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分享]汽車玻璃起霧原理分享

omio wrote:
用冷氣吹前檔,簡單講,就是先在蒸發器,把空氣先降溫,因為降溫,會降低飽和蒸氣壓
會強迫空氣中水氣凝結,到達當時溫度的飽和蒸氣壓
這些冷氣,吹出後,溫度就會上升,飽和蒸氣壓也會上升,這時原本飽和的水氣,就變得相對不飽和了
所以有空間含帶其他的水氣

這些冷空氣,檔在玻璃前,先與濕暖空氣相遇,造成部分中和,部分凝結成水
但是沒有發生在玻璃上,所以不會產生玻璃結霧

所以
吹出來的冷氣,效果不是只因為『脫水』,事實上,冷氣吹出前的相對濕度是很高的...(恕刪)

...錯了
有兩點現象你無法解釋
1. 你說多餘的水氣在跟玻璃接觸前就先冷凝了, 因此沒有凝結在玻璃上
那這些冷凝的水到哪去了? 他不冷凝在玻璃上, 就應該會有水滴掉落在車內啊~
2. 你如何解釋除濕機的原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A4%E6%BF%95%E6%A9%9F

節錄:
"壓縮式[編輯]
通常,除濕機由壓縮機、熱交換器、風扇、盛水器、機殼及控制器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由風扇將潮濕空氣抽入機內,通過熱交換器,
此時空氣中的水份冷凝成水珠,變成乾燥的熱空氣排出機外,如此循環使室內濕度降低。"

omio wrote:
A/C和暖氣同時開,不會加熱玻璃,這我一樓就是分成兩件事在說
那是兩個不同的招式
若我一樓的文章還不清楚,容易誤解的話,歡迎提出修改補充的方式
但是這邊您回應的東西,跟我說的就不相同,所以我不確定您真是回應我的文?...(恕刪)

omio wrote:
解決辦法:
1. 用乾冷空氣吹玻璃,來帶走水氣,或提早讓暖空氣遇冷,凝結在空中,然後被冷風吹走,
而不是遇到玻璃才凝結
2. 將玻璃加熱
所以,如果車速夠慢,撞風不多,外面溫度沒有非常冷,有機會加熱玻璃的話,那暖氣會有效
如果暖氣不夠力,無法硬加熱玻璃,那會霧氣大反撲~因為暖空氣中的含水量會相對高。...(恕刪)

A/C與暖氣同時開是網友補充的, 你一開始寫的這兩點都有問題

1. 應該改成下面的文字描述
用乾空氣吹玻璃, 帶走凝結在玻璃表面的水氣。
2. 應該要改成描述"除霧線"會比較妥當
不開A/C的暖氣...我不曾成功過, 你有試過的話, 歡迎分享你的經驗

omio wrote:
討論中語氣不佳處,還請見諒
因為我覺得,沒有理解我的文章,就回應,跟其他樓一樣,越來越混亂而已...(恕刪)

快別這麼說了, 你明明就知道我非常理解, 你只是不爽我打你臉而已
沒錯~ 一再重複修改的確很亂, 幫你重新統整一遍比較清楚

玻璃起霧就是空氣中的濕氣, 因溫差而凝結在玻璃表面
要防止玻璃起霧就必須去除這兩個因子 a. 溫差 b. 濕氣

正常情況下大概會有以下幾種狀況

1. 外熱濕內冷
剛下過雨的夏天, 若車內冷氣太強, 車窗"外部"可能會起霧
前擋很好處理, 雨刷刷過即可, 其他車窗就麻煩了
不過這種情況需要外面真的很熱很濕, 冷氣也開的非常強才會遇到
(一般來說, 都是前座兩側的冷氣出風口, 直接吹在前座兩側的車窗, 造成局部的霧氣)
若真的遇到這種情況, 外部溼氣你無法控制, 你只能降低溫差
也就是將空調溫度調高一點, 就可以避免車窗外起霧的現象
(或者調整出風口/風量, 降低局部的溫差~~~)

2. 內熱濕外乾冷
冬天常見, 車內較熱濕, 而車外是乾冷的狀態
此時只需改成"車外循環", 並將設定的溫度調到最低 (避免強制加熱外氣)
即可達到降低溫差/溼氣的效果, 霧氣也可逐漸消除

3. 內熱濕外濕冷
冬天也是常見, 跟外乾冷不同的是, 此時僅僅開"車外循環"是不夠的, 因為溼氣還是太重
而且要單靠屏除"溫差"這一點的話, 必須用比外氣更冷的溫度才有辦法
因此開車外氣循環仍舊無法除霧的時候, 就必須開啟A/C (壓縮機)
強制將水氣排除

而冷的乾空氣比起熱的乾空氣而言, 它除了降低濕氣之外, 還順便降低了溫差
因此除霧效果更好~ 如果真的遇到連熱的乾空氣都無法保持所有車窗不起霧的時候...
你就必須考慮冷的乾空氣了 >"<
--------------------------------------------------------------------------------
另外還有一個觀念, 就是流動的氣體更能將水氣帶走
因此發現起霧的時候, 無論是利用哪一層的原理去除霧
善用車窗的出風口更能快速的除霧
--------------------------------------------------------------------------------

補充1:
後擋風玻璃因為空調管路的關係, 因此不便設計成跟前擋一樣
但後擋可以利用除霧線, 除霧線的原理是利用加熱除霧
讓玻璃表面形成高溫, 提高了玻璃表面局部的飽和蒸汽壓
因此水分在玻璃表面無法凝結

前擋無法運用此原理是因為除霧線不美觀~
用氣體的話除非是乾空氣, 否則溫差加大只會讓霧氣更重
而且車內的人應該會先熱暈~
--------------------------------------------------------------------------------

補充2:
一些玻璃防霧劑或是什麼報紙 or 肥皂的偏方, 是利用改變玻璃表面的組織/化學性質
讓水氣不易附著或是接觸角很大, 冷凝水會均勻的散開而非球狀, 因此不產生白霧狀

但是小弟運用空調就不太遇到起霧了~ 這些藥劑或偏方還沒實際使用過, 因此簡單帶過~
--------------------------------------------------------------------------------

以上觀點若有任何瑕疵或錯誤, 煩請各位前輩批評指教, 我會再做修改, 謝謝。
Tortoise25 wrote:
頭一句話有點問題
開A/C吹出來的是"經過壓縮的氣體"
而他吹出來氣體的溫度, 要看你設定的溫度是幾度
總之~ 開A/C不一定是冷空氣~ 要看你設幾度...

那就當我是在補充好了~ 加熱除霧的原理是應用在後擋的除霧線
玻璃溫度提高後, 讓玻璃表層的"水分壓"無法大於"飽和蒸汽壓"
因此會讓水氣再次蒸散到空氣中
(恕刪)


我想,我跟你可能講不出共識吧



Tortoise25 wrote:
1. 你說多餘的水氣在跟玻璃接觸前就先冷凝了, 因此沒有凝結在玻璃上
那這些冷凝的水到哪去了? 他不冷凝在玻璃上, 就應該會有水滴掉落在車內啊~
(恕刪)


冷凝的水,不一定需要附著在任何固體上

Tortoise25 wrote:
A/C與暖氣同時開是網友補充的, 你一開始寫的這兩點都有問題

1. 應該改成下面的文字描述
用乾空氣吹玻璃, 帶走凝結在玻璃表面的水氣。
2. 應該要改成描述"除霧線"會比較妥當
不開A/C的暖氣...我不曾成功過, 你有試過的話, 歡迎分享你的經驗

快別這麼說了, 你明明就知道我非常理解, 你只是不爽我打你臉而已
(恕刪)


看完以後,我更確定你沒理解我說的部份
硬要套除霧線
跟我說的完全不同

我也不懂,你所謂的打臉??

還是你與人討論的文章,目的能打人臉?

Tortoise25 wrote:
沒錯~ 一再重複修改的確很亂, 幫你重新統整一遍比較清楚

玻璃起霧就是空氣中的濕氣, 因溫差而凝結在玻璃表面
要防止玻璃起霧就必須去除這兩個因子 a. 溫差 b. 濕氣

正常情況下大概會有以下幾種狀況

1. 外熱濕內冷
剛下過雨的夏天, 若車內冷氣太強, 車窗"外部"可能會起霧
前擋很好處理, 雨刷刷過即可, 其他車窗就麻煩了
不過這種情況需要外面真的很熱很濕, 冷氣也開的非常強才會遇到
(一般來說, 都是前座兩側的冷氣出風口, 直接吹在前座兩側的車窗, 造成局部的霧氣)
若真的遇到這種情況, 外部溼氣你無法控制, 你只能降低溫差
也就是將空調溫度調高一點, 就可以避免車窗外起霧的現象
(或者調整出風口/風量, 降低局部的溫差~~~)

2. 內熱濕外乾冷
冬天常見, 車內較熱濕, 而車外是乾冷的狀態
此時只需改成"車外循環", 並將設定的溫度調到最低 (避免強制加熱外氣)
即可達到降低溫差/溼氣的效果, 霧氣也可逐漸消除

3. 內熱濕外濕冷
冬天也是常見, 跟外乾冷不同的是, 此時僅僅開"車外循環"是不夠的, 因為溼氣還是太重
而且要單靠屏除"溫差"這一點的話, 必須用比外氣更冷的溫度才有辦法
因此開車外氣循環仍舊無法除霧的時候, 就必須開啟A/C (壓縮機)
強制將水氣排除

而冷的乾空氣比起熱的乾空氣而言, 它除了降低濕氣之外, 還順便降低了溫差
因此除霧效果更好~ 如果真的遇到連熱的乾空氣都無法保持所有車窗不起霧的時候...
你就必須考慮冷的乾空氣了 >"<
--------------------------------------------------------------------------------
另外還有一個觀念, 就是流動的氣體更能將水氣帶走
因此發現起霧的時候, 無論是利用哪一層的原理去除霧
善用車窗的出風口更能快速的除霧
--------------------------------------------------------------------------------

補充1:
後擋風玻璃因為空調管路的關係, 因此不便設計成跟前擋一樣
但後擋可以利用除霧線, 除霧線的原理是利用加熱除霧
讓玻璃表面形成高溫, 提高了玻璃表面局部的飽和蒸汽壓
因此水分在玻璃表面無法凝結

前擋無法運用此原理是因為除霧線不美觀~
用氣體的話除非是乾空氣, 否則溫差加大只會讓霧氣更重
而且車內的人應該會先熱暈~
--------------------------------------------------------------------------------

補充2:
一些玻璃防霧劑或是什麼報紙 or 肥皂的偏方, 是利用改變玻璃表面的組織/化學性質
讓水氣不易附著或是接觸角很大, 冷凝水會均勻的散開而非球狀, 因此不產生白霧狀

但是小弟運用空調就不太遇到起霧了~ 這些藥劑或偏方還沒實際使用過, 因此簡單帶過~
--------------------------------------------------------------------------------

以上觀點若有任何瑕疵或錯誤, 煩請各位前輩批評指教, 我會再做修改, 謝謝。


(恕刪)


最後這篇,把情況講的更複雜了

重頭到尾就很簡單一件事情

1. 玻璃溫度
2. 車內空氣溫度和水氣含量

也只要理解『相對濕度』『飽和蒸氣壓』

就能完全理解汽車玻璃起霧的原因

處理的原理也很簡單,我一樓就講完了



不需牽扯到車外溫度濕度,有沒有車外進氣,或手動車外進氣(開窗)
這些複雜的事情

若要扯到這些更複雜的情境
很簡單一件事情

車外溫度低,但相對濕度會不會很高?
如果不會,那就可以引進外氣,來中和車內濕暖空氣

如果會,那引進的效果會不好

另一個考量是:
外面很冷,你很想開暖氣,怎麼還要開窗吹冷風呢?


講太多,結果還不是回到一樓

調高溫度,開暖氣,按前檔除霧(會自動開啟壓縮機,同時用冷氣吹前檔出風口)

一句話解決



Tortoise25 wrote:

(恕刪)




第一頁的幾位大大都在打臉 有必要嗎??
你們吵了老半天 兩個各覺得自己專業

起霧原理分享,跟除霧原則分享 標題內文不都在打自己臉
我的250 都不用去按啥也不用去調啥 發動後空調打開它自己就會除霧

起霧原理就是車內外的溫度差造成水氣凝結 ,就這麼簡單
你們講的 也都不是馬上見效的方法,但也都沒有錯,都是可行的方法,
不要上來扯什麼道耳吞定律,尤其是在01很多人根本沒有實際用車經驗,已經看得霧煞煞你們還加個道耳吞他們就開到人行道上去了,
我學校教我一堆定律什麼畢葛屁拉斯有的沒的,出社會沒有一樣用得到,
只有賣弄的時候可以拿來說說嘴,是說給誰爽我都看不懂了



正確方法,就是沒經驗的人 車子發動後不要馬上上路
邊暖個車花個三分鐘摸清楚自己車上有什麼配備怎麼使用,遇到起霧狀況要怎麼調整
車上各個開關上面的符號是什麼意思 做什麼用的 什麼時候會用到

然後有除霧線的車子停車記得關掉而且不要馬上去洗車
曾經有一個白痴除霧開關玩得很爽自以為對車子很瞭解,然後也忘記那東西要不要關就跑去自助洗車,
水沖下去後擋就裂開了,那個白痴現在在這裡打字
簡單來講汽車玻璃起霧就是溫度/相對濕度的問題

要整車除濕就開AC/溫度舒適溫度/內外循環皆可/吹前檔or人都可
缺點就是耗油&接近0度時會失效(上合歡山看雪時遇過...)

只要前檔+左右前窗不起霧就不用開AC/溫度舒適溫度(不用轉最冷)/外循環/風速兩段以上吹前檔(太弱會無效)
就算外面很濕,透過熱排加熱一樣可降低相對濕度,吹前檔一樣可除霧
就算不加熱,直接吹前檔也可避免車內熱濕空氣接觸到前檔導致冷凝
缺點:水氣還是轉移到其他車窗凝結,後窗要改用除霧線除霧

omio wrote:
看到很多各種理論,覺...(恕刪)


簡單的說就是

暖空氣中的水氣碰到較冰冷的玻璃會凝結成液態

開A/C可擔任除濕機功能

結束
omio wrote:
我想,我跟你可能講不出共識吧...(恕刪)

為何? 這是事實為何不能達成共識?
A/C開啟後壓縮機就啟動, 吹出來的氣體是經過壓縮過的~ 沒有問題啊~

要討論就根據事實並且儘可能明確~ 你要講就講清楚咩~

omio wrote:
冷凝的水,不一定需要附著在任何固體上...(恕刪)

so? 就你的理論, 你認為碰到玻璃前就先冷凝的水...哪去了?

另外, 有晶核比無晶核更容易凝結, 原理請查閱"人造雨"的原理

omio wrote:
看完以後,我更確定你沒理解我說的部份
硬要套除霧線
跟我說的完全不同
我也不懂,你所謂的打臉??
還是你與人討論的文章,目的能打人臉?...(恕刪)

沒關係~ 不認同就不認同~ 但是~ 你能夠回答一下之前請教你的~
就是能請你解釋一下除濕機(壓縮機)的原理嗎? 謝謝~

omio wrote:
處理的原理也很簡單,我一樓就講完了...(恕刪)

你要堅持這樣講我無所謂~ 不過大家都看的出來~ 一樓文章重複編輯過很多次

omio wrote:
講太多,結果還不是回到一樓
調高溫度,開暖氣,按前檔除霧(會自動開啟壓縮機,同時用冷氣吹前檔出風口)
一句話解決...(恕刪)

一樓彙整過二,三樓的描述後, 仍然缺少窗外起霧的解法
而且將原理真正運用得當, 某些情況下是不需要開啟壓縮機的
站在節能減碳的觀點~ 既然大家要討論~ 就弄清楚一點
有機會節能~ 就給他節能~ 不好嗎?

我彙整的那一段~ 如果你有融會貫通就知道
哪些情況只需換成車外循環就夠了, 哪些情況卻是一定要開啟A/C
甚至還有哪些時候要調"高"空調的溫度 (窗外起霧)

你可以說你都不想討論這些層面~ 但是我歡喜補充~ 可以嗎?

再偷偷教你一招~ 發完一些有關"原理"的解釋時...
最好都先打預防針~ 說歡迎大家補充~ 真的不小心描述的不詳盡時~ 會很好下台~

fyr~
無來無去無代誌 wrote:
第一頁的幾位大大都在打臉 有必要嗎??...(恕刪)

是沒有必要啦...我承認我犯X

無來無去無代誌 wrote:
我學校教我一堆定律什麼畢葛屁拉斯有的沒的,出社會沒有一樣用得到,
只有賣弄的時候可以拿來說說嘴,是說給誰爽我都看不懂了...(恕刪)

我不這樣認為耶~~~ 很多物理/化學現象其實生活中經常遇見
只是這一些定律/理論要真正融會貫通, 並且懂得如何"活用", 才是最重要的!!!
換句話說就是~ 這些道理你可能天天都在用~ 只是你懶得用文謅謅的方式去講出來罷了

btw~ 這篇裡面我是說給我自己爽的 XD

無來無去無代誌 wrote:
然後有除霧線的車子停車記得關掉而且不要馬上去洗車
曾經有一個白痴除霧開關玩得很爽自以為對車子很瞭解,然後也忘記那東西要不要關就跑去自助洗車,
水沖下去後擋就裂開了,那個白痴現在在這裡打字...(恕刪)

快別這麼說了~ 你沒提醒前我還真的完全沒想到這一點
經你這麼一提醒~ 說不定挽救了幾片後擋玻璃~ 功德不小耶~

Tortoise25 wrote:
為何? 這是事實為何...(恕刪)

Tortoise25 wrote:
A/C開啟後壓縮機就啟動, 吹出來的氣體是經過壓縮過的~ 沒有問題啊~


這確實說錯了,壓縮機壓縮的是冷媒,將低壓低溫之氣態冷媒,壓縮成高壓高溫之氣態冷媒,而開壓縮機後,吹出來的氣體指的是通過充滿低溫低壓氣態冷媒之蒸發器而形成的低溫乾燥空氣,至於如果你開了暖氣,這些空氣就會再經過暖水排加熱而成為高溫乾燥的空氣。

Tortoise25 wrote:
為何? 這是事實為何不能達成共識?
A/C開啟後壓縮機就啟動, 吹出來的氣體是經過壓縮過的~ 沒有問題啊~

要討論就根據事實並且儘可能明確~ 你要講就講清楚咩~...(恕刪)


我還是只能強調

若你一直強調您是對的

那我跟您不會有共識

至於其他越講越複雜的情境,雖然我只能說不是全對,有值得參考部分

但已經不想跟您討論了



我只想闡述很基本,很簡單,也很明確的『車窗起霧原因』

車外的濕氣,在這邊是無關的

只需考慮:玻璃溫度、車內暖空氣的水氣量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