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是不懂
而是太基本了所以不說
以這個主題誰不知道
1.
個人感受
2.
經濟考量
等等因人而異的東西
如果一定要規律一點的去比
首先
應該要以車種定位來論
鋼砲對鋼砲
市區小車比市區小車
那來了
YARIS、FIESTA、FIT
或者說BRX(我對速霸路不熟不知道這個算同級嗎?)
以上這幾台應該相對應的是?
208?雷諾C3?(抱歉我沒在追新車了所以型號不敢保證正確)
大七比S比LS
很抱歉
同樣是總裁級座車
我的經驗是7贏S
我認識的一個玩賽車的小開打槍LS說150就晃了
但是就因為這樣就是LS不好嗎?
這樣想的人本來就該自己檢討
其次
比車價?
很好笑
還是同級車才有比車價的意義
同時
如果要讓車價MAKE SENCE
還不能比台灣車價
不然150萬的選擇還有FORD RANGER
這個要跟WRX去比嗎?
最後
結構問題
這有點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了
一般人就是想要感受自己適合而已
對於結構是沒概念的
從麥花臣到拖曳臂又如何
同樣是簡化了諸如
避震~含彈簧與阻尼等等
輪胎~寬窄厚薄
等等的無數重點
---------------------------------
最後補充
還有一個是取樣性的問題
這個跟神車天天被罵有異曲同工之妙
台灣三寶多
神車在汽車總量的比例也最高
所以神車的三寶數量先天就多
也許因為車款本身設定三寶比例會偏高
但是回歸統計學來說比例上高不差太多
我們的感覺強烈跟統計學無關
單純只是刻板印象:又是你還是你總是你
同樣
要比歐系操控
整個版上開過法系車的一定少於德系
開過VAG的一定又少於雙B
最後變成國產車比雙B
這也是必然的問題
舉例來說好了, Mazda3二代跟Focus同底盤, 開起來感受有沒有一樣?
答案是不一樣, Mazda3高速明顯沒有Focus穩, 但是低速避震器又比Focus硬
不是一樣的底盤嗎? 為什麼結果會不一樣?
其實就差兩個地方而已
1. 方向機設定
2. 避震器設定
日本有它們自己對車的理解, 日本人還蠻在意低速靈活性, 對高速穩定性就不是那麼重視
日本車的主要市場(美國/日本)沒有誰一直開150以上
所以強調操控的日本車就會變成低速很靈活, 高速則太過靈活導致操控感神經質
但是在德國你沒辦法在高速公路開到180, 會連駕照都拿不到, 所以德國產的車一般都很在意高速穩定性
再來就是避震器設定也有不同, 日本車壓縮阻尼明顯比較強, 伸張則不是那麼強, 德國車則是相反, 壓縮弱伸張強
壓縮阻尼強, 路感會比較硬, 你會覺得路感硬但怎麼過彎側傾還是很大? Altis就是這種調性
不過好處就是耐用, 可以耐重且不容易觸底, 緩衝墊不會消耗那麼快
但是壞處則是低速跟高速路感落差會有點大
而德國車壓縮弱伸張強的設定, 開市區爛路會覺得, 疑....似乎沒有很硬啊
但是高速的時候因為阻尼伸張強過壓縮較多, 整個懸吊在運動狀態下是處在一個相對被壓縮的狀態, 比較不會浮浮的
不過我不建議去換避震器, 改裝避震器大多匹配的很爛, 通常沒辦法兼顧舒適
===========================
PS: 也有一些例外的, 像是在賽道調出來的日本車, 就會比較偏向高速穩定, 例如2014以後的Lexus IS, 開快的感受明顯比開慢好, 這邊是Ford板, 拿Ford的車來形容一下感受, 如果Focus開到150的穩定度你們覺得不錯, 那IS足以讓你到180還有一樣的穩定感, 但是100以下明顯是Focus比較好開, IS開起來很鈍
kazamisa wrote:
請教是要拿同級車來...(恕刪)
你好
當然要類似等級的避震器與輪胎
當然這測試是個粗淺感受 大概只能分優/上/中/下/劣
能要求的話連車底高度/轎式還是鋼砲式/方向盤大小很多都說不完
但是駕駛感方面我認為避震器在初期扮演較大角色
好的避震能有支撐力又能吸震 並不是硬而已
撇開避震因素 怎麼知道底盤好不好?
我良心建議:多看試車節目或是文章
以我的經驗 那些試車影片中
若是底盤好 他們一定會滔滔不絕稱讚
若是車子底盤不好 會避開[底盤差]字眼
會以較舒適等文雅形容詞 或是改口強調生活便利性
所以體質較弱的國產車標準改裝:大概就是避震剎車 加上多件式拉桿
(引擎室上下拉桿 後避震上下拉桿 底盤X拉桿)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