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個交流道的話,架設在主幹線是N-1座(南北向算同一座),架設在交流道的話,就是N組。以交流道為100個來說,架設在主幹線就是99座,架設在交流道就是100組。感應器的話,如果以南北各三線道,再加路肩,在主幹線上每座的感應器就是八個。在交流道的話,小型交流道就只有一車道匯入主幹線,交流道的路肩不裝感應器,在每個交流道就是四個感應器,N=100時,架設在交流道的,就是400個感應器,架設在主幹線,則是(100-1)*8=792個。當然,有些較大型的交流道,是二線道匯入主幹線,感應器數量則需再往上加。高速公路有些路段南北向各只有二線道,裝在主幹線上的感應器數量就再往下減。致於鐵架基座,小型的交流道,基座設單側即可,(感應器再怎麼重,會比紅綠燈重嗎??)而纜線也沒那麼難拉,如果真那麼難拉,台灣的道路早就平整了。所以整個細看下來,設在主幹或交流道,熟成本高、熟成本低,還是未定之數。但是,就如同allen_liu大大說的,感應器設在主幹線有個功能是設在交流道所做不到的,就是當交流道感應失敗時,會造成整段路程無法計費。在主線上的感應器,若起始點或終點感應失敗,頂多就放棄起始段或終點段的里程數。更有甚者,我個人甚至懷疑,如果中間有幾個感應器感應失敗,在前後段計算合理值之後,是否還會自動補漏掉的記錄。。。。。當然,樓主發這篇文,或許鑑於樓主對事情的看法都抱持的質疑的態度,探究事實。同樣的,有些人也習慣廠商說什麼、政府說什麼,就接受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的思維習慣和生活態度而已。不用太在意。。。。
eric62 wrote:但架在主線車道上的感...(恕刪) 不知是否有記錯,在橫向國道/快速公路與上下個交流道間,也是有主線感應座,(快路公路的確定有,國道的話,個人不確定)至於在駛入横向國道,也有經過交流道感應器時,一樣就是分段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