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現象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除了靠政府政策(向財團靠攏的政府),以及我們消費者抵制(不團節的我們?)以外,就是期盼本土自有品牌廠商幫我們出一口鳥氣(似乎還比國外大廠貴),除了這些以外,我想不出有什麼辦法解決所以只能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畢竟我們沒有籌碼!還是樓主有什麼更好的想法?
首先就是車廠都希望增加營收,整體獲利才會提高一台車如果光只車輛的材料成本可能佔4成那麼100萬的車他的材料成本是40萬而50萬的車他的材料成本是20萬不過車廠的成本中還包含很大一部分生產製造,研發,營銷,保固,公司營運這些成本是固定差不多的也就是說你賣一百萬的車這些成本如果是20萬那賣50萬的車這些成本其實也是差不多的所以變成你賣100萬的車可以獲利40萬而賣50萬的車他的獲利就只有10萬而已因此車廠都只能盡量能將車價賣高就賣高想想如果一個車廠在台灣的年販售量是10000他每台車只能賺10萬那他一年的獲利就是10億而已請問這10億,可以支撐上千人的公司,設計研發,製造,改良進步的支撐嗎?我是不知道夠不夠所以車廠才會想盡辦法引導消費者買他們獲利較高的產品,讓比較有吸引性的功能或配備加在高單價的產品,增加購買力而不想你買他們沒甚麼賺頭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