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corp wrote:
許多涉外採購的採購輛...(恕刪)
但是購買之後要國內廠商做出成品也要一段時間,台灣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合格認證公司,因此設計研發還必須依賴日本車輛,直接在日本設計並取得認證後再授權台灣廠商生產組裝。
目前所有軌道列車的零組件都能透過台灣廠商自行生產,但是製造零件是一回事,系統整合又是另外一回事。
光照著別人的設計圖以及做出來的樣品製造都不見得能夠成功。
台灣車輛的整合能力還不足以完全自行研發及設計列車,否則之前50%國產的EMU700就不會出現訊號干擾問題。
台灣車輛2002年才成立,你要一個成立不到十年的公司馬上有自己的研發能力,未免太過嚴苛。
而且用"提攜"是非常客氣的用語了。
在日本還是要相當大尾的公司接受贊助或技術合作才會用到"提攜"這種用語,因為在日文"提攜"帶有互助合作的涵意,否則一般都直接用"提供"這種擺明就是我在幫助你的語氣。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你不能做什麼。
即使是我也一樣。
如果你有夢想,你就要去捍衛。
你想要什麼,就要努
一個機電整合要掛的檢測儀器可能上百上千萬,可能比造一台車子還要貴
一般公司想買個高級一點的示波器就在哀哀叫了,
更不是說看不到的軟體界面要幾十萬的東西了,
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但是RD就很綁手綁腳~~~~~>"<
客人要做客製化的東西,研發費總共算下來不超過200萬
研發費用包含人工,檢驗設備,工程設計設備,反覆檢驗製造到完工.....零零總總(模具零件成本不算在內)
做一個產品,每個設備都會用到,但是佔用時間就只是這段時間
並且包含教育客人的費用(沒錯100個客人有99個不懂自己產品要怎麼用,為什麼要這樣設計)
叫台灣自己研發??
除非台灣未來有龐大商機,不然怎麼算都不合
至於這費用,到底合不合理??
光看數字一定覺得不合理。但是,因為這次的產品而去買所有設備的錢
然後去訓練所有的人,這樣更不合理吧
你要20年花一次200萬,還是每10年要投資5000萬??
(研發設備攤底折舊約5~15年,看設備)
上面的數字只是參考值,差不多是這樣
我是水瓶子,請叫我瓶子,英文是叫不出來的啦,我什麼都沒掌握好,如今我能做的就是抓住騎單車的這快樂時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