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問渦輪車高山症是什麼感覺呢?

覺得你的情形跟渦不渦輪沒什麼關係
應該是車子本身有瑕疵,我之前開過更小排氣量的車上武嶺(matiz 1.0 5mt)
雖然力道比平地差一些,但還是順利爬上去了

根據我之前用obd2 app測量的經驗
在海拔2500m,大氣壓力大約只剩平地的77%
我目前那台柴油渦輪車的egr(廢氣循環)會呈現全時關閉的狀態
在這個時候反而開起來油門變得比平地還靈敏


asdf20zx5 wrote:
今年初開著FOCUS MK3.5 1.5T渦輪上武嶺
在約快到清境時停在路邊休息了一下
之後要起步時 踩油門完全沒動力 是完全沒動力 不是沒力那種
滑行到路邊重新起步 又恢復正常
這是否是渦輪車所謂的高山症呢(恕刪)

重新起步又正常.. 那應該不是高山症..

要是因為 轉速低 由於排氣還很小, 增壓還沒有升上來..

那應該每次起步都會啊..


有沒有 渦輪增壓表? 有就觀查一下,

起步加速到 加0.5 大氣壓, 那並不慢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fiIYTCoJEg
asdf20zx5 wrote:
今年初開著FOCUS...(恕刪)



我開酷哥~~~
我的是1.5汽油的~~~
上山很有力耶~~~
武嶺很輕鬆~~~
下雨天去鱷魚島也很好爬呀~~~

前幾天去沐心泉農場~~~
也很好爬耶~~~
以前唸書時騎摩托車上武嶺,化油車不止空氣稀薄造成引擎容積率下降,化油器不會修正油氣造成油氣過濃

那才真的是高山症,超過3000公尺後一路都是全油門1~2檔在跑,轉速拉不過5000轉

心藏大顆的會把空濾拆掉增加進氣降低症狀

那時都說,化油車沒辦法避免,噴射車會主動調整油氣濃度就會好很多了

理論上噴射車會調整供油,至少不會遇到化油車那種油氣根本過濃的症頭

但空氣稀薄造成容積率下降仍然存在,只不過這是把油門開到最大才會影響

頂多說你原本油門踩30%可以有的出力,多踩5%得到相同的出力罷了

我第一台車是1992年1.4NA老車,只有82P而已。開去花蓮根本沒障礙,你說爬到兩三千公尺時會不會感覺車子無力? 我會說爬坡本來就會有無力感,高山症? 無力就油門踩深一點,一樣輕鬆翻過山頭

而現今的小排氣量渦輪車

說會有高山症的可以去試試看

現今的小排量渦輪,為了降低渦輪遲滯的現象,用了很多手段去克服

其中一項是線傳油門控制

以往油門踏板靠鋼索拉節氣門(節流閥),油門踩踏跟節流閥動作可以看做是一體的

自從線傳油門問市後,踩油門跟節流閥動作在本質上已經是兩回事了

而現今這些渦輪車,用來改善渦輪遲滯的一個重要手段,其實就是線傳油門

這些渦輪車在設計時,對於駕駛踩油門的理解,已經不是以前那種:油門踩多深 = 節流閥開多大 。

而是更偏向 : 油門踩多深 = 駕駛想要多少動力

所以一樣是把油門踩一半這個動作

前者的反應就會是節流閥開一半,然後渦輪還沒達到工作壓力,引擎轉速慢慢爬升,引擎轉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後,渦輪壓力建立,動力突然湧現 = 渦輪遲滯

現今的渦輪車的反應是,油門踩一半 : 駕駛想要50%的動力,節流閥全開 = NA全開,引擎轉速快速攀升,渦輪快速建壓,渦輪達到工作壓力,引擎輸出持續上升,節流閥持續關小,最終關至約50%位置

從以上的動作你會發現,現今車輛對油門踩踏的理解已有很大不同

因此,在高山時,駕駛一樣踩1/3油門,對車輛來說並不是節流閥開30%,而是電腦會監控引擎輸出要在最短時間內滿足駕駛者的意圖。換句話說,在平地油門踩1/3,節流閥會先開50%,等渦輪建壓後關至30%。 而在高山時,一樣油門踩30%,節流閥會立刻開到60%,渦輪上來後關至35%。 駕駛人感受到的引擎出力是一致的

所以除非你跟我說你跑武嶺都是動不動地板油在跑的,不然正常的駕駛根本不會感覺到高山症(爬坡比較吃力本來就是正常的)。 而且渦輪車在高山上的最大輸出也不會掉,因為渦輪限壓值不變,平地時渦輪只給你打到1BAR,在高山時也能打得到1BAR。唯一會有差別的就是你從油門一拜到拉到渦輪全開這一段時間會變長(因為這段靠NA推動排氣),但如我上面說的,你跑武嶺都油門一拜在開再來嘴。

對了,上面說的渦輪建壓過程都是漸變的,不是真的渦輪工作前都是NA狀態,而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TMDe04 wrote:
我開酷哥~~~我的是1(恕刪)


鄰居是1.6T的KUGA,常常在說:這台爬山足有力........
nccl wrote:
渦輪沒高山症????(恕刪)


渦輪當初就是二戰時期用來改善活塞戰鬥機在高高空進氣不足的缺點用的
怎麼會有高山症?
會不會是不小心打到空檔???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