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實說,若是雨天路滑的話,軟底盤,窄輪胎反而比較能夠發揮。
當然,那是跟硬底盤與懸吊,與超寬胎,大馬力的車子來比。
http://www.youtube.com/user/autocar?blend=1&ob=4#p/u/111/s_abW86x9Fc
Autocar雜誌拿Audi R8 V10 與 Skoda Octavia 1.4來比較與實驗。
Octavia 在乾地比 Audi R8 V10足足慢了14秒。
溼地的話:
Audi R8 V10 (1分09.8秒)
Skoda Octavia 1.4 (1分11.5秒)
相差只有1.7秒。
在乾地上,Octavia絕對不是R8的對手,在溼地上,Octavia可以拉近只剩不到兩秒的差距。
開玩笑的假設(技術上的假設,千萬不要當真喔),若是Toyota車主在下大雨的時候被硬底盤,寬輪胎的改裝車在山路上挑戰。
車主只要有一定的駕駛技術,就算馬力輸人,贏面還是不小。
若是去觀察Rally車在雪地與柏油路的設定:
雪地(又小又窄釘胎,又高又軟的懸吊)
乾地柏油 (又寬又大的輪胎,又低又硬的底盤)
簡單的來解釋。
在乾地上,要盡量發揮輪胎的抓地力,越硬的底盤,回饋越直接,相對輪胎所承受的壓力越大。
壓力越大,輪胎必須要有很強的抓地力才能夠發揮出剛硬車身與底盤所產生的快速反應,所以輪胎必須黏,寬,大。
在溼地上,路面溼滑沒有抓地力,較軟的底盤,能夠讓車體與懸吊幫忙輪胎吸收多餘壓力以避免輪胎失去抓地力。
較窄的輪胎,能夠輕易切入水面。 較高的扁平比,能夠藉由較軟的胎壓幫忙吸收積水與路面不平所產生的碎震。
至於輪胎的支撐力,在路滑的狀況下,輪胎還沒折,應該就先滑出去了吧。
換句話說,同一條輪胎,硬底盤的車覺得逢彎必推。 可是放到軟底盤的車,可能已經黏到讓車子逢彎必傾。
這也是在網路上看到很多人的迷思,討論輪胎好不好,一派說好,一派說差,很少人去討論是基於那種底盤配製來測試。
Toyota的安全性好不好,那是車主自己的選擇,或是品牌的偏好而已。
你可以不開Toyota, 也不用買Toyota, Toyota賣的好不代表大家都一定要買,幹嘛老跟人家過不去。
人家愛挖鼻孔挖到流血是他家的事,我也不希望有人改變我挖鼻孔的方式。
尤其ALTIS最慘...從剛開始被砲到現在.但是還是最多人買的車子
為什麼??網友都講得那麼爛.測試出來也很爛.大家為什麼還要買???
樓主講出一個大眾的事實...一般人在正常車速下不會感覺到底盤的好壞...
你會在高速公路時速110來幾個連續S超車???
你會在高速公路時速130以上???
你會每天北宜公路跑兩次???
你會每天蘇花公路跑兩次??
你會每天中橫跑兩次??
如果你會...恭喜你..你是熱血青年你會自己去找適合你的車款..不過也要看你買不買得起


操控???事實上台灣人看的是內裝和視聽設備...又沒有地方讓你盡情的開到120以上...測速照相和警方躲起來打雷射又多..為何要去挑戰紅單的極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