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大陸進幾年電動車補助的作法,給台灣的借鏡。

> 慢火奶茶:
...用電都快不夠了 還要增加到汽車上
很務實的問題 給車子跑的/多逾的電量要從那來?
....聯合報 今天用電達3,722萬瓩 再創歷史用電量新高
...而鋰電池其製造跟回收也是一樣 不環保
純電動車用電的來源 如果是燒煤、燒石油 對於減少CO2一樣是沒效果...
<

這些這幾年來一再鬼打牆用各種形式在網路和各媒體上不斷流傳的說詞,
好像有許多人就是沒有抵抗力似的~
實在令人憂慮人類的未來~

A. 電廠發電能力的限制是 "功率" (如3,722萬瓩),
而電車用電須要的是 "電量" (多少度).
建議先將 "功率" 和 "電量" 的差別搞清楚.
車子不是24小時都需要充電, 避開 用電達3,722萬瓩 的尖峰時段充電就可以解決.

B. 研究顯示, 相比油車, 純電動車用電的來源 就算是燒煤、燒石油 對於減少CO2一樣是有效果的.
用排汙更少的方式發電, 效果當然就更好.
MIT 研究說明, 以現在的石化燃料不夠綠能的發電環境計算, 如果油車改用電車, 現在就立刻可以達成巴黎協定2030的排碳目標.
(基本數據: 油車燒1升油=電車充2度電, 燒1升油排碳2.2kg, 台灣銷售1度電排碳 0.529kg, 燒煤發1度電排碳接近 0.9kg)
而提煉油品也是要耗水耗電的 (提煉每升油約排碳 0.65kg).

C. 你知道廢鋰電池到底有多毒? 製造跟回收有多不環保?
這都有研究數據可以查到的.
大概佔電車終身行駛排汙的不到2成.
如果有正確回收處理再製, 為何擔心有多毒?
你手機不是爽爽用嗎?

D. 其他有關發電結構的問題, 和電車是否比油車環保無關, 見B, 如果用煤還是比較環保, 那用什麼方法發電就不必討論了.
///車子不是24小時都需要充電, 避開 用電達3,722萬瓩 的尖峰時段充電就可以解決.

離峰這要看電動車的充電效率 以後可能可以10分鐘內快充完
慢充 又只限車主晚上才充電 而且要有夠多的充電站 所以 這點不一定可行

///. 研究顯示, 相比油車, 純電動車用電的來源 就算是燒煤、燒石油 對於減少CO2一樣是有效果的.
少算一個製造車產生的co2


從表格來看,Tesla Model S 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226g/km,主要來自發電廠與製造電池等過程,比起 BMW 750i xDrive 的 385g/km 好上許多,但對比傳統燃油小車 Mitsubishi Mirage 的 192g/km,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更高。外媒也指出,雖然電動車行駛中是零排放,卻並非想像中那麼環保。
出處 電動車真的「零排放」?

///你知道廢鋰電池到底有多毒? 製造跟回收有多不環保?
手機的電池小 車用的大 二個的回收技術差很大
電動車增 廢棄鋰電池怎處理?
其實這種論調經常可以看見呢
每次提到電動車的環保時
總會有人跳出來說電動車也有電池污染,發電廠也有污染
但是卻無法提供真正的污染數據
簡單比喻
這種人就好好比當鐵路電氣化,開始把蒸氣火車頭汱換成電氣火車頭時
就閒閒沒事跑出來說蒸氣燒煤火車,電廠也燒煤,甚至核電還有輻射污染
所以電氣火氣頭沒有比較環保一樣

環保只是是一種相對比較而言的概念而已
只要某某的能量利用效率更好,或產生的廢棄物更易管理,那就能說這個某某比較環保
但有些人的論調經常就是無限上綱
好像只要不是零排放零廢棄物就不能叫環保似的

暴君 wrote:
就閒閒沒事跑出來說蒸氣燒煤火車,電廠也燒煤,甚至核電還有輻射污染
所以電氣火氣頭沒有比較環保一樣


新能源車的立意是取代原來石化 以減少CO2
新的技術就一定是環保? 還是只是假環保的糖衣


就以太陽能發電而言 如果是靠太陽能板來發電就是假議題
因為製造、回收就是一個很大的環保問題
但若是用太陽能來燒熱水 推發電機 這就是環保


其次 有人說電動車就是環保 這要看電的來源
如果是靠燒煤來發電 這只是把到處產生的co2 集中在一個點/發電廠
而產生 CO2 的量並沒有因新技術減少


至於核電 即然是新技術 自然就是好 怎麼要CARE輻射污染的問題呢?

慢火奶茶 wrote:
新能源車的立意是取...(恕刪)

不過麻省理工研究團隊也針對外媒的報導進行說明,該研究是針對美國中西部的車輛使用情況,當地本身就是發電廠集中地,同時也是美國的工業重鎮,因此二氧化碳排放與車輛使用率本來就比其他地區還要高,若以全美平均用車來看,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比傳統燃油車還要環保。另外 Tesla Model S 屬於大型豪華房車,與小型車 Mitsubishi Mirage 相比,本來就不公平。

你自已轉貼的文章內容自已看完整吧
別在那硬么說二氧化碳沒有減少了


太陽能就更好笑
1KW的太陽能板製造要多少電?
1KW的太陽能板在台灣平均等效日照小時3.5小時情況下,產品壽命可以發多少電?
這2個數據你都沒有提出來就在那說太陽能不環保

用這種沒數據只靠無限上綱的論調
連禁止塑膠吸管,改用金屬吸管也可以說製造金屬要煉鐵煉鋼所以不環保了
要用這種論調,那任何一樣製品都可以說是不環保了
慢火奶茶 wrote:
新能源車的立意是取代原來石化 以減少CO2
新的技術就一定是環保? 還是只是假環保的糖衣

暴君 wrote:
若以全美平均用車來看,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比傳統燃油車還要環保。另外 Tesla Model S 屬於大型豪華房車,與小型車 Mitsubishi Mirage 相比,本來就不公平。


我從4樓開始 就強調的是電的來源 才是決定環保不環保
美國 核電約佔 總供電量的 20% 燃媒及天然氣約佔 64%
台灣 核電約佔 總供電量的 12% 燃媒及天然氣約佔 82%
你說 (同樣的電動車消耗)一度電產生 CO2的比例 在那個國家比較少 ??

如果今天台灣是供電是按美國 燃煤佔60%以下 甚至更低
那麼 MIT的結論在台灣就是對的

出處 美國電力能源地圖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台灣去年發電現況,總發電量達2641億度,火力發電占82%,核能發電為12%。發電量維持穩定成長,近10年平均成長1.2%,其中以火力發電量2,164億度,占逾8成居首。
出處



暴君 wrote:
這2個數據你都沒有提出來就在那說太陽能不環保...(恕刪)

自己看 下面2014年的資料吧

商週電池製造過程污染多,太陽能發電其實沒那麼「乾淨」!
以及
太陽能真的夠「綠」嗎?還是包裹著糖衣的毒藥



暴君 wrote:
連禁止塑膠吸管,改用金屬吸管也可以說製造金屬要煉鐵煉鋼所以不環保了
要用這種論調,那任何一樣製品都可以說是不環保了


環不環保不在於材質 或者說 在不得不用的情況下 怎樣做CO2、材料、垃圾的量會減少
最簡單的問題就是只用一次的金屬筷跟只有一次的竹筷 誰環保??


慢火奶茶 wrote:
我從4樓開始 就強...(恕刪)


拜託
車子那個
226 vs 192
碳排也才差十幾%
但特斯拉S是大型房車,三菱Mirage是小型車
車重至少就差了好幾百公斤,這能源利用效率差别之大還看不出來?
然後你當在路上跑的燃油車全都是小型車
路上跑的電動車的都一定是大型車嗎?
沒看過燃油大型房車嗎? 沒看過燃油休旅車嗎?
電動機的效率就是比內燃機高,就算都用火力也一樣
還要在那裡硬么

太陽能那個同樣再提醒你自已轉貼的文章先看清楚

能源回收要多久? 有毒並非是唯一的問題,製造太陽能需要大量的能源,幸運的是,因為電池能生產電力,可回收原本投資的能源,大部分的電池運作兩年後就可以打平,有些電池甚至能縮短至半年

看清楚了沒有?
2年就可以打平了,而太陽能板的壽命設計上至少都20年
什麼叫太陽能假議題?
八成你是在某個地方看了什麼太陽能生產所需的電會比所發的電還多這類沒根據的傳言然後就信了吧

那篇文章的重點也只是要強調任何製造都會有污染,所以必須強調污染管理
只是標題下的聳動些來吸引人閱讀而已
工廠作好污染管理這本來就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你現在用的電腦主機板、顯示器、鋰電池也有污染,難不成你就不用了嗎?
生產太陽能有污染跟太陽能發電的污染會比傳統能源還大,這完全是指不同的事情
別再斷章取義了
也別無限上綱了





慢火奶茶 wrote:
///從表格來看,Tesla Model S 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226g/km,主要來自發電廠與製造電池等過程,比起 BMW 750i xDrive 的 385g/km 好上許多,但對比傳統燃油小車 Mitsubishi Mirage 的 192g/km,電動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卻更高。外媒也指出,雖然電動車行駛中是零排放,卻並非想像中那麼環保。
...(恕刪)

你知道我們在討論的研究其實是同一篇嗎?
這一篇研究也計算了電池生產報廢.
你引用的是惡意扭曲後的謠言假新聞假報導.
Model S 排碳 226g/km 就是在這篇 MIT 2016 年的研究,
2017年11月被金融時報惡意扭曲造謠報導,
幾千組數據中, 故意挑選 "在美國中西部的 Model S (電超跑) vs Mirage(Yaris 級小油車)" 的數據.
它的報導內容直接被 MIT 研究原始作者投書抗議打臉.
但是這篇金融時報惡意扭曲造謠報導卻在網路和媒體上卻不斷輪迴流通.
你看到的自由時報翻譯外電是已經在自由時報上登出來的第2遍了~
你如果只看媒體報導 (你看到的內容已經是在我讀者投書修改過之後的, 改之前報的更離譜), 如果真的不知道原本 MIT 研究還沒被偽造前的內容, 這邊有懶人包~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22&t=5323760


>美國 核電約佔 總供電量的 20% 燃媒及天然氣約佔 64%
台灣 核電約佔 總供電量的 12% 燃媒及天然氣約佔 82%
你說 (同樣的電動車消耗)一度電產生 CO2的比例 在那個國家比較少 ??
<
(我國能源局數據)
台灣銷售一度電排碳 0.529kg;
(同一篇 MIT 研究數據)
美國中西部(夜間)一度電排碳(CO2eq) 0.857kg;
美國平均一度電排碳(CO2eq) 0.623kg;
美國西部(日間)平均一度電排碳(CO2eq) 0.477kg;


你自己要想一想,
為什麼有人用偽造或扭曲的數據, 甚至毫無數據,
要騙你電車沒有比較環保,
太陽能板沒有比較環保,
而你(和其他許多人)還要相信?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