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到底什麼是底盤很好?

oddchung wrote:
我看很多人還是很喜歡...(恕刪)

==================
簡單的來解釋。

在乾地上,要盡量發揮輪胎的抓地力,越硬的底盤,回饋越直接,相對輪胎所承受的壓力越大。

壓力越大,輪胎必須要有很強的抓地力才能夠發揮出剛硬車身與底盤所產生的快速反應,所以輪胎必須黏,寬,大。

在溼地上,路面溼滑沒有抓地力,較軟的底盤,能夠讓車體與懸吊幫忙輪胎吸收多餘壓力以避免輪胎失去抓地力。

較窄的輪胎,能夠輕易切入水面。 較高的扁平比,能夠藉由較軟的胎壓幫忙吸收積水與路面不平所產生的碎震。

至於輪胎的支撐力,在路滑的狀況下,輪胎還沒折,應該就先滑出去了吧。


換句話說,同一條輪胎,硬底盤的車覺得逢彎必推。 可是放到軟底盤的車,可能已經黏到讓車子逢彎必傾。

這也是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的迷思,討論輪胎好不好,一派說好,一派說差,很少人去討論是基於那種底盤配製來測試。
==================

感謝分享, 收穫良多~~~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供大家參考, 若有遺漏跟不足, 還望其他車友補充~~~ 開著小坦克載著小青蛙到處遊山玩水的馬克~~~

oddchung wrote:
較窄的輪胎,能夠輕易切入水面。 較高的扁平比,能夠藉由較軟的胎壓幫忙吸收積水與路面不平所產生的碎震。


前面是正確,因較窄的胎面可獲的較大的單位面積壓力,適合在抓低力低的路面.

後半段有些疑問,雨中行駛,較軟的胎壓容易造成水漂.
-----------------------------------------------------------------------------------------------------------------------
胎壓與水漂發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胎壓不足時車輛較容易發生水漂。因此必需依原廠指示維持標準胎壓,而行駛高、快速公路時,應比標準胎壓要多3%~5%。以下為水漂臨界速度之公式及不同胎壓下水漂臨界速度值 :
水漂臨界速度(公里/小時)=16.66×(胎壓)1/2

來自 http://www.thbstc.gov.tw/teach-class/doc/%E6%B0%B4%E6%BC%82.doc
-----------------------------------------------------------------------------------------------------------------------

oddchung wrote:
換句話說,同一條輪胎,硬底盤的車覺得逢彎必推。 可是放到軟底盤的車,可能已經黏到讓車子逢彎必傾


後半段須補充的是,
軟底盤的車不只是傾斜,底盤(避震阻尼太小)過軟,加上輪胎抓地力佳,
過彎時避震阻尼無法抵抗翻滾力,會讓重心轉移過快,
又因輪胎抓地力佳,會形成支點現象(黏在地面),
這樣有可能會翻車.
其實這是一種感覺,像我感覺就很深,以前的舊車是國產的TOYOTA,其實開起來很穩,車子本身的妥善率也很高,現在開的是歐洲車,在市區感覺差異不大,但開到高速公路上,時速達120的時候感覺就有差,國產的TOYOTA感覺會晃,不是很穩,但歐洲車開起來就沒啥感覺,跟在市區開車的狀況差不多,一樣穩定,如果大家有開過國產車,之後又開歐洲車,自然差異就很好發覺
Juliansa wrote:
感覺不出來的話就好,...(恕刪)


這很中肯,卻實是如此,
套句毛澤東的話(應該是他講的吧?):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得到老鼠就是好貓
車子也是如此,開得愉快就是好車…
oddchung wrote:
你問常常在內線道,前面空無一車,換道不打方向燈的人,他們會說手機通話費越便宜越好。...(恕刪)



這個比喻真是好!

的確,對於感覺不出來的人,不用管這個問題。但自己也不要改變駕駛習慣就是。
scott9282001 wrote:
大家都很喜歡測試車子...(恕刪)



能力範圍內安全性能越高級越好阿

並不是一定要連續超車什麼,那只是測試

重點還是能在那萬分之一的事故機會,能有更高機率保障身命財產安全

有家有室,又有不錯的收入的時候
應該會更注重車輛的安全性吧........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問題是::不是每個人都有百萬年薪去買一台安全係數高的車子

我也想買BMW BENS LEXUS VOLVO

無奈口袋不夠深...

一堆神人推薦的車子...怎不見一般大眾願意買

反正在網路上批評又不用證明自己開那台.

說不定網路上批ALTIS最用力的...實際上還是開ALTIS...所謂C/P值高呀...代步用的價值高呀...
scott9282001 wrote:
問題是::不是每個人...(恕刪)

還好啦

也不用到那麼頂級的拉

80萬的車款,都會比ALTIS好很多

口袋再深一點,買台鐵安娜也不錯

再深一些..福斯,富豪的我想也可以...

50~70價位中間的車系,幾乎都不看好
隨便買一台都一樣
請勿購買韓國品牌,買伊索比亞的產品人家還會和您說謝謝,買韓國產品他們只會笑你笨再桶你一刀
神戶齊 wrote:
還好啦也不用到那麼頂...(恕刪)


50~70價位中間的車系,幾乎都不看好
隨便買一台都一樣


剛好這是最暢銷的..所以都一樣啦....
Dwing wrote:
後半段有些疑問,雨中行駛,較軟的胎壓容易造成水漂.
-----------------------------------------------------------------------------------------------------------------------
胎壓與水漂發生與否有著密切的關係,胎壓不足時車輛較容易發生水漂。因此必需依原廠指示維持標準胎壓,而行駛高、快速公路時,應比標準胎壓要多3%~5%。以下為水漂臨界速度之公式及不同胎壓下水漂臨界速度值 :
水漂臨界速度(公里/小時)=16.66×(胎壓)1/2

來自 http://www.thbstc.gov.tw/teach-class/doc/%E6%B0%B4%E6%BC%82.doc


胎壓不足造成水漂的原因,除了胎紋本身的設計外,也有是因為釋放胎壓後接地面積增加。

釋放“適當”胎壓的原因也是在沒有積水的情況下,在溼滑表面,增加的面積多少能夠爭取一些多餘的抓地力。

加上這跟“配重”有很大的關係,而一般為了穩定,加上Rally車一般還是前置引擎為主,所以加注在前輪的壓力通常比後輪大。

自然在路面抓地力不好的情況下,後輪釋放胎壓的比較多。

若是前輪過度釋放胎壓,就如你所說的,有可能還是會有水漂情況發生。

這些也是車隊測試後的Know How, 釋放多少,前後的胎壓,都是經過許多的實驗後下來的一個大數基準值。

而胎壓在後輪,尤其是窄胎加上較為軟弱的胎壁,釋放“適當”的胎壓可以造成的變化很多。

在溼滑表面由於輪胎無法得到足夠的抓地力,所以就算軟弱的胎壁也不容易折胎。

但是當後輪遇到路面抓地力較佳的時候,在側向慣性較大下,輪胎會變形而出現折胎,相對讓後輪能夠出現滑動增加轉向。

前輪由於胎壓較足,在側向慣性下較不容易變形,但是相對窄的接地面積會造成輪胎的滑動。

前輪的滑動抵消後輪滑動的轉向過度,同時前輪較窄的輪胎能夠切水而過。

後輪因為車重負荷較輕在同樣狀況下就算胎壓較小也不會過度變形。

---------------------------------------------------------------------

而市售每種輪胎胎壁的支撐性,扁平比都不一樣。

原廠一定會有一個“安全”的基準值,原因就是避免在側向壓力下折胎造成轉向過度或是不足。

可是若是以操控而非平常使用的條件下,胎壓控制常常伴隨著輪胎本身的特性,就會跟原廠的數據有所出入。

像是最近測試的AD08,那個胎壁真的是很有韌性,若是胎壓跑到34以上,車重若是沒超過1300kg,根本變得過度死硬而沒有彈性。

這樣變成只是在磨輪胎表面,抓地力也不會真的增加多少。

而像是一般市售胎,扁平比較高,胎壁支撐度不夠,當然必須使用較高的胎壓確保輪胎不會變形。

所以胎壓的調整,真的要看用途還有輪胎特性來決定。

----------------------------------------------------------------------

與其去思考減震筒怎麼調,防傾桿多硬,camber跟toe要怎麼做,光是胎壓能夠玩的東西就很多了。

若是看看自己的車子,照著原廠的胎壓去打,就會發現,前輪比較扁,後輪比較飽。

原因跟配重有關,車頭較重,當然同一組輪胎,在相同的胎壓下,前輪變形量一定比後輪大。

相對的,公式中16.66怎麼來,一定是照著原廠胎配原廠車的設定去算出來的。

那換條輪胎,或是車中多坐幾個人,這個數據就不是那麼的確定。

可是若是以一般使用速度下去看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畢竟速度越慢,就越沒有超過輪胎與車輛的極限邊緣可能性,自然容錯度就比較高。


那胎壓要怎麼打?

為省油,舒適,安全,還是為了操控?

這就要看使用者自己的習慣了。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