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15800000 wrote:
看到了沒有? 這就是...(恕刪)
小弟無意冒犯,但小弟只是提出樓主一些觀念上不同之處。
台灣發展得早,在早期台灣發展同時,就因為沒都市計劃因素,而使得發展早的區域顯的破與舊。
而早期的路是多數雙向兩線(去向一線,來向一線),因為車流量提升後,道路不堪使用後,便擴寬使用。
因此原先的水道系統或者線路系統,我們常常會發現到都是在路中央,這也證明台灣路爛多數這個因素為高。
因為你路明明都弄好了,可是總會有新的管路要添加,又不得不挖路
,很大因素是由於規劃不足。
爾後世界的都市發展多了,都市發展由以往的不成熟,經由各個國家互相考察改進,演變到成熟的計劃去發展。
因此愈慢發展的國家或者區域,發展得愈有規劃及成熟,例如台中七期、台北信義區、竹北縣政特區。
例如~一個中國大陸不少新區的發展,路一次蓋得大大條,管線及通道一次開在路邊的溝溝,要添加或者改變都不用挖路。
可是台灣總不可能遷都吧?台灣沒多少土地能用,只能由原本的區域慢慢去更新。也形成台灣破舊的感覺。
而這也存在矛盾的一點,你今天擴寬路時,路邊的住家必須拆部份或者遷移離開之處,你想住家不會反對?
所以弄也反對,不弄也被罵,就是現在政府最大的難處。不管哪個政治什麼顏色的營,甚至再度給日本人管也是改變不了的。
如果今天政府要全面發展改造一個都會,把這片地的土地全收回,套句以前綠營的話,外省人又要來搶本省人的土地??
如果真的強制性收了,你原先住在市區中間,重新改建後不管房子空間是否補償性增加,貪得無厭的人總會覺得不夠。
因此面臨兩難之處。不管哪個黨做執政黨,大動作的做都會更新,做了~下次都可能選不上,因為民怨為上。
為了台灣好,做了~被批沒人性的政黨,不做呢~又被老百姓罵喊了那麼久,政府真破,沒效率。
因此對於樓主的一些言論,小弟做個觀念上的溝通。雖然台灣比起一些國家不算大,以線密的台灣道路全數更新。
就算政府想做也比較有心無力,除了民怨之外,最重要的是~錢從哪裡來?
如果台灣經濟好了,大家都有工作了,稅收也增加了,我就相信可行道很高。
為了鼔勵財團根留台灣,把經濟及工作機會留在台灣,成了政府圖利財團。
不鼔勵及支持財團,面對世界經濟環境改變,這些財團出走的話,又背上叛台之罪名。
甚至在大陸為台灣賺金不少黃金的企業,想回台灣設廠及再度發展,卻被台灣人罵沒良心??
有時候我真覺得我們台灣真是個奇怪的地方,相較韓國精神,台灣真的這點輸給人家。
「散裝」SAMSUNG集團靠政府支援,成為比SONY更大的集團,帶來週邊的工作及員工收入幾近四分之一。
「現代」集團,靠政府借錢支持成為日本最怕的汽車商,台灣路上不少也開著人家韓國車。成為五大汽車商。
韓國靠著財團讓韓國超越台灣,而台灣有恐財團一昧把人家善意當成狗屎般的反感。
但台灣經過多年的鎖國,加上世界經濟的影響,能保留現在程度的實力難得了。
起碼台北市還能做路平專案,以日本的高標準去做比較,也難得可貴了。
相較之下~除了新區發展比較好之外,其它台灣市、縣、鄉鎮又有多少餘力及資金去進行?
不過樓主有一點我同意,就是我們必須看到人家的好,向人家學習才是上策。也只能希望政府多加油了。
希望以上言論不會挑起網友們的神經,只是因為希望台灣會更好,做個簡單觀念上的交流。
理性勝於感性的原因在於「理性」看得出現實,「感性」卻能袜掉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