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半套ACC跟車,為什麼?

kk-hsu wrote:
每一家的價格都不同
目前MAZDA CX9有半套的價格是3萬元
INFINITI Q30的價差10萬有全套的ACC但是也包含其它配備
所以單獨ACC就不知道多少了


我說的是成本啦XD
個人認為硬體並不是什麼多大的成本,但車商卻閹掉...連開放選配的機會都沒有,蠻可惜的。




kk-hsu wrote:
VOLVO的動作是0-200KM
上面影片有測試當開到時速100KM時無法完全煞停
所以半套的就煞車到40KM解除要你自己煞車
撞到算你的
應該是跟軟體程式的計算速度有關係


我覺得應該硬體沒那麼差啦(汗)
之前看到有L牌車主有破解到全套,說只是國碼的問題,硬體不用做更動囧
不知道實際狀況是不是真是如此,若真,那和泰真的很......




yyfroy wrote:
假設半套是在40km/h以下解除,那麼理論上應該越低速越容易剎停啊?

再加上主動式預縮安全帶幫忙,就算真剎不停,也比晃神直接裝上去好啊。

還是想不透...


我自己發文之後想了想,後者好像不太可能,所以就編輯掉了。沒想到還是被你引用到了XD





racing.marx wrote:
來源:
https://kknews.cc/zh-tw/car/6p4x6p.html

分析ACC系統的設定。ACC系統設計的初期,其就不對靜止物體產生制動反應,僅對特定路況下的靜止物體識別為有效物體。雷達所識別的靜止物體,如道路兩邊的路燈、高架橋的橋墩,樹木等,更多的只是作為車輛預計未來行駛軌跡提供曲率參考。ACC系統為何不對靜止物體制動的深層次原因是避免日常駕駛工況下過多的誤制動。當然,在ACC有效物體選擇模塊中,ACC系統會通過本車的運動狀態,前方雷達探測的運動物體與靜止物體預估前方道路的曲率與形狀,避免上述誤識別的發生,但如果道路車輛密度較低,路邊靜止參照物過少,車輛無法有效探測前方道路曲率,勢必會造成ACC系統的大量誤觸發。


AEB系統本身是對靜止物體起作用的,至少在高於30km/h時,可以階段式遞增制動,充分減輕碰撞事故的發生。而特斯拉的雷達將物體歸類為「懸空的道路標示牌」。現有毫米波雷達大部分僅關注水平方向上探測出的物體點,忽略了垂直方向信息的應用。因此,現有雷達反而會因為人孔蓋等,誤認為一個前方道路上聳立的柱狀障礙物,從而出現AEB的誤制動。誠然,這樣的垂直信息避免了諸如人孔蓋、側滑門導軌對雷達有效物體的干擾,同時也帶來了像本次交通事故中的誤識別。所以AEB的功能制動算法根本就沒有接受到任何有效目標的輸入,故而沒有起任何的制動作用。

綜合上述
問題點似乎是在:啟動制動的-誤觸發

人可以“廣義”的操作煞車
系統語言確必須“狹義”計算
為何啟動煞車?
為何不可煞車?
煞車的時機?
煞車的力道?
維持車速?
維持車距?
關閉煞車.開啟油門?多少油門?

講白話
人類駕駛的容錯率
簡化了車輛駕駛這碼事
但對自動駕駛
外在參數與模塊計算的衝突
產生該不該做動的矛盾
個人猜測是這樣囉!


我對於這篇文章(你引用的那篇)沒有引用文獻有點在意...這是哪裡來的資料?
基本上現在的ADAS都是共用硬體,通常都會有攝影機+雷達來共同解析。
雖然我自己也不是很熟這塊,但就技術上來說,通常會用攝影機來解析影像、雷達拿來測距就是了...
所以我不清楚為什麼他會有"雷達將物體歸類......"之說?
或許一開始的ACC真的只能如他所說的操作,但現在的技術已經超越那時了。

至於你後面的討論部分,我認為其實還是要不要做(甚至說好不好做)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做。
因為已經有些廠商做出全套了,實際上作為輔助系統也是很實用。

yyfroy wrote:
這句話,似乎是車廠...(恕刪)


用規避似乎不妥
而是如何界定主導權
做為以日後改進的參考

人為主導+系統輔助?
系統主導+人為介入?
講白話
以民航機為例
主駕駛[人]授權副駕駛[系統]
納授權多少?
怎樣況下,可解除?
解除全部?
解除部份?
波音採人優先系統
空巴採系統優先人
沒有好壞
只是如何更加完善。

不下放的原因?
主動安全系統的源頭
來自拖車頭運輸發達的歐盟跟美國
每每重大事故損傷慘重
本意是降低人為操作
衍生“不必要”財損人傷
民航機早就使用自動駕駛
飛機有車多嘛?
車輛自動駕駛為何不下放
這跟
車道偏倚到台北市遇到機車大軍完全變雞勒一樣
人可以容錯所以快速適應
系統因地置宜
是需要“人”幫忙演進的。

聽了大家的解釋後
這才了解當初想買的OUTLANDER為什麼有ACC+FCM兩套主動安全系統
時速在40以下不跟車
但又要完全顧及到0~40
就來個主動煞車系統來輔助
又學到了新知

可愛的卡比 wrote:
我說的是成本啦XD...(恕刪)



文章來源標示在左上角噢。
另外
可以做的更好
個人是採認同的+1

輔助系統[半套?acc]跟主動系統[全套?aeb?]
可以有很技術性跟更深層的討論
這樣很容易曲高合寡
也容易有賣弄專業的嫌疑
這樣也差題勒
So-廢話不多說
講白話+快轉
不管歐盟不管美國
*天上飛的.地上跑得以運輸產業大國有所本
人為本?還是機器為本?
人的長處?
機器的強項?
是該誰主導?
是部份取代?
還是全部取代?
汽車引擎演進為例:
增壓好?可變氣門好?
最後還是參在一起加缸內直噴?
性能高又更環保?

想說的重點:
主動安全現階段還是建立在人為本
國內PGO ABS是領頭羊
因人為誤判或過度自信
有ABS煞車遇三寶也無敵
想說只需要非常少許煞車距離
導致撞最多的也是他
設備需要人幫忙演進
但有了設備還是出事
是人? 是機器?
回到源頭
沒有絕對只是相對
有機會到日本F1鈴木賽車場
安全駕駛課程
車不用發動
不管居家還是超跑
光教方向盤跟安全帶.座椅
就可以教尼8個小時
這-
可以算是“超主動配備”嘛?!


半套 就是台廠 擠牙膏的行銷策略而以 有什麼好想

賓士n 年前一直鬼扯什麼雷達波跟軍方衝到 現在不是都全套
怪了 Volvo 的就不會衝到

到近年 Lexus .. Toyota Prius 都搞半套 ,全世界就只有台灣是全球特規半套

別在鬼扯什麼 日本美國交通比台灣好

拜託去看一下北美幾個塞車的大都市 交通一團亂 美國人開車也很兇的 亂插一樣有

台灣半套 純粹是車商搞的, 他們只是要留籌碼在小改款或大改款時有 讓前車主幹爆 的念頭想換車

他們又能再賺一手了

看看 Lexus nx 到 Rx 出來
Rx 有半套 acc
多少nx 車主 為了 acc 忍痛賣車換 rx


我相信沒多久 台灣醃王和泰車 很快就會下放全套了
配備也是定位產品的等級手段之一

牛肉不可能一次給足啦你慢慢等吧

且市場對這項科技的反應很陌生

我個人認為不如回饋在車價更實在

需要這種設備的人買高端產品求鮮

LoveMiffy wrote:
需要這種設備的人買高端產品求鮮

現在的確只有高端的會有
台灣也只有volvo先引進,
不管平價豪華,買車就是看品牌的
toyota 雙b 根本不用甚麼輔助配備,還是賣得好
尤其在500萬上後座買家市場,雙b甚麼牛肉都沒有,還是有買家捧錢上來

個人認為即使只有半套,toyota還算有誠意
少數toyota的確有跟上腳步,在安全上補足
畢竟同價位很對手都沒有

至於雙b到2016/2017才慢慢補足,有些還要選配
記得2015去賞740li,大改款,廣告打很大
結果只有空中轉來轉去的手勢和三星平板
真的只有噱頭而已

可愛的卡比 wrote:
我說的是成本啦XD
個人認為硬體並不是什麼多大的成本
當然是成本考量啦,一碗貢丸湯賣30塊,2顆貢丸,1顆貢丸成本才多少?多放1顆是會多多少?老闆怎麼不多放1顆給你?

煞車跟煞停看起來差不多,就是煞車力道的差異而已,就是油壓力道更大對吧?不過這就是成本啦,油壓幫浦要不要更大一點?管線要不要更粗一點,要不要成本?Volvo一年銷量才50幾萬台,Toyota/Lexus一年千萬台,一台差幾百,乘上數量就很可觀了,錢都是省出來的。

motolove wrote:
半套 就是台廠 擠...(恕刪)



您看Wiki英文版這篇: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utonomous_cruise_control_system#cite_note-63

所附之圖:



.
.
.




似乎全球都差不多哦,不是Toyota對台灣特別差,是Toyota這方面科技進步慢,最近才有 "full",以前只有 "partial"。

倒是Volvo一次到位?怎沒列出 "partial"?
yyfroy wrote:
您看Wiki英文版...不是Toyota對台灣特別差,是Toyota這方面科技進步慢(恕刪)



你這說法有問題

prius3 6年前就有煞停跟自動跟車 只是和泰拿掉了

去年的 prius4 全球都標配 tss p 一樣能跟到煞停

台灣板一樣被搞成半套


今年的CHR 一樣有 Tss 抱歉這次和泰連半套都不給你

這跟母廠 Toyota 的科技有啥關係?

純粹是醃王和泰搞的策略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