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產業都是這樣
品質好的外銷, 比較不好的做內銷. 像家具, 歐美的客戶規格就是比較好, 銷國內的鐵管厚度先減一半再說....以前做家具出口, 有客戶同一款樣式, 出口做1.6mm, 內銷台灣做1.0mm...不過這也是跟市場有關. 品質好嫌貴, 便宜就嫌品質差.............但是, 大多數的台灣人會買品質差的回家抱怨, 不會想多花錢買品質好的....這也是為何內銷要降規格壓低價格. 廠商不是笨蛋, 消費者的習性決定市場的走向. 廠商不會沒做功課就隨便推產品的.....
不過這也跟法律對消費者的保護有差, 一樣的產品因設計不良導致出人命, 一樣是一條命, 在美國像是殺一隻恐龍, 在台灣像殺一隻豬....所以, 黑心產品才會充斥, 想想看對岸, 為何黑心產品比台灣還多? 他的法律更不能保護消費者~~~~
所以, 你說, 廠商為何要多花成本推出你認為應該的水準的產品. 市場接受度小, 法律站在廠商那一邊, 還有網友常說的: 誰叫你不做功課.....
基本上是一種共生的共犯結構
就像11樓講的, 不光汽車, 其他本土製造的, 內銷品質普普, 外銷規格亮麗
所以我們不是也聽過有產品促銷打的廣告詞提到說這是原本拿來外銷的, 高規格的, 現在回饋給鄉親, 意味著以前都把大家當次級消費者??
可是廠商這麼做是誰造成的? 我說一部分是消費者造成的!
先不管消費有有什麼無奈, 如果一個品牌的自行車, 擺在店內, 款式 A 同時也做外銷, 一台一萬五; 款式 B 只賣國內, 一台八千, 看似規格差不多, 但是款式 A 很輕, 變速齒輪又多很多段, 還多了什麼又什麼, 你說多數的一般消費者選哪一款? 抱歉錢難賺, 款式 B 就好了, 有70~80分就夠了, 不需要買到90分.
多數台灣人就是窮啊, 追求中上品質就不錯了, 沒能力追求高級品質.
但是廠商有能力生產更高規格的產品呀, 只是台灣沒市場, 只好高規格都銷海外, 去賺外國人的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