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bug wrote:最重要的原因是撇開頭部的測量儀器,火箭本身的技術水准連70年前的V2都比不上。記得V2自重十幾噸,長十幾米,載荷是1噸。無線電控制發動機關閉時間。 親愛的天蟲您拿V2跟探空火箭技術比不就等於拿KHS的軟尾巴比SUBARU的AWD嗎?德國V2是液體火箭台灣探空火箭一個是固體火箭液體火箭可以用閥體控制引擎開或關固體火箭基本上設計就是one shot液體火箭的效率講噴霧技術固體火箭的效率講燃面設計載體不是重不是大就有技術不然現在熱門的無人飛機豈不就沒啥技術可言?您說是不是?
東方不敗的師父 - 西方失敗 wrote:這伊朗、朝鮮火箭的水...(恕刪) 看到簡體不想回也得回一下,對岸不就是要核子不要褲子嗎?大哥回頭瞧瞧內陸的同胞手足吧!過的是啥樣的日子,能在這發言的可定生活水平比內陸好上很多。一個國度兩樣世界,情何以堪。
台灣搞這個探空火箭其實就是爲了發展中程導彈。台灣中程導彈計劃已經重新啟動了,準備研製射程1000-1800公里的中程導彈,威脅大陸的北京等城市,好在今後的兩岸政治談判中有籌碼。不過從實際角度來講,台灣搞中程導彈意義不大。如果台灣不造個上百枚,就算炸到大陸也沒什麼反應,畢竟不是核彈頭;而且如果台灣真的造出了上百枚的中程導彈,平日的維護保養費用也是承擔不起的;大陸也剛剛測試成功陸基中段反導,攔截中程導彈剛剛好,特別是台灣這種較為原始的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