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我的想法的話大致上:1:非壅塞情況下不得與中線車並排五秒以上(警察跟車時的錄影標準依據)2:中,外線無車時不得行駛內側車道(ex 進入內線連續超越中線車數台.中線出現淨空後需返回)取締順序2為先,1為後我本人不讚成最低限速一來有天候或路況影響二來有表速誤差的問題但就我近十年的國道經驗我只能講車稍微多一點上述兩點就無法成立(比如大家都用90左右前進,車流順暢但車多到內中外線都已經車距很緊崩,那也不能說佔內線的不對,是吧?)等到車流又開始鬆了以後,大家又知道要讓開內線.這種其實遇過幾次感覺還不錯所以,還是從根做起比較好駕照,宣導.等等等等大家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只是需要很長的時間我是希望以2為先啦對現況比較有幫助
常看到德國高速公路內側, 時速180 km/hr ,被後面的車子緊貼,中間,外側也都沒車,台灣人的想法,後面的駕駛,真是固執加笨蛋,切到外側就可以了。其實,就是只有一個原因" 高速公路禁止右側超車"不過,這是台灣,隨便開開就好了,台灣人夠聰明的,腦筋也是轉的快的
這其實是因為政府對於交通的法規訂定及長期下來的宣導問題所造成...1. 宣導開快車是很危險的 , 容易發生車禍 --> 2. 讓大家都覺得開快車很恐怖 --> 3. 有人超速就被說成是製造危險--> 4. 加上超速抓的很兇 --> 5. 整條路就龜在那我曾經跟同事說過歐美那一套用路觀念 , 反而被說那樣很怪 , 大部份的人都是龜龜的開 , 塞車就塞車 , 從不會想說提高車速也是提高道路使用率的方法之一(個人想法 : 過鈍的起步反應 & 過大的車距 & 過慢的車速 , 讓道路的使用效率很差)我想...應該是先從改變考駕照的制度開始吧...再來是提高速限...少抓超速
提高車速,當然是爾等鄉民之所願啦!惟, 法令要再允許速限提升前,應先立法要求國產車的"安全配備(如SRS、ESP、VSC...等等)"到位才是吧!還有也應落實"安全等級測試與認證"沒道理 中國生產的車都已經確實實施撞擊認證了忝稱已開發國家多年的台灣連這政府基本的應辦業務都辦得2266我質疑,遊說立法機關長年在公路車速上予以不合時宜規範的就是那(幾)間老大不願意提供安全配備與配合安全測試的國產車廠(們)
駕照太好考囉...沒有實際路考,缺乏道路的使用概念,缺乏駕駛道德,沒有防衛駕駛知識,平常路慢慢龜,勉強上了高速公路還是慢慢龜,害怕外車道的大客車,所以通通擠到內車道,幾乎都是這樣...除非把駕照的考法改變,不考個三五次拿不到駕照,否則應該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