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omo wrote:
這裡很多邏輯思考不...(恕刪)
先給

在台灣連最重要的司法大多數的民眾都不相信其公正性了
一些測試單位的測試檢查結果可以盡信?
舉個例子
台灣的公共工程材料的試驗或一些施工查驗都要依賴試驗室
這些試驗室都是經過驗證的,屬於第三公正單位性質
但是因為市場競爭,試驗室為了在市場存活
承包商送的材料幾乎都合格
因為如果不合格承包商是不付錢(這是出自試驗室人員之口)
前陣子的食安不也是因為這種生態而發生問題
政府的消極無作為,所以全民要對所有災難買單
昨天交通部長說未來要求遊覽車窗戶要有2扇是活動的
這是甚麼鬼?為什麼不是全部窗戶都要活動式的
2扇是要設置在哪個位子?真是無腦的發言
還有前幾樓有人提到車輛逃生口數量
我昨天在台北市搭市公車跟搭首都客運
發現車頂都只有一個緊急逃生口耶
kerker wrote:
minhua0317兄:
我懂你的意思,大家不用吵,大家的意見與想法都是為了讓台灣遊覽車生態更好,
大家的意見比那種『鬼島不意外』、『鬼島還要問嗎』的白癡言論有意義多了。
我好奇的是,我們的遊覽車車體打造廠到底水準如何?
跟別人比
比如說比利時的專業車體廠 Van Hool 請見官網
他們家用DAF生產的底盤打造的巴士我在歐洲坐過,非常好的經驗
跟台灣的遊覽車比,真的差很多。
或德國Neoplan(他們家是MAN子公司?)
專業法規前面大家有討論,台灣要不是亂抄一通就是還有很多不足,
或著檢驗時放水。
再來,車體結構,我們是用電腦模擬的,事實上實際在打造車體時是不是按照
電腦模擬結構按圖施工,這也不可知,
這樣的討論真的有意義多了
所以我才覺得第一步是要為遊覽車的打造正名
就如同你舉的例
國外打造遊覽車的方式也是買外廠的底盤再由車體廠打造
同樣的,國內遊覽車打造的方式也是一模一樣
如果國外這種打造方式叫好棒棒
國內這種打造方式叫拼裝車
那你會不會覺得台灣的製造業真的好委屈?
如果說大家對這種打造方式沒有疑義:遊覽車就是底盤+車體所組成的,底盤跟車體不一定要同一間公司做
那其實下一步才是你想問的
台灣遊覽車車體製造廠的水準如何?
以結構強度來說
說真的要拿出多科學的資料或報告出來佐證那還真是沒有
不過你可以試想
現在每天在路上跑的遊覽車與客運巴士有多少?
這些99.99%都是由台灣的車體廠打造出來的
每天在路上發生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會有多少?
真的很無奈以每天在路上實際發生的碰撞實測結果來說
台灣的車體結構強度其實並不差
其實經過幾次意外與法規限制後
也沒有車體廠敢亂搞
車體廠的投資可不是小打小鬧
出事一次沒有人賠得起的
至於你所提到在國外做的巴士經驗很好
這就是第三部分:設計、用料與調教
舉例來說
國民車如civic與高級車如Benz S-class
他們同樣都可以在NCAP拿下五顆星
但請問,這兩台車坐起來的乘坐感受一樣嗎?
用很簡單的轉彎來說
設計會關乎到重心的移轉與結構剛性
用料例如使用氣壓懸吊或彈簧懸吊
調教則如前後輪剎車比例的分配
這些零零總總加起來都會讓一個轉彎動作呈現很不一樣的感受
如果要說
受限於市場規模、成本與技術
這部分就真的是台灣車體廠的弱項
最後,說一個不負責任的八卦
這是我多年以前在車體廠出差的時候聽來的
大家不覺得台灣的遊覽車車體都很像嗎?
就是那種偽雙層外觀,下層是內行李箱的這種
據說這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一次不小心的因緣際會下
台灣業者搞到了國外原廠的設計圖
這就是台灣車體的開端,從此就從這張設計圖開枝散葉
後來呢?
原廠當然就再也讓你偷不到啦!
所以台灣的車體大概從此就幾乎都長這樣了
好的來說,至少這車體似乎還有點保障
壞的來說,從此台灣的車體就止步於此了
其實這也很無奈
在市場規模不夠大之下,又有哪個業者敢去摸索研發?
只好一直故步自封了啊!
minhua0317 wrote:
你不覺得你提的這些...(恕刪)
1.你不覺得你提的這些都是倒因為果?
-----這叫現實生活
2.如果所有的實驗室都能站住自己的立場
承包商拿不到合格的檢驗報告他會怎樣?
-----現實狀況就是如此,你的如果若都成立,就沒圖利,賄絡這些事
標準的不食人間煙火心態,適合當官
3.你要去遊說立法把所有遊覽車窗戶都改活動式的那當然可以
然後下一件意外:有孩童打開窗戶掉下去摔死後,法規又要怎麼改?
-----所以電視上灰狗巴士全部窗戶都可打開是怎樣,所以應該要聽你的,
為了預防孩童摔死,所以趕快再銲死?
這次台灣火燒車全部人出不來是事實,不用再去說啥導果為因或導因為果
政務官發言不是隨便敷言兩句就當交代過了
4.很多事情都是問題A解決出現問題B,問題B解決又出現問題C,
問題C出現後才發現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解決問題A
-----甚麼叫很多事?還有請問有哪位大德有通天本領可以一次就解決問題而一勞永逸
如果有的話煩請推薦給執政者
juunuon wrote:
更適合的比喻是有A...(恕刪)
沒錯
比較基準是相當重要的
只是不知道誰來告訴我台灣新車檢驗基準是不是落後歐美很多?
目前我知道的小客車大多數法規是和歐盟ECE相同
但有項目沒列入(例如後撞測試)
我想台灣很多人是把國外NCAP的基準和台灣法規基準在比較吧?
拿個很爛的比喻
把新車檢驗基準比喻成開餐廳的基本安全要求
要通過才能上市(開店)
而新車評介NCAP有如再以更嚴格標準
去評定開店餐廳是幾顆星
今天你家旁邊餐廳失火
還沒搞清楚為何失火時
你就會說開店安全標準有問題
一律都應該比照5星級的防火標準嗎??
如果修改更嚴格是共識也很好
但問題是台灣往往都是發生事情還未釐清問題癥結點時
就在吵要將修改法律規定
但法規的標準是問題源頭
還是其他部分??
修改後一定[更嚴格][更安全]??
以目前的立法程序和過程
你只能看到很多法律還是修的模稜量可,後門一堆
最後就算有法官想好好判
也可能是被律師鑽一堆漏洞
其中就可以看到他的車殼。我覺得也沒有很特殊的差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2dVIB8_tU
Cloudy Shiau wrote:
沒錯比較基準是相當...(恕刪)
沒錯!
就像我整棟樓從頭看到尾
很多像人口口聲聲說不相信ARTC
結果不相信的原因竟然是因為ARTC沒有公布車測報告
你們真的知道ARTC的功能是做什麼的嗎?
你們要ARTC做的事情真的是拿張飛打岳飛啊!
然後因為根本不了解ARTC的角色跟功能就說不相信他
然後在這種不了解跟不相信的基礎上就想要去解決問題???
ARTC跟NCAP的區別我前面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
也有附過連結,想要了解的人可以回頭去看看
如果你還想要更簡單的解釋
ARTC就像是政府委託的民間驗車廠
你車滿五年了,就開始要去驗車的那種驗車廠
你去驗車廠驗什麼?看方向燈、大燈亮不亮
排氣過不過,引擎有沒有變造過
驗過了,行照蓋個章就ok回家了
驗車廠會給你報告嗎?
驗車廠會告訴你TOYOTA比較耐操福特比較爛嗎?
如果你沒去驗可以上路嗎?
ARTC就是做跟驗車廠一樣的事
所以他不會有報告給你看
他不會告訴你哪台車比較好哪台車比較爛
他驗過的車商就可以在市面上賣,驗不過的就改善後再來
如果你真的是因為有看過ARTC驗車作弊而不相信他,那我會同意你的見解
如果你是因為ARTC沒做NCAP的事而不相信他
那就請你先真的好好了解ARTC與NCAP的差別
因為ARTC跟NCAP真的是八竿子打不著完全不同的東西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