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應該是第一輛自排的台北市公車
他的引擎聲音非常特別(但是很吵XD)
不過覺得動力還不錯
尤其是中置引擎 做後排比較沒壓力
要說缺點嘛...就是太吵了...
比更早一期有彩虹的那個還吵...
不過話說回來 最近又看到彩虹的身影是在南部
在台中也可以回味大約10年前的首都客運...
(因為 他連貼紙都沒撕 直接換成綠色的 噴上"台中客運"而已)
誇張到 坐到有一台是我以前在台北上課的時候常做的車
只是隨著歲月...他又出現在我眼前...
但是已經相當破舊啦~~~
現在最喜歡坐到的就還是首都的車(新舊車都不錯)
T牌之齒輪比,以「行話」來說,比較Hi,適合高速
M牌之齒輪比,以「行話」來說,比較Lo,適合爬坡
二部車本機關先後都有之
M牌先買,使用九年後淘汰;前年經本人大力向長官推薦,改買T牌
不過2007式以後,T牌變速箱改為五速而非先前六速手排
為此,我還與該公司業代爭論
該公司業代解釋:因為台灣「大部分」T牌C車使用者,都比較懶於排檔
導致於多檔位根本派不上用場,因為懶於換檔,在保固期間經常讓離合器提早掛點
經過台灣代理商建議,原廠才改回五速手排,不過業代說,五速與六速變速箱終傳都是一樣的
我心裡想:柴油引擎怎麼可以讓檔位變少?這個邏輯真是奇怪
M牌R車引擎比較吵,車內駕駛座旁之引擎蓋不圓滑,較高
導致要坐第一位之同事的腿部,一不小心就會踢到引擎蓋會疼痛不已
T牌C車引擎蓋設計的比較低、比較圓滑一些,要坐第一位置比較輕鬆
但引擎聲音僅比M牌C車「不吵」一點點,時速到90km/h以上,要與乘客聊天就會有困難,音響也聽不清楚
不過T牌C車引擎之渦輪吸氣的聲音,比M牌R車清楚,喜歡Turbo引擎聲浪的車迷應該會比較喜歡
M牌C車冷氣只有「循環」和「換氣」,並沒有像T牌C車冷氣有「前排進、後排出」之車室通風功能
這對本機關公務車使用上,有莫大之助益!
T牌C車冷氣在駕駛座上方還有一個「聊勝於無」之濾網,感覺比較好一點
M牌R車輪胎尺寸比T牌C車要大,底盤也較高,於高速行車時T牌C車比較穩
座椅設計二款車都太小,都不舒適,只是T牌C車以我個人感覺略微舒適「一點點」而已
以煞車系統來說,引擎排氣煞車(方向盤機柱控制的那一支),以本機關駕駛感言:
T牌C車表現比較好,且自2007年(四期環保)開始,T牌C車已經改為前輪碟式煞車
散熱性與煞車距離、力道等,比M牌R車四輪鼓式要好一些
外觀上,T牌C車備有左右側方向燈,左右側小燈,LED第三煞車燈,這二者M牌R車都沒有
夜晚辨識度,以T牌C車為佳
以上是本人對二車使用上之感想
懷舊有益身心健康、80年代永遠不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