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件事情在我去年3月份買車時也困擾了我好久,有ESP的車售價幾乎都破百,最後在兩相權衡之下,我選擇了一款2.0國產房車,沒有ESP,但是有ABS+EBD+BAS、雙安、收縮式安全帶、260mm前煞車碟盤、評價不錯的車身剛性,所選的型式跟同型不同名的車多了較硬的避震筒、原本3.2圈的方向盤左右死點更改為歐規的2.8圈、車高降低了1.5cm、原廠魚眼自動水平調整HID等等,但沒有DVD、數位電視、衛星導航、真皮座椅、手自排、梯形排擋、冷光儀表.....所以又改裝了再降低2公分的懸吊($11000)、225/45-17的輪胎($38000)、ERISSION藍芽免持聽筒($6800);被週遭的朋友一天到晚說:那不是很耗油嗎?或你怎會花一支手機的錢去裝免持聽筒?(上一部車的MOTO免持花20000)我都笑而不答,會這樣問的,都不能接受我的邏輯,那也無彷,橫豎車是我自個兒開的,符合我的需求就好啦。呃......其實是沒錢....前兩天搭朋友的M5可是啥都安好好的呢。分享分享我的心路歷程囉,會不會離題太遠了?
johnnyxtc wrote:汽車安全中ESP等電...(恕刪) 攸關生存機率的可能還是車體的結構剛性吧-------------------------------------------------個人覺得這句話有商榷的空間,結構剛性有所發揮時,大概只有撞擊時吧,若能因ESP介入而避免撞擊不是更好。有句話說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引用過來也可以說:安全也是給準備好的人。車當然不是拿來撞的,但是大家也知道即使我們不去撞人,也會有被撞的危險,而且會怎麼被撞還不知道,畢竟多一層保護就多一層保障,畢竟路上什麼事都可能會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