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自己的家園自己愛

代工的車種規格要跟原廠談,原廠不給的你就別想拿的到,樓主既然會說這些日本車廠拿次品來賣怎想不到這點?

車種的銷售狀況是看大環境的,日本車類有重量稅與尺寸限制的稅率分級等會造成小型車的銷售優勢(同時它們有油電車的補助,不過只到今年底)

台灣並沒有400萬輛級的內銷市場,導入與開發費用的攤平期限會限制有利產品的範圍,太小排氣量的迷你車先天上的成本/售價就不比中型車優勢,純以一台代理車型光導入階段就要花10億台幣來說,以現今每年主流車型(t牌以外的)年度總銷量僅一萬輛左右(許多大型車甚至不足6000輛),在有限的5~9年產品壽限週期裡的攤抵壓力其實不小

同樣的純自製車型一樣會遭到台灣市場過淺的限制,暢銷市場的正面競爭更難取勝
裕隆老大下了決定用自己的引擎那難度就更高,不過引擎這條路還是得走,產學界裡為了這系列的開發精進至今仍不斷的努力著,樓主看到的現有規格已經是現在能拿出的看家本事了


另外我們這些在傳統產業界工作的一定要跳出來說個話,一根5期環評規格的機車排氣管進貨成本價就近萬元(便宜點7000多,貴些的車型是破萬也有),那盒觸媒轉換器可是貨真價實的價值連城啊!,更不用說是噴射系統的成本


 抱歉,我不能認同這種說法。如果要把現行台灣的汽車財貨價格全部交給市場決定,
那麼應該連自然資源也當成有價資產來看待,比如說乾淨的空氣,外國車商去台灣賣車,
他們訂價所依據的成本是製造組裝,其產生的外部性(例如排放NoX、CO和碳黑等污染物
到空氣裏)卻是台灣的人民承擔,沒有政府的嚴格監控,任由車商拿次品來賣,利潤也任憑
車商和經銷商「分配」獨享,難怪車商的算盤再怎麼精都覺得划算。
  台灣的汽車製造業者不能一直拿台灣是小市場來當藉口,把自己連代工的產品都無法掌控
的無能全部推給市場。比台灣小的國家市場比比皆是,他們的車價非但不見得比較貴,對於車
輛的污染控制更是堅持。確實市場會失靈,所以政府才需要介入,但是車商的嘴臉不一,明明
在自己需要 / 對自己有利的時侯,就講市場失靈,要求築高關稅壁壘(台灣到現在包含關稅與非
關稅的貿易障礙依然高達60% !!),而在客戶要求得到更好的節能車輛時,卻又推說台灣市場小,
所以用這些次品是應該的,是市場機制運作的結果,都是國外車廠的問題,請問這是合情合理的
嗎?。
 如果我們台灣的偉大車商們真的這麼推崇市場,那麼建議台灣政府應該撤下關稅壁壘,如同香港一樣
自由競爭,讓貿易商滿街林立,車輛維修體系另外計價,就用不著這些車商們廢心了,政府對汽車一視同仁
課重稅,減少車輛數,同時為國民把外部性的成本回收;如果台灣的車商們還留有一絲尊嚴,就請車商們
硬起骨來,善用這60%的關貿壁壘,好好的和美、歐、日車商周旋,Ask best or nothing! 實在沒有道理
在地搞組裝規避關稅,我們卻只能要到次級品,泰國能組Prius, 台灣不能?我們的經銷商一個賺得比一個肥,
卻不見他們對這個市場的發展有什麼遠大的策略。如果車商們是要走自我研發的路,再好不過,憑藉台灣人
的智慧與勇氣,相信我們能走出自己的一條路,現階段更可以據此和國際大廠要脅,別忘了我們當年的F-16
是怎麼要來的?
 現在兩岸走的近了,加上東南亞,市場還不夠大嗎?我們總不能一直活在藉口理由裏,或者成天指望一
些關鍵零組件能再便宜一點進口,要作就作到最好,不然就請諸位車商權貴高抬貴手,讓市場完全自由化吧!

NewsMac wrote:
 抱歉,我不能認同這...(恕刪)


香港本來就腹地不足也沒有大力發展相關工業的打算,它們是貿易化都市而不是工業化都市,市場總量也沒有大到能自製打平,貿易方式對它們來說是OK的,不過台灣可不是這樣

當初本地政策的目的是要培植相關工業能量與技術,雖然能整車自製最好但主要目的是打下基礎與擴展零組件外銷市場,一開始的本地國產車60% 自製率也是為此(現已取消)

而東南亞市場不是你說要就要得到的,裕隆日產被沒收對岸的主控權不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現在的台灣市場跟過去已經不一樣了,以前台灣是東南亞除日本外的新車銷售重點區域,現在有對岸這個大市場,台灣根本沒有所謂的本錢去爭啥

看看日系車新車發售多半是先大陸再來才是台灣就能明瞭,形勢不如人是事實



小排氣量柴油車的油耗隨隨便便都在20KM/L以上,為何小排氣量的柴油車不多多進口或引進本地組裝呢?

trickid wrote:
小排氣量柴油車的油耗...(恕刪)


福特跟現代算是有吧(我知道那排氣量不算小型車..)


其他幾個台灣主要車廠的原場都是日系車種,日系車出了名的少用柴油引擎,反而汽油TB是比較受歡迎的小型.迷你車選擇,這些一樣是有很漂亮油耗的車型,但從許多方面來說車廠比較不愛這些車型的導入

所以台灣就一定要有這種扶不起的阿斗車商,為了這些阿斗車商政府還要築60%的關稅長城? 在我來看,這些車商對台灣環境和產業的永續發展實在沒有幫助,保護政策反而戕害了我們產業的升級,只是讓一些車商苟延殘喘或者替人作嫁罷了! 我知道大家也都是要混口飯吃,但是既然車商對於小市場的現實莫可奈何,那麼倒不如讓競爭解管,畢竟台灣本來就是貿易國家,沒有必要什麼都自製國產化,互通有無,追求我們國家的永續發展才是重點; 不過我對於這種說法要打非常大的折扣,我認為小市場的問題根本抵不過現今我們經銷車商的心態問題,有困難、利潤薄、維修體系需要調整的車型一既不進,高新科技保養維修只會換總成,真要修很麻煩,當然不想搬磚頭砸自己的腳,我覺得這才是他們在談判上有氣無力的重點。
我看泰國的車市就比台灣多元和活躍非常多,大車小車通通有。泰國汽車比台灣貴上不少,但是種類非常多,感覺比台灣前進好幾年。

DogHuang wrote:
我看泰國的車市就比台...(恕刪)


不過人家有台灣2倍以上近3倍的市場深度喔,同時也是被評為尚有雄厚成長力道的可開發市場

什麼樣的消費者會有什麼樣的需求
造就出什麼樣的市場
之前T牌車的萬年四速變速箱還大言不慚的說是領先者
現在才改用CVT
別說落後日本多久
落後其他車廠至少十年以上
但他仍舊是賣最好
台灣人要怪誰?
只能怪自己啊
如果在能力所及的範圍
我應該也會選量比較環保的車吧
可惜的是....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