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油價降至70到80美元可能嗎?


天生好人 wrote:
跌至70-80是有可...(恕刪)


如果是這樣應該會暴動吧
大大講的事應該是不會發生
rafale1979 wrote:
是不是曾在disco...(恕刪)


片中主要提到阿拉伯的王室在米國有很大的資金投資也跟米國政府的官員有很深厚關係
小布希家族也因為石油所以跟阿拉伯的王室成員也有關係
發動戰爭也是因為某些米國官員跟武器製造商有關聯, 使米國政府購買戰車之類的武器
總而言之就是有很多說不清"關聯"

是陰謀論還是真有其資料小弟我沒有認識的人跟我透露也不敢亂說
有興趣可以去租看看
該片導演叫Michael moore, 在拍華氏911紀錄片前有拍一部科輪拜校園事件, 也是一部很有趣的紀錄片
一切都鳥了 wrote:
片中主要提到阿拉伯的...(恕刪)


[911真相] 老布希與賓拉登兄長911當天在一起The Carlyle Group(凱雷集團)
http://blog.pixnet.net/asyurawar/post/2632055

油價高漲主因 ( 邪惡帝國之首 ) ~ 美國 & 布希家族及The Carlyle Group(凱雷集團) !!!

荷蘭的電視公司製作了一個節目,內容描述布希家族如何透過戰爭獲利,以及其家族龐大資產中不為人所熟知的部份:例如與賓拉登家族幾十年的合夥關係、布希家族的企業又在911中扮演何種"巧合性"的工作。

這部短片是該節目的其中一段,講述911當天,老布希與賓拉登的兄長們在華盛頓特區的麗嘉酒店內,一起觀看911發生,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Carlyle Group 的其他幾位美國政壇超級大老。

當天與會的人除了老布希,還有:
* Frank Carlucci: 前任美國防部長(1987-89) 共和黨 大學時期他曾是國防部長Donald Rumsfeld的室友. 911時為Carlyle集團的主席
* David Rubenstein, Carlyle集團發起人之一.
*James Baker, 雷根時期的財政部長, 國務卿, 老布希的幕僚.
* Shafig Bin Laden 賓拉登的兄長 代表賓拉登家族出席

20年前,George H. W. Bush (老布希) 在沙烏地阿拉伯進行投資,時為1987年,CIA正在阿富汗訓練聖戰組織,奧薩瑪‧賓拉登參與聖戰組織的第二年。

老布希在沙烏地阿拉伯投資的企業集團為 Carlyle Group,他的合夥人之一是賓拉登家族。

Carly Group 成立於1987. 總辦公處設在華盛頓DC,20年間的成長,這個集團從全球最知名的軍火商、軍火工程承包,到增加其他項目如全球性的金融服務、融資購買、擁有媒體業、房地產、電信電纜、醫療保健、航空運輸業、航太工程...雇用超過400百個投資專家在16國都設有辦公處。投資者名單均為歐美政壇要員、全球知名企業的業主。但它主要的獲利模式為「政治套利」。
老布希擔任該集團顧問一職。


電影 ~ 華氏911

在「世貿中心」電影裡面,很多人美國人都大罵恐怖份子,也說要復仇,但是,美國在一些國家的人民眼中,也可能是恐怖份子。
記得911事件發生後,有些美國人就自問「為什麼他們那麼恨我們?」
美國自認是世界警察,但是在觸及自己權益的時候,這位警察只會要求別人而不會約束自己。
這種例子太多太多了,近的來說,美國不願意簽署限制溫室效應氣體的京都議定書就是一個例子。

看完這部紀錄片,我對美國總統和企業之間,甚至是和恐怖集團之間的密切聯繫,以及恐嚇人民達到自己的目的等等,都非常驚訝。
有些內容在台灣不也似曾相識嗎?

在「世貿中心」電影裡面,很多美國人說要報仇、大罵恐怖份子,但是「華氏911」裡面,卻看到有伊拉克人,抱著無辜被炸死的小孩大罵美國,還有一位婦人說「真主會毀掉他們的家」、「我祈求真主幫我們報仇」。
宗教怎麼會變成這樣呢?
有些美國人也許會祈求上帝幫他們復仇,阿拉伯人卻祈求阿拉血洗美國。
這也難怪,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基督徒與回教徒互相殘殺,也許有人還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使者,而不認為有什麼不對。
但我相信,基督教和回教的教義,絕對沒有要他們的信徒去殺戮,甚至是希望他們的信徒去愛人。聖經上不是說「打你的右臉,給人家左臉」嗎?
但是很多信徒利用宗教,沒有學到愛先學到了恨,以達到他們自己在政治上的貪婪。


在「世貿中心」電影裡面,大家不分彼此去救人,這讓我想到,如果世界上每個國家,也能夠不分彼此互相幫助,該有多好。
數百人賣力搶救約翰與威爾,我突然有一個想法。
這些人為什麼不去花同樣的精力,阻止美國政府在全界,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侵害別人呢?
美國侵害殺的人、數百數千,也可能造成數萬、數十萬家庭流離失所,甚至為了自己企業的利益而不簽署京都議定書,不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這造成的悲劇更是巨大啊。

************************************************************


接下來我把「華氏911」電影當中的內容寫出來。

1. 布希和高爾當時票數非常接近,福斯新聞率先公佈,布希贏得大選,這天福斯電視台的主管就是布希總統的表哥。

2. 在911事件之前,布希上任的頭八個月期間,根據華盛頓郵報指出,布希有42%的時間在度假。

3. 911事件發生後,所有飛機禁飛,連前總統老布希也一樣,但是小布希卻派專機(至少六架私人噴射機和24架客機),去接賓拉登家人還有許多沙烏地阿拉伯人出境。

4. 沙國在美國投資8600億美元,花旗銀行的最大股東就是沙國人,估計沙國在美國銀行的資金有一兆美元。
5. 賓拉登是沙烏地阿拉伯人,19名劫機犯當中有15人來自沙烏地阿拉伯,沙國也出資幫助凱達組織。
6. 為何911事件後,沙國不凍結劫機犯的財產?為何不讓美方調查員詢問劫機犯的家屬?911後兩天,布希還和沙國駐美國大使、班達親王在白宮晚餐。
7. 國務院提供六名特勤人員保護沙國大使館,班達親王可能是美國保護最嚴密的大使。
8. 之前有人質疑布希當兵期間落跑,白宮公佈資料反駁,但是爆料者有最先、最原始的資料,這是白宮還沒有修改過的,從這份原始資料可以看到,布希還有巴斯的名字都被刪除。巴斯是誰?他是布希當兵時候的好朋友,布希經商的時候,巴斯是最大的出資者。巴斯也曾經是賓拉登家族在德州的財務經理人。

9. 調查哪些企業在911後受益,答案是卡萊爾集團,六週後卡萊爾集團支持一家聯合防衛公司,公開上市股票,十一月,一天賺了2億3700萬美元。小布希和老布希再此任職的時候,賓拉登家族也是投資者之一。賓拉登後來撤股,老布希仍然任職兩年,其實賓拉登在911前早就是被緝捕的人。
10. 珍珠港與甘迺迪總統遇刺案,都在數日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但是布希卻試圖阻止國會自行成立911調查小組,甚至報告出來後,還刪除28頁資料。當中大部分的機密資料都和沙國有關。委員會主席說他沒有得到需要的資料,布希卻說他都有提供。

11. 高層官員證實白宮要他們提出假報告,以便攻擊伊拉克,其實美國之前就想攻擊了,但是伊拉克從來沒有攻擊過美國、從來沒有揚言攻擊美國,從來沒有謀殺沙任何一個美國人,不知道美國為什麼要攻擊伊拉克。
12. 布希口口聲聲說要大規模攻擊,但是攻擊阿富汗的時候,卻是「小規模而緩慢的行動」,美國出動1萬1千名軍力,比紐約曼哈頓的警察還少,兩個月後才進入賓拉登藏匿處。甚至911事件前五個半月,布希政府還歡迎塔里班政權的特使到美國訪問,希望扭轉美國人對塔里班政權的印象。
13. 美國支持阿富汗新總統哈馬卡札,他是優尼科石油的前顧問,美國也認命札梅卡利薩為駐阿富汗大使,他也是優尼科石油的顧問。而老布希也曾經擔任過這家公司的亞洲區總裁。
14. 之後布希開始發起反恐戰爭,不斷散佈恐怖訊息,有人說布希是為了讓人民恐懼,恐懼之後就可以對人民予取予求。

15. 美國事前就知道,賓拉登派人到美國各地的飛行學校,但是美國卻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有人就說布希「到處轟炸、搞石油獲利」
16. 反恐法案深夜丟出來,國會議員根本來不及看就必須通過這個愛國者法案,大大限制人權。布希宣稱要維護國土安全,但是整個奧勒岡州,只有八名州警在執勤(晚上?),一百多哩海岸線,只有一人巡守。
17. 美國對外表示,他們的飛彈非常精準的射在軍事區,但是伊拉克人民控訴這是謊言,他們很多家人都被無辜炸死。

18. 有一位婦人就說「真主會毀掉他們的家」、「我祈求真主幫我們報仇」。

19. 伊拉克人非常痛恨美國人,有人被燒死就再去踢打、鞭屍,當眾羞辱。

20. 製作單位問了數百位國會議員,竟然只有一人願意把自己的小孩送去戰場,但是這些議員卻通過法案,讓美國徵兵去攻打阿富汗與伊拉克,真是印證了「別人的小孩死不完」的自私心態。

********************************************************

【華氏911】劇情大綱:
【華氏911】是今年度最受爭議,也是最發人省思的電影。曾經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獎的導演麥可摩爾以這部新作深入審視美國總統布希在911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前後的行為,並讓世人看清楚這些行為造成什麼嚴重後果。他以一貫的幽默諷刺手法,鍥而不捨地揭露事實真相,猛批小布希的「對恐怖主義宣戰」政策,他更揭發了一個震驚世人的勁爆內幕,那就是布希家族竟然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室及恐怖首腦賓拉登有密切的往來,而小布希在從政前做生意時,賓拉登家族便曾是他的大金主。他在當選總統後的表現更是荒腔走板,他不但沒有善盡做為總統的職責,更忽略911恐怖攻擊行動前的威脅警告,而事後他則和他的幕僚又故意避談沙烏地阿拉伯和911事件的關聯,雖然在這場史無前例的恐怖攻擊行動中,十七名劫機者當中就有十五名是沙國人,而基地組織也曾接受沙烏地阿拉伯的資助。
英國一位石油專家說 : 美' 英沒侵略伊拉克的話, 原油每桶不會超過 40 美元 !

戰爭從來沒有消失過 ~ 只是披上經濟的狼皮 !



歐美政壇要員、全球知名企業的業主 : 主要的獲利模式為「政治套利」。

這些邪惡帝國們的高官私人賺大錢, 用各國人民繳的納稅錢, 當然絲毫不痛不癢 !

另一方面向中國開打 " 經濟戰爭 ". 中國用極高的成本買入原物料(含 原油 ), 只能極低的價格售出, 賺取少少代工錢.

經濟無法強勢壯大 ~ 相對國力就不強 !!!

這才是這些邪惡帝國們的高官不說的 " 事實 " !!!!


不幸的是,厄瓜多爾不是唯一陷入如此困境的國家。舉凡被EHM帶到金權政體羽翼下的國家無一倖免。第三世界的債務已經增加到超過二.五兆美元,尚不包括利息。據二○○四年的統計,每年利息為三千七百五十億美元—遠超過第三世界國家衛生和教育經費的總合,比所有開發中國家每年得到的國外援助還多出二十倍。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天僅靠不到兩美元的收入糊口,這和他們在一九七○年代的收入沒有多少差別。同時間,第三世界前百分之一家庭的收入,占了全國私人財產和房地產的七○%到九○%,實際比例則各國略有不同。

速霸陸駛進巴諾斯(Barños)市區,車速漸慢,在這美麗度假城市的街道緩緩前進。巴諾斯市以溫泉享有盛名,因地下水流經活躍的東谷拉瓦(Tungurahua)活火山而有了溫泉。幾個孩童跟著我們車子跑,一邊招手,一邊想賣口香糖和餅乾給我們。不一會兒,巴諾斯被我們留在後頭。隨著速霸陸加速上路,美麗的風光一下子就不見蹤影,我們離開了天堂,轉眼便進入一幕現代版的但丁〈煉獄〉。 一座龐然巨物矗立在河流中央。那是一堵灰色高大的牆,濕淋淋的水泥顯得非常突兀,完全無法融入周遭的景觀。當然,看到這樣的東西,我實在不該感到驚訝。我早就知道它埋伏在前方。以前我經常看見類似的東西,甚至還讚嘆這就是EHM成就的象徵。縱然有心理準備,它還是讓我起雞皮疙瘩。

這堵醜陋、不搭調的厚牆是一座水壩,阻擋了湍急的帕斯塔薩河,河水被分流到山壁鑿出的巨大涵洞,從中傾洩而下,將能量轉成電力。這是一億五千六百萬瓦特的亞國泱(Agoyan)水利發電計畫。它提供工業電力,造就厄瓜多爾少數家庭的富裕,也成為農民和沿岸原住民痛苦的來源。這座水力發電廠是透過我和其他EHM的努力所發展出來的計畫。諸如此類的計畫,讓厄瓜多爾成為全球帝國的一員,也是舒阿爾、基許華及鄰近原住民矢志要向石油公司宣戰的原因。

由於EHM這些計畫,厄瓜多爾現在債台高築,欠下大筆外債,只好撥出大筆不合理的國家預算來償還,而不是利用這些資金來救助上百萬被官方列入赤貧的國民。厄瓜多爾唯一能夠償還債務的方式,就是將熱帶雨林賣給石油公司。的確EHM當初看上厄瓜多爾的原因之一,就是蘊藏在亞馬遜河流域底下的石油,據稱油量足以媲美中東油田。全球帝國便要求以石油開採權來抵債。

這個要求在九一一事件後更顯迫切,因為美國華府害怕中東石油供應中斷。再加上第三大石油供應國委內瑞拉最近選出了一位民粹主義總統雨果.查維茲(Hugo Chávez),他強烈反對美國帝國主義,並威脅斷絕對美石油銷售。EHM在伊拉克、委內瑞拉的任務失敗,但是在厄瓜多爾成功了,現在我們準備榨乾它所有的財富。

厄瓜多爾是世界上被EHM兜進政經圈套的典型國家。從厄瓜多爾雨林取出每一百美元原油,石油公司收下七十五元,剩下的二十五元,有四分之三是用來償還外國貸款,其餘大部分是用在軍事開銷及政府開支—所剩無幾的兩元五角便拿來用在衛生、教育和救助貧困計畫。所以說,從亞馬遜河掠奪的一百元裡,只有不到三元是用在最需要金錢,受到水壩、油井開鑿和油管衝擊最深的國民身上,他們亟需足夠的食物和可飲用水。


所有這些人口—在厄瓜多爾有上百萬、全球有數十億—都是潛在的恐怖份子。倒不是由於他們相信共產主義或無政府主義,或本質上的邪惡,而是因為他們已經走投無路了。看著這水壩,我不禁思忖—這些人何時會採取行動,一如一七七○年間美國起而反抗英國,或一八○○年代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一樣。當我遊走世界各地,這個念頭經常浮現。


這個現代帝國的狡詐之處,就連古羅馬軍團、西班牙遠征軍及十八、十九世紀的歐洲殖民勢力也要汗顏。我們EHM可謂詭計多端,師法古人。今天,我們不配劍、不穿盔甲,外表讓人毫不設防。在厄瓜多爾、奈及利亞和印尼這些國家,我們穿的就像學校老師或店家老闆。在華盛頓及巴黎,我們看起來就像政府官員或銀行家。我們外表正常、舉止謙卑有禮。我們參觀計畫用地,在赤貧村落蹓躂,打著利他主義的旗幟,在當地報紙談論我們正在進行多麼美好的人道計畫。政府各委員的桌上攤滿了我們的數據報表和財務計畫,我們在哈佛商學院演說總體經濟的奇蹟。我們是創紀錄的、公開的。或者我們自認如此,別人也是這麼認定我們。整套系統便是如此運作。我們很少訴諸非法行徑,因為系統本身是建立在「藉口」上,而且從規章來看,它完全合法。


不過,這可是嚴重警告—萬一EHM失敗,另一個更加邪惡萬分的惡獸緊跟著竄進,CIA 我們叫牠做「豺狼」,牠們可是直接承襲古老帝國的手段。豺狼們一直虎視眈眈地等著,埋伏在陰暗處。牠們一旦出擊,一國之君就被推翻,要不就「死於非命」。萬一豺狼不幸也失手(阿富汗和伊朗就是例子),老套於是派上用場,美國青年被送進殺戮戰場去格鬥、去送命。

我經過河中凸起的灰色龐然大物,冷汗溼透一身,腸胃陣陣緊抽。我逕自往森林方向前進,準備跟原住民會面。這些原住民誓言抵抗由我撮合建立的帝國,決心奮戰到最後一兵一卒。而我,深深的罪惡感已讓我不寒而慄。


我不禁自問:一個從新罕布夏市郊來的好孩子,怎麼會捲入這齷齪的勾當呢?

經濟殺手的告白
作者:約翰.柏金斯
原文作者:John Perkins

金錢、權力、性,瞄準掌權者必將腐化的鐵律,石油、超貸、政變,鎖定剝削未完成的國度,居間穿針引線的雙面使者,便是像我這樣的人物--經濟殺手。

  「表面上,我是一位高薪的經濟顧問,實則身負經濟殺手的任務,向世界各國詐騙難以計數的錢財。我們以不實的經濟預測、選舉舞弊、收買、勒索、性招待為手段,慫恿各國領袖加入促進美國利益的大集團。萬一無功而返,更邪惡的中情局隨即上場;如果這些豺狼也告失敗,那就只能祭出真槍實彈,以軍事行動收場。」

  標榜自由平等的美國,是如何演變成世人眼中的環境公敵,血汗工廠推手,「資本帝國主義」的代名詞?

  揭開全球化時代由跨國企業、國際銀行、政府構成的三大金權支柱。紐約時報、亞馬遜網路書店暢銷書 一枚震撼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親身經歷,一位深陷政府∕企業帝國權威架構下的人,起而揭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內幕與手段。深具洞察力與道德勇氣的作品。

書評 :

一枚震撼彈。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親身經歷,一位深陷政府∕企業帝國權威架構下的人,起而揭發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內幕與手段。深具洞察力與道德勇氣的作品。
強.E.麥克(John E. Mack),哈佛大學教授,普立茲獎得主。

令人震撼與不安。這是一記警鐘,讓人很難不去反省個人所扮演的角色,進而激發改變的動力。
R.保羅.蕭(R. Paul Shaw),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精采的內幕觀察,且看私人跨國企業如何循合法管道,一再掠奪第三世界的貧困弱勢者。
賈煦.梅爾門(Josh Mailman),臨界基金會(The Threshold Foundation)、社會投資事業網路(Social Venture

作者簡介
約翰.柏金斯(John Perkins)

  長達十年時間(1971-81),柏金斯任職於一家顧問公司,頂著首席經濟學家的頭銜,實則從事經濟殺手的工作。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讓他痛下決心,向世人披露生涯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書稿完成後,由於內容敏感,遭到二十九家背後有財團支持的出版公司拒絕,直到二○○四年舊金山一家獨立出版社慨然接手,才讓柏金斯的故事公諸於世。這本書對於美國為了維繫一國利益的權力運作,以及一般人習以為常的經濟體制,投下一枚震撼彈。書中所引爆的「經濟殺手」話題,持續在全美和世界各地發酵。

  柏金斯目前專事寫作,並致力於推動非營利組織工作,提倡個人意識覺醒,進而改變資本主義在全球各地造成的失衡現象。著作包括《改變現狀》(Shapeshifting)、《世界正如你的夢想》(The World Is As You Dream It)、《精神航行》(Psychonavigation)等。
個人網站www.JohnPerkins.org
CIA--罪與罰的六十年 Legacy of Ashes
作者:提姆.韋納
原文作者:Tim Weiner


歷史「不過是記錄人類的罪行、蠢事與不幸」罷了。——吉朋,《羅馬帝國衰亡史》

  拿吉朋這句話作為中情局(CIA)歷史功過的註腳,竟然再貼切不過。美國堪稱西方文明史上首強之邦,卻始終沒能建立第一流的諜報組織。二戰後成立的中情局,六十年來盛名在外,實則屢戰屢敗;而中情局逾半世紀的連番敗績,不僅形成美國國家安全的缺口,更深深牽動世局變化。

*美國國家書卷獎得獎作品
*《時代》雜誌、《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精選年度最佳圖書
*Amazon網站年度百大讀者最愛圖書

~ 原來,半世紀以來的世界動盪,有不少是中情局闖的禍。 ~

  珍珠港事變爆發讓美國警覺到統合全球情資的重要性,中央情報局在此思維下誕生,但創建前後始終充斥政客、軍人的多方猜疑與角力,加上美國素來欠缺諜報作戰的經驗,先天種種不良,注定中情局成事不足的命運。

  中情局的核心任務是「告知總統世界情勢」,但多數時候任務都告失敗,這是中情局難以推卸的罪愆。韓戰、中蘇分裂、中東戰爭、蘇聯及共產國家的解體、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九一一事件,中情局全沒料到,無法防患於未然。尤有甚者,中情局非但沒做好情報蒐集,反而對各種祕密行動情有獨鍾,在世界各地進行傷天害理的工作,滲透、顛覆、買票、政變、暗殺、散布謠言、擾亂社會和人心,無一不是和美國立國原則背道而馳。儘管中情局內充斥常春藤盟校的一時俊彥, 卻太過自以為是,用各種「奧步」在海外強行推銷「美式民主」。這些敗績劣行讓中情局淪為國際惡棍與笑柄,更成了美國歷任總統的燙手山芋。

  本書是第一部完全根據第一手報告和原始檔案寫成的中情局史,引用五萬多份中情局、白宮和國務院文件;兩千多份美國情報官員、軍人和外交官的口述歷史;以及三百多份中情局官員與退休人員的訪談。書中所言斑斑可考,沒有匿名消息、沒有盲目引述、更沒有道聽塗說。作者韋納主跑情報新聞二十餘年,並曾榮獲普立茲獎,調查之精闢,筆鋒之犀利,讓中情局六十載的罪與罰昭然而揭。

獲獎記錄

.2007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非小說類
.2007年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入圍:非小說類
.《時代》雜誌2007年最佳圖書書單:非小說類十大選擇
.《紐約時報》2007年度百大
.《經濟學人》2007年最佳圖書
.Amazon網站2007年度百大讀者最愛圖書

作者簡介

提姆.韋納(Tim Weiner)

  《紐約時報》記者,鑽研美國情報二十年,論述無數,曾因報導國安祕密計畫而榮獲普立茲獎,也為調查中情局祕密作戰行動走遍阿富汗等國家,這是他的第三本書。《紐約時報》稱許韋納過去在中情局和美國情報的研究上「報導可觀」和「極具娛樂性」,《華爾街日報》則稱韋納另一部作品《背叛:美國間諜艾姆斯的故事》(Betrayal: The Story of Aldrich Ames, an American Spy)「不同凡響......是諜報個案前所未有的佳構」。



違反美國立國原則

中情局在海外的所作所為,從進行滲透、顛覆、破壞、政變、暗殺、散播謠言、擾亂社會和人心,無一不是和美國立國原則背道而馳。美國開國先賢和歷代碩彥標榜民主、自由、幸福、人權、法治和尊嚴為美利堅合眾國的建國精神,並迭次或軟或硬地向海外推銷所謂「美式民主」(入侵伊拉克即為最新一例);但中情局的為非作歹,卻完完全全違反了美國的建國精神與立國原則。

杜魯門時代的國務卿艾奇遜即曾質疑中情局的鬼鬼祟祟與美式民主的開放性大相逕庭;他警告杜魯門:到時候,連總統、國安會和任何人都無從知悉中情局在做什麼,亦無從控制它。中情局即是在杜魯門時代成立,而艾奇遜的預言與警告,皆不幸言中。

一九九二年春天,台灣國家安全局局長宋心濂在立法院報告有關國安局法制化問題時,曾特別介紹中情局的組織型態,可供國安局借鏡,彷彿中情局是他頗為心儀的情報機構。軍人出身的宋心濂也許不知道他口中的中情局,早已陷入士氣低落、效率不彰、大權旁落、浪費民脂民膏、受當政者(以白宮為主)擺布,以及在後冷戰時代角色不清、任務不明的谷底。

中情局已無可救藥

九○年代初,老布希時代的中情局局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M. Gates,二○○六年年底應小布希之召,從德州農工大學校長轉任國防部長),上台伊始即任命十二個小組研究中情局病在哪裡?並要求他們提供改革之道。當時即有專家認為中情局已無可救藥、已病入膏肓,下什麼猛藥都救不起來。

事實證明的確如此,一名老外交官投書《紐約時報》說:「有一個單位,平常是沒有必要的,經常是令人討厭的,這個單位就是中情局。」這位老外交官並以親身經驗舉了一個例子,他說新加坡在五○年代末期獨立後,中情局即在該國活動,其任務不是在蒐集情報,而是在想辦法把李光耀趕下台。老外交官又說,李光耀年輕時以左翼運動起家,中情局即擔心他會赤化星洲。

二次大戰期間的美國情報頭子唐諾文(William Donovan)喜歡找常春藤盟校畢業的秀異之才或是華爾街的幹練律師當海外特工。他說:「你找一個平庸的小偷當特務,只能使他變成一個比較好一點的小偷;如果你找一個律師、銀行家或教授當特務,那成果就不一樣。」因此,他所領導的戰略情報局(OSS)即不乏名校出身的高材生。
二戰結束後,戰略情報處的大批特工投閒置散,有的重返華爾街,有的到大學教書。其中有四個特工緬懷特務生活,不願改行,偷偷成立了一個祕密反間組織「政策協調處」(OPC)。中情局成立後,政策協調處即被納入該局,專事負責對共黨國家的滲透和顛覆工作,在冷戰時代到處進行不擇手段的破壞活動,以阻止赤禍蔓延。這四個資深特工的言行為中情局塑造了令人側目的「特務文化」。

四大特工開創惡例

然而,他們的自大、傲慢和盲動,不但沒有幫美國和中情局打一場漂亮的勝仗,且開創了中情局在海外從事暗殺、政變的惡例。更可哀的是,他們自己亦都走上悲劇之路。

這四名悲劇特工是法蘭克.魏斯納(Frank Wisner),維吉尼亞大學法學士;戴斯蒙.費茲傑羅(Desmond FitzGerald),哈佛法學士;崔西.巴恩斯(Tracy Barnes),哈佛法學士;李察.畢塞爾(Richard Bissell),耶魯學士、倫敦政經學院碩士、耶魯教授。

其中與海峽兩岸關係最深的是費茲傑羅,二戰時在滇緬邊區當情報員,與戴笠的部下並肩作戰,一起對付日本人、一起吃猴腦。中情局成立後,主管遠東業務,在台灣、金門、中國大陸、西藏、滇緬泰越菲寮和日本、南韓大張旗鼓,對中共發動一波又一波的諜報攻勢。中情局出身、與台灣關係甚佳的李潔明(James Lilley),就是他的部下。

介入西藏抗共活動

費茲傑羅的兩大傑作是五○年代初期利用中情局所控制的民航公司(CAT),空運武器支援緬甸境內的國軍李彌部隊,騷擾雲南一帶,效果極微。另外就是五○年代後期策動藏胞武裝抗共,從一九五八年十月至一九五九年二月,中情局空投十噸軍火支援反共藏胞,並暗中空運好鬥的康巴族戰士至美國科羅拉多州山谷受訓。藏胞與中共進行武裝衝突時,西藏境內始終有中情局特工在地面指揮突襲行動。

二○○八年春天,「世界屋脊」西藏又發生動亂,北京奧運聖火隊在雅典、倫敦、巴黎和舊金山等地傳遞,屢受反中共和支持藏胞人士抗議,殊不知中情局與西藏問題關係極深。
魏斯納是中情局第一任祕密行動處處長,五○年代初期在塞班島訓練「第三勢力」游擊隊,二百多名游擊隊員空降中國東北,不是被殺就是被俘,無一倖免。一九五六年匈牙利點燃抗暴怒火,即與中情局所屬的「自由歐洲電台」廣播煽動性言論有關,而魏斯納即為中情局處理匈牙利抗暴的主要負責人。

巴恩斯在二戰時深入納粹敵後,加盟中情局後則在拉丁美洲一帶從事顛覆活動。

豬灣登陸遺臭千古

四名老特工中頭腦最好的是畢塞爾,他是戰後歐洲經濟復元工作(即馬歇爾計畫)的設計人之一;陳懷生所駕駛的高空偵察機U-2就是他構想出來的。畢塞爾號稱「華盛頓最聰明的人」,但他卻幹了一樁讓中情局遺臭萬年的蠢事,他為了要推翻古巴卡斯楚政權,設計了所謂豬灣登陸計畫,由中情局祕密訓練一千多名古巴流亡反卡人士。一九六一年四月這批人登陸豬灣,試圖光復古巴,結果全軍覆沒,使剛上台的甘迺迪總統大失顏面、臉上無光。不久,中情局局長艾倫.杜勒斯被迫辭職,畢塞爾和巴恩斯亦跟著倒楣。

巴恩斯的妻子珍妮說:「他們這批聰明之士,為什麼竟如此愚蠢呢?」他們並不笨,而是自以為是,他們認為唯有進行地下工作才能保護美國和保佑自由世界。他們所付出的代價是;魏斯納自殺、畢塞爾和巴恩斯被撤職,四個人中只有一個活到六十二歲。四個老特務的下場,標誌了中情局黯淡無光的歷史。

大錯不斷失誤連連

六十多年來,中情局在世界各地從事傷天害理的「海外奧步」工作,許多國家和許多政客蒙受其害,從越南到智利、從伊朗到瓜地馬拉,中情局特工都留下了血跡與災難。季辛吉於一九七一年祕訪北京時即對周恩來說:「不必高估中情局,他們沒外面所說的那麼厲害。」一九七九年德黑蘭群眾劫持美國駐伊朗大使館,當伊朗革命分子發現中情局德黑蘭站長竟連波斯話(伊朗國語)亦不會說時,感到奇恥大辱:中情局怎麼會派這樣一個人來伊朗當特工?

儘管中情局充斥了常春藤盟校畢業的「一時俊彥」(the very best man),但中情局卻大錯不斷,失誤連連。情報工作最重要的是防範於未然,要盡早知道敵方的意圖,中情局在這方面的成績,幾乎是鴨蛋。

中情局在一九四九年沒有預測到蘇聯會試爆原子彈,亦沒有猜到一九五○年的韓戰和五○年代的東歐抗暴。六○年代初,他們沒有偵察到蘇聯在古巴部署飛彈,亦未偵測到中共於一九六四年試爆核彈;更未想到中蘇會分裂、文革會爆發、林彪會叛逃。他們拿不到赫魯雪夫在一九五六年發表的清算史達林祕密演說稿,只得花錢向以色列情報局購買。

他們未看到一九七三年中東會爆發戰事,一九七九年蘇聯侵略阿富汗亦未預料到;更未想到一九八九年蘇聯共黨帝國會崩潰、一九九○年伊拉克會入侵科威特、一九八九年印度會試爆核彈,更遑論賓拉登的門徒二○○一年駕機襲擊美國本土。甚至連伊拉克有沒有核/生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亦一無所知,只會亂猜。

歷任總統糟蹋特工

中情局對外無能,對內亦粗手粗腳,該局頭號反間頭子傑姆士.安格頓(James J. Angleton),曾在六、七○年代瘋狂地進行內部整肅,懷疑一百二十名特工是蘇聯臥底間諜,導致中情局大量失血、元氣大傷。中情局亦曾在六、七○年代在美國國內採取祕密非法手段對付反戰人士和團體,竊聽電話、偷拆信件、以藥物對付反戰學生。而美國歷屆總統,從甘迺迪、詹森、尼克森以至今天的布希,一直無所不用其極地蹂躝中情局,把它當私人政爭工具。

披露醜史榮登金榜

六十多年來,有關中情局的著作多如恆河沙數,其中不乏可讀性很高的好書。曾獲普立茲獎的《紐約時報》記者提姆.韋納(Tim Weiner)閱讀五萬多份中情局、白宮和國務院祕檔,兩百份口述歷史,並進行三百多次採訪而寫成的中情局失敗史:《灰燼的遺產》(Legacy of Ashes,中譯本書名為:《CIA--罪與罰的六十年》),可說是一部瞭解中情局恥辱史的最佳著作。

資料詳贍、文筆流暢、發人深省,很少中情局專書可與之相比。二○○七年秋冬,美國國家書卷獎(National Book Award)非小說類評審小組在評審入選著作時,經過熱烈討論,終於決定韋納的新書獲獎。韋納在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晚上領獎時感慨地說,儘管美式民主問題很多,不過至少還能開放到讓我們瞧一瞧我們在海外所做的一些壞事。
二○○八年四月中旬於紐約

《CIA-罪與罰的六十年》精采書摘
第三部 甘迺迪與詹森時期的中情局:大義淪喪(1961-1968)

第十七章 沒人知道該怎麼辦<8b>

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九日早上,老將軍和年輕參議員在橢圓形辦公室單獨見面時,交下這份遺產。艾森豪帶著不祥的預感,讓甘迺迪略為瞭解國家安全大計:核武與祕密行動。兩人出了橢圓形辦公室,到內閣廳會晤新舊任國務卿、國防部長與財政部長。當天早晨的記錄員寫道:「甘迺迪參議員請總統評斷一下美國支持古巴游擊作戰的得失,即便這種支持包含美國公開表態。總統答道,是的,我們不能讓古巴現在的政府繼續。」

我為我們的國家感到慚愧

額斯特林說,就在中情局準備入侵古巴之際,「計畫逐漸加溫,開始有失控現象」。畢賽爾是主要動力。他突然加速向前,不願承認中情局推翻不了卡斯楚,更無視行動的隱密性早已無存的事實。

三月十一日,畢賽爾帶著四個方案到白宮,但沒有一個能讓總統滿意。總統給他三天時間,要他想點更好的辦法。畢賽爾最傷腦筋的是選擇新的登陸地點:豬灣有三處廣闊的海灘。新地點符合甘迺迪政府的政治要求:古巴入侵必須一登陸就取得一處機場、為古巴新政府建立灘頭堡。

畢賽爾向總統保證,這次行動一定會成功。最壞的情況是,中情局支持的反抗軍在岸上遭遇卡斯楚的部隊,逼得向山區挺進。可是,豬灣是紅樹林地形,盤根錯結,泥濘遍地,根本無法穿越。華府的人根本不知道。中情局手上的地圖說那片沼澤地可以當作游擊基地,殊不知那張粗糙的調查圖是一八九五年繪製的。



接下來那一星期,中情局的黑手黨聯絡人在暗殺卡斯楚時遭到重挫。他們把毒藥和數千美元交給中情局最出名的古巴特工華洛納(額斯特林形容此人是無賴、騙子、小偷。後來華洛納在白宮與甘迺迪見過面),華洛納再設法將藥水瓶交給哈瓦那一間餐館的工作人員,偷偷放進卡斯楚的冰淇淋筒。後來,古巴情報官發現藥水瓶在冰箱裡凍成一團。
到了春天,總統還是沒批准進攻計畫,因為他實在不懂這樣的入侵計畫怎麼能成功。四月五日星期三,他再次接見杜勒斯和畢賽爾,但還是不明白他們的策略。四月六日星期四,總統問他們,若他們依規畫轟炸卡斯楚為數不多的空軍,是否會破壞入侵者的奇襲效果。沒人答得出來。

四月八日星期六晚上,畢賽爾家裡電話響個不停,原來是額斯特林從中情局的華府戰情中心「船眼」打電話來說,他和準軍事行動企畫官霍金斯上校得盡快與畢賽爾單獨見面。星期天早上,畢賽爾一打開大門,赫然見到額斯特林和霍金斯一副怒不可遏的樣子。兩人進了客廳坐定之後便告訴他,入侵古巴計畫已經取消了。

現在想阻止為時已晚,畢賽爾告訴他們;反卡斯楚政變預定一個星期內展開。額斯特林和霍金斯揚言辭職不幹,但在畢賽爾質疑他們是否忠貞愛國之下,他們動搖了。

「要是你不想喫敗仗,絕對有必要把卡斯楚的空軍全部幹掉」,額斯特林已經不是第一次對畢賽爾這麼說了。三人都知道,中情局的古巴入侵人員一登陸,卡斯楚那三十六架戰鬥機準能炸掉好幾百人。相信我,畢賽爾說。他保證會說服甘迺迪殲滅卡斯楚的空軍。額斯特林恨恨地回憶:「畢賽爾勸我們繼續幹下去,他說:『我保證空襲行動不會縮水。』」

可是,到了關鍵時刻,畢賽爾卻把殲滅卡斯楚空軍的美軍轟炸機,從十六架砍成八架。他這麼做是為了討好希望悄悄搞政變就行的總統。畢賽爾騙甘迺迪說,中情局只會派一架轟炸機。

四月十五日星期六,中情局的古巴旅一千五百一十一人向豬灣出發的同時,八架美軍B-26轟炸機攻擊古巴三處機場,摧毀五架古巴飛機,毀損的可能有十幾架。卡斯楚還有一半的空軍軍力。中情局編造的故事是,攻擊者是一位古巴空軍投誠者,此人已在佛羅里達州降落。同一天,畢賽爾派巴恩斯到紐約向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生兜售這套劇本。

畢賽爾和巴恩斯把史蒂文生當傻瓜耍,彷彿他是中情局特工似的。和鮑爾國務卿在美軍入侵伊拉克前夕的做法一樣,史蒂文生向全世界兜售中情局的說詞,不同的是,他第二天就發覺自己被耍了。
國務卿魯斯克本來就對中情局一肚子火,得知史蒂文生被逮到公開說謊頓時愣住了。幾個小時之前,魯斯克才為了另一樁砸鍋行動給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發了一封正式道歉函。新加坡祕密警察衝進中情局安全屋,撞見某位接受中情局賄賂的新加坡閣員正在接受測謊。美國主要盟友李光耀說,中情局站長開價三百三十萬美元要他不要再追究。

四月十六日星期日,午後六時,史蒂文生從紐約打電報給魯斯克,提醒他防範「在如此不協調的行動中重蹈U-2慘事的最嚴重風險」。午後九時三十分,總統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彭岱打電話給杜勒斯的副手卡貝爾將軍說,中情局不得對古巴發動空中攻擊,除非「他們能從(豬灣)灘頭機場執行」。晚上十時十五分,卡貝爾和畢賽爾急急奔向七樓雅致的國務卿辦公室。

魯斯克告訴他們,中情局飛機可以為了保護灘頭堡而介入戰事,但不是去攻擊古巴機場、港口或電臺。卡貝爾寫道,「他問我是否想跟總統談談,畢賽爾先生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史蒂文生大使與聯合國極為微妙的形勢,以及對美國政治立場所構成的風險」--因畢賽爾和巴恩斯謊言所造成的形勢,因此,「我們認為沒有必要直接和總統談」。畢賽爾受困於自己的掩飾說詞,脫身不得之餘便決定不做反抗。他在回憶錄把自己選擇沈默以對歸因於怯懦。

卡貝爾回中情局戰情中心報告狀況,額斯特林認真考慮要親手殺了他。額斯特林說,中情局要那批古巴人「像靶鴨般在那要命的灘頭上」等死。

中情局在尼加拉瓜的飛行員正在駕駛艙內熱機,卡貝爾取消行動的命令剛好趕上。四月十七日星期一,早上四時三十分,卡貝爾從家裡打電話給魯斯克,並請求總統授權增派空中武力,保護裝載彈藥與軍用補給的中情局船隻。魯斯克打電話到維吉尼亞歐拉谷別墅給甘迺迪總統,再轉接給卡貝爾。總統說,他不曉得攻擊發起日早上會有任何空中攻擊行動。請求駁回。

四個小時之後,一架古巴「海怒」型戰鬥轟炸機突襲豬灣。美國訓練出來的駕駛卡列拉斯上尉是卡斯楚空軍的王牌。
他鎖定中情局從新奧爾良租用的老舊貨輪埃斯康迪多河號,在他下方東南角有一艘由二戰登陸艇改裝的布拉加號,船上有位叫林奇的中情局準軍事行動軍官,則以一挺點五○口徑機關槍對古巴戰機開火。卡列拉斯上尉發射一枚火箭,擊中埃斯康迪多河號前甲板船欄下方六呎處,又命中幾十桶五十五加侖裝的汽油。

大火點燃前甲板存放的三千加侖飛機燃油以及一百四十五噸的彈藥。船員棄船,游開逃命。貨輪爆炸,火球帶出蕈狀雲,噴向豬灣上空半哩高。十六哩外,中情局突擊指揮官羅伯森站在古巴旅死傷遍地的海灘上,還以為卡斯楚投下原子彈呢。

甘迺迪總統請海軍司令柏克上將出馬拯救中情局。柏克在四月十八日說道:「沒人知道該怎麼辦,就連中情局執行這次行動和全權負責行動的人,也手足無措,不知到底發生什麼事。我們一直不甚了了,只被告知部分真相而已。」

卡斯楚的古巴人和中情局的古巴人鏖戰兩晝夜,到了四月十八日晚上,反抗旅指揮官桑羅曼以無線電告訴林奇:「你們到底知不知道情勢有多麼絕望?你們到底是支持還是收手?……請不要拋棄我們。我們的坦克和火箭砲彈藥完了,天一亮就會受到坦克攻擊。我不撤退,必要時我們會戰到最後一刻。」天亮了,援軍未至。桑羅曼對著無線電大吼:「我們彈藥已盡,正在沙灘上苦戰。速派援軍。我們撐不住了。」他的手下站在及膝的海水,先後遭到屠殺。

中情局的空中行動主管在中午時分以電報告訴畢賽爾:「空中支援灘頭堡完全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目前已損失五名古巴駕駛、六名副駕駛,兩名美國駕駛和一名副駕駛。」總計共有四名中情局從阿拉巴馬國民兵約聘而來的駕駛在此役中身亡。中情局多年來一直隱瞞他們的死因,不讓他們的遺孀和家屬知道。

空中行動主管在電報裡說:「我們仍然有信心,靜候您的指示。」畢賽爾提不出指示。四月十九日午後兩點左右,桑羅曼大罵中情局,憤而將無線電打爛,放棄抵抗。在這六十個小時當中,古巴旅計有一千一百八十九人被擄,一百一十四人死亡。

林奇寫道:「我活了三十七年,第一次為我們國家感到慚愧。」
如果上面文章不是大大自己寫的
我覺得給個聯結就好
不用全部貼出來浪費這裡的版面.....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