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中國都推出全球最速電動超跑了 台灣只能看著越來越遙遠的背影嗎?


view0828 wrote:
這麼多機動車文章你...(恕刪)

這不是我放的
這是那位上海小哥之前放的
QQ哥 wrote:
這不是我放的這是那...(恕刪)



這手法就跟當年國內操作中國崩潰論方式如出一轍呀 !

piwu0536 wrote:
這手法就跟當年國內...(恕刪)

這可不一定喔
之前說人民幣多強勢又多強勢
大概2-3年前吧剛開始在台灣展開台幣兌換人民幣業務時
一開始都說人民幣多強勢
買了可賺利率又可賺匯率
結果呢
今天RMB和USD到7了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成長幅度已經慢慢減少(之前是7%以上後來是要保7現在是寶7有困難)
再過10年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經濟成長是比現在(成長率6.7%左右不到7%)好還是差
完蛋倒不至於但成長力度會逐年衰退
可能到4-5左右在那盤著吧
我覺得會不如今天你覺得呢?
應該我們十年後都還在世吧
赤締 wrote:
看完大家的回覆,我終於知道台灣為什麼沒辦法進步了
就是有一群人不願意面對現實



我一直記得,2006年有台大陸車很這樣那樣的(姑且說不知天高地厚吧)送去Euro-NCAP撞,結果得到0星成績,評價是鐵棺材。
那時因為某個現在成天裝病的傢伙搞仇恨洗腦,社會已經開始對大陸任何東西酸言酸語,01也是不例外。

那時,有位大陸網友來01,忿忿不平地留下這樣的話:

你們盡管罵吧,我們默默努力就是了。
美國人嘲笑日本車,結果日本車把美國打趴下。
台灣人嘲笑南韓車,南韓車現在行銷世界。
台灣人沒記取教訓,接著嘲笑大陸車......


幾年過去,大陸已經造出能在Euro-NCAP撞5顆星的車了,新車注重安全配備的比例更高於台灣產的車。
台灣最爭氣的嚴董,也僅弄出一台Euro-NCAP撞4星的車...


然後是前幾天,小弟買了個陸廠的鏡頭(安徽省長庚光學設計製造),只先開箱一下還沒有實拍(廢話要上班不到假日哪有辦法出去拍)
01一堆『台灣』人怎麼批評的?

妳是老蛙業代吧,下去領錢啦(話說我最近才開箱acer筆電和Pebble2智慧錶,是不是也算業代?)
根本是逆向工程山寨來的(但舉不出哪顆鏡頭是類似設計)
只能手動對焦根本是垃圾等你對焦完人早跑了(手動鏡頭這麼垃圾那一堆人到處找老手動鏡都是傻B嗎?)
用一用就會壞掉吧(未卜先知啊...去買樂透好啦何必待在01嘴砲秀下限)
根本盜用長庚醫院名字(連長庚是中國對金星的古稱都不知道)

看完後只能搖頭,也不打算寫分享文給這些傻B看了。





小時候,聽過個脫口秀說台灣人有種不服輸的氣魄,例如打籃球輸了會說『你今天比較賽』、『你只是鞋子比較好』...就是不會說『今天輸了心服口服,我練練改天再比!』

以前以為是笑話,沒想到這10年看,原來是真的。何等可悲~
塔綠斑網軍頭子已成淡水河浮屍,各位綠網軍繼續助紂為虐不怕成下一位?

RR wrote:
我一直記得,2006...(恕刪)


大大別氣餒阿
我還等著看你發實拍
說真的,看到你說的長庚鏡頭,我立馬去google了一下
看到長庚光學的產品線跟規格配置,我真的是挺佩服的
敲晚,希望大大趕緊上圖~
QQ哥 wrote: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到中國的經濟成長率成長幅度已經慢慢減少(之前是7%以上後來是要保7現在是寶7有困難)
再過10年我們再來看看中國經濟成長是比現在(成長率6.7%左右不到7%)好還是差...(恕刪)



嗯 我的看法倒與你及媒體那些名嘴不一樣

dongmark wrote:
氫氣的製造同樣是碳排放很強的過程

日本的做法是在澳洲開挖褐煤

在澳洲建 煉氫廠

開發褐煤生產氫氣

然後再用LNG船運輸到日本

再分銷到各個汽車

這個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一點不少
...(恕刪)




工研院曾進行統計,台灣一年產生的工業副產品廢氫約有60億立方米。如果全部用來發電,臺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院長黃鎮江指出,總計約18萬9千多噸的餘氫,估計可製造約546MW的電力。這個發電量相當接近核一廠一個機組的發電量(636MW)。

若應用在氫機車上,黃鎮江表示,僅以中鋼提煉焦媒時,產生的大量焦爐氣,其中主要成份就是氫氣,提煉成純氫有將近9萬5千噸,就可提供超過1千萬輛的氫燃料電池機車使用!


除非現在政府亂搞...所有工業都沒辦法在台灣生存後....

我們跟本不需要特別去生產氫

不過說真的....

台灣政策搖擺不定.....

台科大永續能源發展中心主任黃炳照指出,原本台灣有一波很熱的燃料電池研究風潮,但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2009年任命的能源部長朱棣文卻不支持燃料電池,「台灣所有在上位者對燃料電池又不熟,認為美國都不做了,台灣幹嘛要做?就把經費砍了,」政府常常搖搖擺擺,「最近因為Toyota推氫氣車,本來不看好的,又看好了。」


人間五十年、下天の内をくらぶれば、夢幻のごとくなり一度生を得て成せぬ者はあるべき か
piwu0536 wrote:
嗯 我的看法倒與你...(恕刪)

我認這是一個經濟成長的一個過程
從起飛期一直到平穩期
就像飛機一樣剛起飛爬升力道很快
但是到3500英尺後就平穩的停留在那了
世上目前也沒有哪個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一直維持在高百分比

另外我不認為經濟成長是受政府壓迫讓他縮小
不然為什麼他們總理說保七有困難
不壓迫不就沒困難了是吧

QQ哥 wrote:
我認這是一個經濟成...(恕刪)


要繼續增長確實是可以的
但是中國已經到了該轉型的時間點了
wessley wrote:
工研院曾進行統計,...

.....

台科大永續能源發展中心主任黃炳照指出,原本台灣有一波很熱的燃料電池研究風潮,但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台後,2009年任命的能源部長朱棣文卻不支持燃料電池,「台灣所有在上位者對燃料電池又不熟,認為美國都不做了,台灣幹嘛要做?就把經費砍了,」政府常常搖搖擺擺,「最近因為Toyota推氫氣車,本來不看好的,又看好了。」(恕刪)


我就是 朱棣文小學 畢業的哈哈

朱棣文是蘇州人

國共內戰的時候逃難移民美國了

嘿嘿

不過他的環保理念對中國的影響很大,每年都會來中國各地宣傳環保,是個有影響的人


他的理念是對的

美國和中國一樣

自然電力資源豐富,根本沒必要發展燃料電池


老實說

燃料電池對中國和美國來說

完全沒有技術瓶頸

常規潛艇上的能源,用的就是燃料電池,早已普及化


如果用於民用領域

燃料電池可能比較適合資源匱乏的島嶼



不過你說工業餘氫 提煉

這個有點難度

因為氫氣是不穩定氣體

工業餘氫 混合各種雜質,很難集中處理


要純氫 提煉 到 液態氫

這個過程是比較危險的,很容易爆炸

所以日本才會把 煉氫廠 建在澳洲

因為只有集中提煉褐煤,才有經濟效益,原材料一致,才能保證穩定,也相對安全一些


所以台灣如果真要發展燃料電池

在島上提煉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和日本買 或者 在褐煤礦邊建煉氫廠 才是可能的選項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