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30 代表它是複級機油。當溫度是40度c時,至這個油的黏度與黏度號數為"5"的單級機油相近。當溫度是100度c時,至這個油的黏度與黏度號數為"30"的單級機油相近。w代表它亦適用於冬季。理論上,不管外界溫度為何,最好黏度都不變(呈水平線),但目前的科技無法生產這樣的機油。當車子停止一段時間以後,引擎內的機油逐漸往下流向油底殼,上半部的零件不再受機油保護。引擎剛啟動的時候,機油的流動性越好(稀一點),越能在最短的時間提供所有零件的保護。也就是說,5w 或甚至 0w 開頭的複級機油是不錯的選擇。
難道10W的流動性不夠在啟動提供足夠保護??雖然0W的好,但我想說氣密性也很重要...再來則是雖說剛啟動磨耗比較大,但到底是啟動的時間佔的久還是行使時間佔的久...另外則是...趨勢使然很多全合成都偏向5W30了...不管是省油或是認證想買10W以上全合成相對之下沒那嚜多好選擇...
沒問題!原廠建議只要提到5w 30這番號,表示這引擎的機油道是狹小的;個人18年的2.2鑄鐵引擎也用5w 30,身邊朋友的車型計有~現代elantra1.8 三菱freeca 2.0 三菱lancer1.6 本田civic1.6 豐田yaris 豐田corolla1.8與lexus Gs300目前都使用5w 30,都覺的這才是最適合引擎的號數!
引擎運轉的時候,一直受機油保護(只要油膜沒破),不管時間再長,機件磨損的機會很低、很低、很低,低到無需顧慮。然而,啟動的瞬間,情況就大不同。引擎靜止的時間一久,機油全部往下回到油底殼。於是,引擎未浸到機油的部位,機件就有發生 Metal to metal 磨擦的機會。近年的研究發現,雖然啟動只佔整部引擎運轉的極小部份時間,然而對引擎整體磨損而言卻佔極大的比例。磨損的關鍵在 Metal to metal
各位前輩你好實驗數據確實如此...但話說到底...那到底有多少人敢用0w-20在車子上呢???油電車不算以外機車呢?以實驗數據來講 那這些車新車時候應該都可以用囉??是否應該考慮到機械公差間隙的問題??如果不用考慮...那通用0w-20就好了...(其實我也好想試試看,但怕吃油太快)
跟各位報告一下最新狀況星期5去換了5W30的機油這兩天跑了5百多公里發現一樣的開法油耗從1桶油泡480公里上升到510公里油耗變好一點至於順暢度則沒有很明顯的差異再來就觀察看看機油是否會有很明顯的減少若可以接受的範圍的話以後就會改使用5W30的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