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要稍微補充的, 現在輪胎設計時都會跟市面上相容的車款互相參考, 所以除非換上極為不同性質的輪胎(比如說窄幅的備胎), 否則車子上面的建議胎壓跟輪胎本身的正確胎壓大部分都是一致的.
至於胎壓為甚麼通常都會打得比建議胎壓稍高一些? (通常是高2~3psi, 但高出4~5psi也都還可以) 原因如下:
1. 建議胎壓是冷胎壓, 而你開出去到輪胎行時不可能是冷胎, 所以輪胎行要給你打高一點, 以免冷胎之後你的胎壓降到建議胎壓以下.
2. 輪胎每隔一陣子都會很緩慢的漏一些氣, 所以你現在若剛好完全就是建議胎壓, 下禮拜也許就低一些了, 所以最好稍微打高一點, 除非你不怕麻煩, 幾天就去打氣一次.
3. 台灣平常不冷,但一旦寒流來襲,胎壓就會降低. 所以寧可稍高一點, 不要寒流來時胎壓降了下去.
4. 胎壓稍高或胎壓稍低, 你寧可選擇胎壓稍高. 因為若胎壓稍低, 就會增加輪胎觸地面積,摩擦指數會增加,運轉時的輪胎溫度也會上升較多, 長期下來, 會減低輪胎壽命. 胎壓稍高(不是高太多啦!)就沒有上述的缺點.
roger-ks_lin wrote:
38PSI 你開出去會顛到哭
台灣的路你也知道
我是沒哭啦,我也打到38,不過不是米其林那顆,而是更硬的普利司通
再加上懸吊也比較硬朗的mondeo TDCi
還不致於顛就是..
相對車還比較不會晃、更穩...(跟32,34相比)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