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7

扭力等於加速能力?


asoma wrote:
現在還有這種觀念喔?...(恕刪)


要比就比同排氣量的,
拿大排氣量的日系車跟小排氣量的歐系車來比,
有什麼好比的???

國產車有歐系也有日系的,
大部份都是那樣設定,

而且每台車的設定都不同,
沒有必要雞蛋裡挑骨頭。
原則上我是認同樓主的第一個觀點 只是樓主寫的公式太過長 很容易模糊焦點

馬力=輸出功率=做功的能力=將物體動能改變的能力=加速力

但我認為 比實際的加速力道 有一項重要的指標要考慮就是

看馬力輸出曲線 (也就是橫軸是轉速 縱軸是馬力)


在假設齒比 車重 機件摩擦損耗 轉速提升的速度等因素都相同下 要比不同轉速域與不同速度下的加速力 最直接的就是要看馬力輸出曲線 在該轉速域誰輸出的馬力大 則"瞬間" 誰的加速力道就比較大


這也是近年來歐系車廠普遍採用直噴渦輪引擎 起步加速都比同馬力NA還猛爆 還快的原因

210hp的直噴渦輪 不到1800rpm就能輸出峰值扭力30kg.m 峰直一路輸出到4800rpm 因此在1800~4800rpm中間的馬力曲線會很飽滿

而在同樣擁有210hp 的NA引擎 峰值扭力在4500rpm才發揮20kg.m 最大馬力210hp 要到7800rpm才能發出最大馬力 其曲線像是一座往右偏的高山 要到約6000 rpm時 才能開始發揮8成的馬力



CrazyShark wrote:
日系車的齒輪比都是設...(恕刪)



沒錯! 一點也沒錯! 這就是形容一般的日本車與一般的歐洲車最佳寫照!

abc630 wrote:
1.在載具來說,馬力就是決定極速
2.馬力是扭力與轉速的乘積
3.CVT的例子是怎麼牽拖進來的?

1.大錯特錯, 馬力=功=速度, 但這是在最終達到輸出與阻力達成平衡的時候, 若速度還沒上來的時候, 馬力=加速能力
2.沒錯
3.因為CVT是最真實的例子, 給腦袋打結的人比較容易理解的應用, 你覺得CVT車款加速的時候引擎轉速會不會固定在最大扭力區域以達到最快加速度? 還是會穩在最大馬力轉速以達到最大加速度?
Teana 0-200
很麻煩的研究
有車重,變速箱的配置等因素

看0~100km/hr,0-400M幾秒較實際

研究這些太累

CrazyShark wrote:
要比就比同排氣量的,
拿大排氣量的日系車跟小排氣量的歐系車來比,
有什麼好比的???

國產車有歐系也有日系的,
大部份都是那樣設定,

而且每台車的設定都不同,
沒有必要雞蛋裡挑骨頭。


還要再加一項
同樣為自然進氣引擎
這樣比才有意義
扭力?馬力? 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工程師

只是從開車的感覺來說....一車載滿人 跟一車只有一個人
扭力大的車起步會開起來比較舒服 尤其是有點坡度 差異會更明顯
可是當車子動起來以後 馬力大的車 加速會感覺動力一直持續提供出來 尤其是平路/直路的時候
至於同樣車殼 排氣量大的車感覺起步就是比較"有力&快"

有人喜歡起步衝出去的痛快感 有人喜歡山路裡動力不軟腳的感覺 有人喜歡表的指針老指向車速表的右邊
在台灣~~反正都能試車....與其一直看著數字
倒不如...試乘看看依據自己的駕駛習慣跟用途來買不就好了

只是開台車...一直在意數字高低 有點浪費買車的目的囉~~~
不用講的這麼複雜....
馬力本來就是功率單位
而一定時間內加速到一定速度,就是作功
所以輸出功率大的本來就代表加速能力強
當然這是單只引擎,不考慮變速箱與車重等因素
130Nur wrote:
不用講的這麼複雜....
馬力本來就是功率單位
而一定時間內加速到一定速度,就是作功
所以輸出功率大的本來就代表加速能力強.....(恕刪)

不知道, 前面扭力派的人不知道在凹啥
已經有那麼多反證可以證明扭力(峰值大小)不等於加速能力, 但還是硬要凹成扭力=加速, 真的蠻好笑的

BMW 120d vs 118i, 扭力差一倍, 加速卻差不多

CT200h vs Altis1.8, 扭力差一倍, 加速卻差不多

1.6柴油扭力比2.0NA汽油大, 但加速卻是2.0NA汽油車比較快

CVT車加速過程, 轉速會維持在最大馬力獲得最大加速性能, 而不是維持在最大扭力轉速

ACON99 wrote:
閣下閃避話題自圓其說的功夫還真高啊

1. 扭力是中文錯誤的翻譯 正確是torque 不是力的單位
但是錯誤的理解是閣下:
引擎不能量出力! 因為沒有人會去量活塞一個衝程的爆發力!
引擎正確的輸出是一根(TMD)轉軸!
轉軸要怎樣量力道啊? 叫AV女優來量嗎?
所以才會搞一套"扭矩" 利用引擎產生的力矩去量出力!
只要是力臂相同的情況 扭矩torque跟 引擎力量成正比!


嗯嗯,所以呢?我的運算一直都是依照力矩的式子在算,我不懂你到底要表達什麼?不如你直接告訴我哪裡算錯了。
我文章計算力矩就是用這個式子 τ = r * F,τ 帶入經過齒輪轉換後的扭力,r 帶入輪胎半徑,所以可以得出
輪胎對地面所施的切面力。
不管扭力翻譯得好不好,我文章的任何運算,表達,都是依照力矩在計算。

當然我文章中齒輪轉換力矩的部分是跳得有點快,有人有疑問的話我也是可以細講。
ACON99 wrote:
2. 馬力又是另一個中文錯誤的翻譯 正確是HP功率
單位是 動能/秒
汽車引擎標的馬力指的是 最大輸出功率
通常是在高轉速 引擎接近紅線之前的[總功率]
大部分的馬力圖示 是用 rpm vs torque 去積分
換句話說 引擎的性能是量各個不同轉速時的[扭力]torque
馬力只是輸出總功率的結果

總動能跟 重量 末速度平方 成正比

沒有低轉速時的馬力這種詞..

你說的馬力是最大馬力。

不同轉速下,引擎都有不同的功率。那個功率在汽車上就是習慣用馬力作為單位。
你不喜歡用馬力作為功率的單位,我前面的回應也有從 power(W) = torque(N-m) * 2pi * rpm/60
一路推出 power(ps) = torque(kg-m)*rpm/716 的過程。
你是想堅持馬力就是最大功率,所以我不能說馬力這詞嗎? 那我改成說功率(馬力)這樣可以了吧? 我只是以馬力為單為表示引擎的功率。

我的計算過程和所有推導,也都是將他當成功率在使用。
ACON99 wrote:
3. 排檔跟齒輪箱就是為了要有效運用引擎力量的設計
爬坡 載重 要力道 降低速檔
載重超過引擎負荷 扭力不足 根本發不動...

你說的跟我所有文章中表達的都是一樣的概念,我不懂你到底想說什麼?


ACON99 wrote:
4. 就已經跟你舉證數個扭力重要的例子 你還硬要掰
什麼低轉速時的馬力 輪胎扭力 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創作
你覺得車商 把馬力跟扭力分開寫出 是在耍白癡嗎?
卡車引擎跟跑車引擎 馬力一樣就一樣嗎?

我不覺得我有硬掰什麼。
改講低轉速的功率,輪胎上的力矩。這樣你就會滿意了嗎?
我只是迎合汽車上的習慣名詞在講,讓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而且你的言論對我的推導過程和結論都沒有任何影響,只是讓我感覺你在胡鬧而已。
ACON99 wrote:
電動大發 加速勝過超跑 難道大發馬力比超跑高?
http://gas2.org/2009/03/29/worlds-top-10-fastest-electric-cars/

不知道閣下有沒有騎過腳踏車。
假使你剛上腳踏車,切換到一個非常重的重檔,比正常腳踏車最重檔都還要重很多,結果你花盡所有力氣,都沒辦法讓腳踏車動半部。然而切到一個輕的檔,你就可以讓腳踏車前進了,雖然速度很慢。

雖然在上面兩個狀況,腳施予踏板 F 的力都相同,踏板臂的長度相同,因而踏板得到的力矩也相同。為何兩次都得到相同的力矩,一個能動一個不能動?因為變速箱的存在,他能把力矩放大。所以若以踏板的力矩判斷這台車的能力是錯誤的方法,因為途中會經過變速箱,會無法判別究竟輪胎有多少力矩。但若改用功率來計算,結果就顯而易見了。


電動大發低轉速時能有最大功率,超過超跑低轉速時的功率,那加速勝過超跑很合理。任何機械不可能隨時用最大功率運轉,超跑只是還沒達到他的最大功率。
  • 25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