互聯網企業定價,往往是從破壞傳統市場規則開始
vic1010 wrote:哪個傻蛋給你錯誤訊息...(恕刪) 我們也一樣可以賣給13億人口啊!!甚至65億!!!韓國車從落後臺灣到成為全球品牌也不過10來年的事,為什麼他們做的到我們就不能??蘋果手機還不是賣到中國.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