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

各位台灣人看看!!這就是日本的路!!

gladiator wrote:
明明就是日據時代,改...(恕刪)

一、日治跟日據個人的中文程度覺得不需吹毛求疵,又不是寫論文...
二、有立場很奇怪?還是有立場是錯的?
三、也許你是“聖人“,對台灣的未來沒有任何立場吧!
期待台灣有路平的一天......
那一天就是沒有人當官的一天......
台灣當官的....
killtuto wrote:

一、日治跟日據個人...(恕刪)


認同你的看法...

台灣在清朝前本來就是化外之地,不屬於中國也不屬於任何國家,只是因為割讓條款被喚起記憶,原來外海還有這片土地.....可憐的台灣就被英國,西班牙,萄萄牙,日本,國民黨軍...等統治,

道路建設 & 維護本來就是政府應該做好的事,卻越做越差,還談何經濟建設呢??現在的政府實在爛的可以,每個部會,機關都沒有人出來作整合,以官,民,商集中經費來規劃地下涵管通道,以後就可以節省維修,挖路的經費......(這才是一個進步國家應有的規劃)
telly0728 wrote:
常常看到別人對他國的...(恕刪)


您有請教日本岳母"日本的國民所得嗎?"

22K的年輕上班族上繳一半的稅,剩下的連買泡麵果腹都成問題了.
寶礦力男孩 wrote:
台灣官員OS:日本官員真白癡...馬路一次搞到這麼平...以後油水哪來阿


哈哈哈, 講到油水不經讓我想到以前看到的一個笑話.

有一天, 一群台灣民意代表到日本參訪旅遊, 中途到其中一個日本民意代表家吃飯. 發現這個民意代表真有錢, 盡請些山珍海味給台灣民意代表吃.

台灣民意代表吃完後忍不住請問日本的民意代表是怎麼賺到那麼多錢的.
日本的民意代表指著遠方的一座橋說, "你看那是什麼?"
台灣民意代表說 "是一座橋"
日本民意代表說 "那就對啦"

過了一年後, 台灣民意代表邀請上次招待的日本民意代表訪問台灣, 途中台灣的民意代表邀請日本的民意代表到家中作客.

沒想到, 台灣的民意代表請客比上次再日本民意代表家還要更高貴. 日本民意代表不經好奇台灣民意代表是怎麼賺錢的.

台灣民意代表也指著遠處說 "你看那座橋"
日本的民意代表說 "哪裡有橋?"
台灣的名義代表說 "那就對啦"

tom15800000 wrote:
看到了沒有? 這就是...(恕刪)


小弟無意冒犯,但小弟只是提出樓主一些觀念上不同之處。

台灣發展得早,在早期台灣發展同時,就因為沒都市計劃因素,而使得發展早的區域顯的破與舊。

而早期的路是多數雙向兩線(去向一線,來向一線),因為車流量提升後,道路不堪使用後,便擴寬使用。

因此原先的水道系統或者線路系統,我們常常會發現到都是在路中央,這也證明台灣路爛多數這個因素為高。

因為你路明明都弄好了,可是總會有新的管路要添加,又不得不挖路,很大因素是由於規劃不足。

爾後世界的都市發展多了,都市發展由以往的不成熟,經由各個國家互相考察改進,演變到成熟的計劃去發展。

因此愈慢發展的國家或者區域,發展得愈有規劃及成熟,例如台中七期、台北信義區、竹北縣政特區。

例如~一個中國大陸不少新區的發展,路一次蓋得大大條,管線及通道一次開在路邊的溝溝,要添加或者改變都不用挖路。

可是台灣總不可能遷都吧?台灣沒多少土地能用,只能由原本的區域慢慢去更新。也形成台灣破舊的感覺。

而這也存在矛盾的一點,你今天擴寬路時,路邊的住家必須拆部份或者遷移離開之處,你想住家不會反對?

所以弄也反對,不弄也被罵,就是現在政府最大的難處。不管哪個政治什麼顏色的營,甚至再度給日本人管也是改變不了的。

如果今天政府要全面發展改造一個都會,把這片地的土地全收回,套句以前綠營的話,外省人又要來搶本省人的土地??

如果真的強制性收了,你原先住在市區中間,重新改建後不管房子空間是否補償性增加,貪得無厭的人總會覺得不夠。

因此面臨兩難之處。不管哪個黨做執政黨,大動作的做都會更新,做了~下次都可能選不上,因為民怨為上。

為了台灣好,做了~被批沒人性的政黨,不做呢~又被老百姓罵喊了那麼久,政府真破,沒效率。

因此對於樓主的一些言論,小弟做個觀念上的溝通。雖然台灣比起一些國家不算大,以線密的台灣道路全數更新。

就算政府想做也比較有心無力,除了民怨之外,最重要的是~錢從哪裡來?

如果台灣經濟好了,大家都有工作了,稅收也增加了,我就相信可行道很高。

為了鼔勵財團根留台灣,把經濟及工作機會留在台灣,成了政府圖利財團。

不鼔勵及支持財團,面對世界經濟環境改變,這些財團出走的話,又背上叛台之罪名。

甚至在大陸為台灣賺金不少黃金的企業,想回台灣設廠及再度發展,卻被台灣人罵沒良心??

有時候我真覺得我們台灣真是個奇怪的地方,相較韓國精神,台灣真的這點輸給人家。

「散裝」SAMSUNG集團靠政府支援,成為比SONY更大的集團,帶來週邊的工作及員工收入幾近四分之一。

「現代」集團,靠政府借錢支持成為日本最怕的汽車商,台灣路上不少也開著人家韓國車。成為五大汽車商。

韓國靠著財團讓韓國超越台灣,而台灣有恐財團一昧把人家善意當成狗屎般的反感。

但台灣經過多年的鎖國,加上世界經濟的影響,能保留現在程度的實力難得了。

起碼台北市還能做路平專案,以日本的高標準去做比較,也難得可貴了。

相較之下~除了新區發展比較好之外,其它台灣市、縣、鄉鎮又有多少餘力及資金去進行?

不過樓主有一點我同意,就是我們必須看到人家的好,向人家學習才是上策。也只能希望政府多加油了。

希望以上言論不會挑起網友們的神經,只是因為希望台灣會更好,做個簡單觀念上的交流。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
tattboy wrote:
小弟無意冒犯,但小弟...(恕刪)但台灣經過多年的鎖國,加上世界經濟的影響,能保留現在程度的實力難得了。

起碼台北市還能做路平專案,以日本的高標準去做比較,也難得可貴了。


那不叫鎖國啦!
怎麼現在還有人相信鎖國這種以訛傳訛的說法??
那是對岸想盡一切辦法要阻礙台灣走向國際,
以政治手段牽制台灣的經濟,
這樣台灣就會乖乖的屈服中國的圍堵政策,
不然為什麼台灣要先簽ECFA,然後卻不一定可以和其他國家簽FTA?
到底是對岸鎖住台灣還是真的台灣在實施鎖國政策?

真的以日本的高標準去做比較的話,台北市的路平專案還是不及格,
特別是人孔蓋還那麼多在馬路上,這怎會是路平呢?
gladiator wrote:
明明就是日據時代,改成日治足見你是有立場的..............


當時的馬關條約已經把台灣割給日本,
這就如同你把你家的土地賣給別人一樣,
該土地的所有權就是屬於別人的了,
日本確實對當時的台灣擁有治理權,這在國際政治上是無庸置疑的,
要玩文字遊戲,我覺得沒必要。
你可以去抱日本鬼子的LP當日本人啊.

民進黨也執政了八年,不用扯一些543的.

tattboy wrote:
小弟無意冒犯,但小弟只是提出樓主一些觀念上不同之處。

台灣發展得早,在早期台灣發展同時,就因為沒都市計劃因素,而使得發展早的區域顯的破與舊。

而早期的路是多數雙向兩線(去向一線,來向一線),因為車流量提升後,道路不堪使用後,便擴寬使用。

因此原先的水道系統或者線路系統,我們常常會發現到都是在路中央,這也證明台灣路爛多數這個因素為高。

因為你路明明都弄好了,可是總會有新的管路要添加,又不得不挖路,很大因素是由於規劃不足。

爾後世界的都市發展多了,都市發展由以往的不成熟,經由各個國家互相考察改進,演變到成熟的計劃去發展。

因此愈慢發展的國家或者區域,發展得愈有規劃及成熟,例如台中七期、台北信義區、竹北縣政特區。

全世界比台灣發展得早 的城市多得很,
我們走過的路他們也一定走過,
我相信共同管道這玩意也是先進國家發現挖挖補補的不是辦法之後才發展出來的,
共同管道這東西其實有很多學問在裏頭,
而且它是越早做越好,
民國50、60年代來做會比現在來做簡單很多很多,
只是我們的政府一直不重視這一塊,
長期以來還是用挖挖補補的方式在做管線施工,
現在很多道路下方根本早已布滿了各式的管線,
想做共同管道難上加難。
以台北市為例,
只有重劃區之類的地方有共同管道,
像敬業x路和樂群x路(基河國宅附近)、新湖x路(內湖重劃區)、市民大道部分路段有共同管道,
施工中的捷運信義線據說也利用施工時一併施作共同管道,
其他的區域還是擺脫不了挖挖補補的宿命,
我認為這是因為早年政府心裏想的只有回老家,
沒把心思用在台灣的長期規劃上所致。
  • 3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