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千萬別再有4驅車下雨天較安全的錯誤觀念了(9/16更新)


penny216 wrote:
總之,跳出加速的框架,減速才有安全,而減速跟驅動方式完全無關,多驅還帶來多餘的負荷。


沒錯,減速不踩油門情況下,幾輪驅動都沒有關係

當然雨天行車本來就是要減速慢行才安全
但是雨天行車,有可能不踩油門加速嗎?

我是覺得啦
AWD智慧全時四驅在容易出狀況的行駛路面(下雨、下雪、off road...等)
對於車輛前進時的路徑維持,還是比兩輪來的好
當然啦,遇到那些路況不佳的情形
減速慢行(時速20-30?)可以減少出狀況的機率
這時兩輪或是四輪差別就不大了

所以我自己的結論是:
下雨天,慢慢開遠比幾輪驅動重要,這時四驅車不會比兩輪安全
如果你無法在下雨天忍受慢慢開,那我覺得AWD比兩輪來的安全一些
但是切記,不要因為覺得AWD比較安全就就開快
因為一旦超出物理極限,那時候通常更慘

penny216 wrote:
不對,四驅最少最少...(恕刪)


必須再強調一下,是要討論”四輪驅動"與"二輪驅動”間的安全性,應該將其他的變數排除,否則無法明確討論標的,所以才會說是要同一輛車來測試。

1.要測試四輪驅動或二輪驅動的差異,當然是得限制其他條件,重量不同可以增加荷重或減重,只要保持重心和形心的位置相同,這應該不是問題。現在市售的車輛很多都可以直接切換四輪驅動或二輪驅動,只要排擋或按鈕即可。

2.不是要測試車輛抓地力的極限值,而是要知道在同一運動狀況下,四輪驅動的抓地力大於二輪驅動,前面已經明確證明過,就不多說了。而抓地力測試不用撞牆啦,掛上一台抓地力測試拖車即可。

3.剎車時引擎並不驅動輪胎,不屬於驅動方式不同所造成結果的比較範圍。而且,同一台車,剎車能力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四輪驅動或二輪驅動前進時的抓地力。

4.再者,同一車輛,在同樣的運動的狀況下,承受的外力都是一樣的,才能討論四輪驅動是否比二輪驅動具有更大的抓地力來抵抗外力,避免造成運動狀況的改變。

5.會提到ABS的原因,只是要說明摩擦力是可以用驅動力改變,是與驅動力直接相關的,而不是給定重量轉移及懸吊設計所形成的正向力不變,摩擦力就不會改變,底盤及懸吊本來就是要增進穩定性、舒適性及剎車作用的效率,這是無庸置疑的;但底盤及懸吊不變,摩擦力仍能改變,就表示摩擦力與底盤及懸吊無直接相關。

6.同意減速才有安全,但車輛被設計、製造出來的主要目的,是要用來提高移動效率、縮短旅程時間,只要車輛驅動行駛,就得加速、減速,在高速公路上甚至必須保持一定的速度以上才行,而現今的交通環境,到底什麼時候會遇上什麼樣的危險,沒有人知道,有些狀況下根本也來不及使用減速功能,所以驅動時的安全性,與減速功能同樣重要。

7.而四輪驅動可以增進安全性,就跟現在車輛配置愈來愈精良的剎車系統、循跡及動態穩定系統、安全氣囊等主動安全、被動安全配備一樣,可以提高車輛的安全係數,但在一般穩定的駕駛情況下,也是用不到,但這是為了提高安全性所增加的負重、費用,購車者是否買單,可以主觀決定,但並不影響四輪驅動較二輪驅動安全的事實。

8.最後,摩擦力的計算確實複雜,摩擦係數沒有物理單位,是以實驗方式評估出來,用以簡化摩擦力計算而定出的係數,所求得的摩擦力是近似值,而非真值;而不同材質的介面有不同的摩擦係數,甚至同樣的材質介面,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有不同的摩擦係數。但這就是真實狀況,車輛必須輪胎與地面接觸才能運動,也就是沒有了摩擦力,車輛就不具備主要的移動功能,所以摩擦力的各種模式,以及阻力、驅動力對車輛的影響等計算應該是最基本的,才能初步設計車體所需要抵抗外力的強度、驅動力,就像房屋結構設計也必須先做力分析一樣;更何況,固體力學是基本的,更複雜的還有流體力學要納入設計考量。

9.對等效摩擦係數並不瞭解,不過既然是實際剎停評估出來的,推測應該是對成品的測試,為比較已經製造出來產品的評估方式。前面也已經提過,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在2012年實際測試市售的輪胎的滾動阻力係數與濕地抓地力,差異性頗大。

southpan wrote:

1.要測試四輪驅動或二輪驅動的差異,當然是得限制其他條件,重量不同可以增加荷重或減重,只要保持重心和形心的位置相同,這應該不是問題。現在市售的車輛很多都可以直接切換四輪驅動或二輪驅動,只要排擋或按鈕即可。...(恕刪)


我覺得你試圖跳出成本問題。
不...成本才是最原始的問題,大家都用NASA科技,然後說四驅比較安全,接著誰買單?
考量成本,二驅就是比四驅便宜,省下的錢可以用上各種安全配備,需要處理的重量還更輕,如果這些都不重要的話,那我用一張圖就能告訴你四驅比較安全了。


圈圈代表總共有多少抓地力可用
綠色表示過彎要抵抗的離心力,橘色表示用到的Traction

很容易理解的事實,如果你能準確估計這台車子"每個彎道"的"每個瞬間"各輪胎的總抓地力極限,跟為了過彎"已經用掉的部分",那麼你傻傻的踩油門時ECU就為你"補上每個輪胎的traction"那當然可以用盡所有的抓地力,此時四驅無疑是最強大的存在。

產品在哪?連LMP1的四驅都還跑不贏後驅,這就是現況。
如果可以產出這種東西還民用,那個時候應該不用自己開車了,車子自己比我們還會開車。

我還可以找到skoda 1.6tdi之類的前驅車在積水濕滑測試彎道上打敗evo,sti的影片,想看看他們之間的價差跟積水路面上的性能差異,都跑輸了還能比較安全有道理嗎?
apistogramma wrote:
沒錯,減速不踩油門情況下,幾輪驅動都沒有關係

這句並不是很正確, 除非改成踩離合器或掛空檔
否則還是有引擎煞車(雖然不是要它的減速力道), 但牽引力確實存在

另外,有些車是抓地力不足的情況下四驅才介入
車商強調的是安全, 熱血車主是覺得車輛動態極限提高

但我沒聽過有全時四驅車遇到危險時, 電腦趕快介入把兩輪關掉的

penny216 wrote:
總之,跳出加速的框架,減速才有安全,而減速跟驅動方式完全無關,多驅還帶來多餘的負荷。
你一定知道摩擦係數是個很難用的東西,一下動一下靜,還得滾動,結果車子都還沒進入動態分析,工程師就先搞死自己了。
所以我應該提過等效摩擦係數,就是從煞停的能力來評估出來的。
)


+1000.
很難的在01還有您這麼懂車的大大,請問您是從事車輛研發相關產業的嗎?
penny216 wrote:
我覺得你試圖跳出成...(恕刪)


一直強調是”比較”,是相對的關係,而不是絕對的關係;想要討論的,是現實生活中一般操駕,及市售可見的成品正常運作的比較,不是要比較兩台不同品牌、不同重量、不同驅動力的車輛極限值,更不是賽車場上高超技術的車手,與專為比賽設計改裝的車輛,所呈現出來的成果。

1.並沒有試圖跳出成本問題,而是針對既有的車輛作安全性比較時,根本就沒有、也不需要討論成本問題,因為車輛已經被製造出來,只是你買不買而已,配備部分在第172樓的第7點已經說明,不再重覆。更何況,四輪驅動車輛不用跟NASA買,NASA應該也沒賣這種一般技術的東西,而現今市售的四輪驅動與二輪驅動的價差根本就不大,選擇也多樣,只是因為國內車商行銷的手法,把四輪驅動跟氣囊數一樣,刻意把放在頂級配備而已。

2.在172樓第2點已經說明,並沒有要得到車輛抓地力的極限值,而是要比較在同一狀況下,四輪驅動與二輪驅動的抓地力。也就是在一般的狀況行駛狀況下,抓地力的優異性,這是不須探討極限值就可以得到結果。

3.至於賽道上的輸贏,在第169樓的最後一點已經說過,使用的界限不同,駕駛的操駕技術落差太大,並無法直接用來比較一般駕駛的安全性。除非平常在一般路上大家都是用滑胎起步、極速前進、甩尾過彎。

4.skoda 1.6tdi打敗evo、sti並不能比較一般行駛的安全性優劣,就跟改裝後單車跑贏法拉利是差不多的意思(影片請自行搜尋),況且你前面說減速才是安全,應該是剎車能力優異的車輛較安全才對,怎麼會說是跑得快的車子安全。

5.如果一般的駕駛條件下,2WD Skoda Octavia Combi可以比4WD Skoda Octavia Combi有更好的操控性,更穩定的行駛,那才是真正的2WD較安全,可惜…結果是反過來的。再強調一次,是一般的正常駕駛,不是賽車競速,可承受極限值不一樣,在一般路上也用不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5EuJz36gU&feature=youtu.be

6.還有,最後稍微脫離一下正常駕駛,抓地力並不能以”用盡”來形容,轉彎時的力分配也不是這麼單純,否則甩尾過彎的車輛不就沒有抓地力,只是利用驅動力及剎車,再加上優異駕駛技術,讓車輛在靜摩擦和動摩擦之間轉換而已。更何況,如果真的要提高整體摩擦力的極限,可以減速、可以增加負重、可以把胎壓降低,還有,剎車力分配系統可以介入幫忙,你何必傻傻的去踩油門。

ps.你畫的圖很可愛... :p

southpan wrote:
一直強調是”比較”...
5.如果一般的駕駛條件下,2WD Skoda Octavia Combi可以比4WD Skoda Octavia Combi有更好的操控性,更穩定的行駛,那才是真正的2WD較安全,可惜…結果是反過來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5EuJz36gU&feature=youtu.be(恕刪)


這一段影片找得真巧,恰好是回答了本樓主題: 4WD 比 2WD 在下雨的路面安全(容易操控), 請從50秒開始看
尤其是同一部車更有說服力
開標題的樓主對於輪胎的力完全不懂,不知道在下啥搞笑標題................

四輪傳動可以將動力傳遞到四個輪胎,在抓地力不足的狀況下,駕駛可以取得更好的操控性,無論是脫困也好,或是在天候不良的路面上也好,四輪傳動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試想你有四顆輪胎三顆在打滑,那顆沒打滑的將會帶你離開危險地帶,持續讓你對車子有控制力,但兩輪驅動就沒辦法了,另外四輪傳動將馬力傳到四個輪胎上,有效分散了每個輪胎所受的力,不但可以均勻的磨損輪胎,同時在發生危險時,也給你更大的循跡操控範圍,有點工程師背景的,都不會去想這種蠢問題..............

簡單來說一個四人大轎,只有兩個人在認真扛轎,另外兩個人在混,只撐著轎子不出力前進,跟四個人一起前進,那個轎子會比較穩定?這種4大於2小學生都懂得邏輯,不要拿來搞笑了好嗎?.................

southpan wrote:
一直強調是”比較”...(恕刪)


超讚的...這臉可打得真響^^

就是有一群人很愛提賽道數據來說...

每個人家裡都住秋名山開豆腐店嗎?

全時四傳是給我們這種技術不好的鄉下人開的!

自認有職業駕駛水準的...麻煩開RR/FR...下雨天絕對甩得很爽,呵呵~

要自爽可以,但不要發表一些以偏概全的文章來擾論視聽...誤導觀念!

不過,話說...不論幾傳,濕滑路面減速慢行才是王道,防衛駕駛才是正途^^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