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iuguanjia.com/shownews.asp?id=159
"從雲路收費站到潮州市鳳塘鎮三環路,大約十幾公里的路途。林益明一行追到了持槍悍匪。這時候悍匪所開的車輛兩個後輪已經完全破爛,他們幾乎是用兩個鋼圈在行駛,車輛後面的擋風玻璃和旁邊的玻璃都被打爛。
幹警孫春萌告訴南都記者,根據潮州收費站的視頻顯示,持槍悍匪當時開著這樣的車輛,時速都達到了120公里。"
這可是整輛車而不是沒有後半部慣性的半輛車,
那十幾公里的路途也不是筆直大道,也不是空無一車都不用鑽....
而且時速都達到了120公里也不是慢慢開,車身多處中槍也不是狀況良好還沿路蛇行撞開其他車,
那麼多狀況正常抓力正常的警車卯足了勁也花了十幾公里才檔下這台普通不過的房車...
那請問這是靈異現象嗎??
再來看看這一則新聞: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571384/IssueID/20110803
"一路由屏東市蘭州街、大同北路、廣東路、古松西巷再折返,來回追逐十公里,前後開了二十七槍,並以無線電請求巡邏警車支援,才在蘭州街、崇安街附近,以包夾方式將陳姓少年的車攔下,並逮捕陳姓少年以及同行的王姓少年(十五歲)。
陳姓少年為求脫困,追逐過程曾多次衝撞警用機車,並造成警員鍾化虎、張衍平受傷。警方所開的二十七槍,十二槍打中車子引擎蓋、輪胎、鋼圈,但並沒傷到人。"
沒有駕照的少年我相信沒有多高超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加上這車也遠比任何警車還無力...
那請問這是靈異現象嗎??
米其林只在現實中幾乎沒有的完美理想環境做了一次實驗,大家就奉若神明....
而對於身邊天天上演的真實狀況卻認為那不可能....
事實會說話,跟我是誰懂不懂車一點都無關~~
Roger陳
Roger17Chen wrote:
"一路由屏東市蘭州街、大同北路、廣東路、古松西巷再折返,來回追逐十公里,前後開了二十七槍,並以無線電請求巡邏警車支援,才在蘭州街、崇安街附近,以包夾方式將陳姓少年的車攔下,並逮捕陳姓少年以及同行的王姓少年(十五歲)。
陳姓少年為求脫困,追逐過程曾多次衝撞警用機車,並造成警員鍾化虎、張衍平受傷。警方所開的二十七槍,十二槍打中車子引擎蓋、輪胎、鋼圈,但並沒傷到人。"
沒有駕照的少年我相信沒有多高超的技術與豐富的經驗,加上這車也遠比任何警車還無力...
那請問這是靈異現象嗎??
你看過美國高速公路上,BMW沒前胎開車的影片嗎= =?
少年開車給警察追,跟輪胎有什麼關係....= =?
不要一直用極端的例子..
煥仔LINE貼圖上架囉https://line.me/S/sticker/17182258
後驅車若是破前胎還是能前進,只是沒辦法確實控制方向....
而前驅車若是破後胎,太多的社會案件都可以證明仍能正常高速行駛與轉彎~~
還有疑問的人,請去問警察看看被射破後胎的前驅車是否一樣能高速逃竄~~
抓力再差的輪胎,其抓力也爛不過沒氣的輪胎~~
米其林的測試太理想化了,跟實際的用車環境有很大出入....
較貼近實際用車的測試方式應該是那兩輛車要去做各種彎度的過彎,
以及做麋鹿閃避測試(連續變換車道閃避測試),
然後來看看兩台車哪一台在衝出跑道時其撞擊位置對駕駛人會造成較大傷害,
這樣的測試方式才能精確的評量出怎樣的裝配方式對加駛人而言會較[安全]~~
米其林的測試方式立意雖然很好,但設計測試方式的人太過理想化,
評論何者較[安全]的方式也沒考慮是以[撞擊後車體的安全]還是[撞擊後駕駛人的安全]來做評量....
就以統計學的角度來看,光[跟實際狀況差距過大]與[樣本數嚴重不足]這兩點就不行了...
別看米其林做這測試很簡單,光租場地做這樣的測試就要燒掉很多錢,不信的可以去ARTC問看看~~
畢竟這種測試不是產品上市前一定得做的強制測試,不可能花很多錢去做足上面我說的那些,
所以其結論真的是看看就好,多看看身邊每天發生的[實際測試]比較重要~~
就像有些車廠也是說撞擊測試結果多安全,但實際在身邊每天看到的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所以[測試結果]真的是看看就好,實際在身邊每天看到的才是千真萬確可以相信的~~
Roger陳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