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

中國都推出全球最速電動超跑了 台灣只能看著越來越遙遠的背影嗎?


QQ哥 wrote:
市場和工廠不要搞混
到更便宜的地方設工廠一樣可以銷到中國...(恕刪)



中國與韓國在WTO是屬開發中經濟體 , 所以關稅比像台灣這類用已開發經濟體名義進入WTO
的國家地區還高的多 !

不要小看這十幾趴的關稅 , 你整間工廠工人的薪資 , 搞不好還不夠付人家海關的稅金哩 !
這也難怪最近幾年赴中國投資的外商及金額會年年成長呀 ! 這與媒體及名嘴所灌輸的情況真
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






QQ哥 wrote:
這是機械化造成對勞工依賴程度降低所帶出來的成本降低
並非市場大造成成本降低
...(恕刪)


喔 您可能不理解我在說什麼 .... 工廠向上游買材料 , 一次購買批量愈大 單價一定愈便宜 !
以相同規格的紙板來說 , 一次叫貨五百pieces , 與一次叫貨一萬pieces , 單位價格可能
差到兩成以上 ! 你可千萬不要小看這兩成的材料成本喔 ...

還有 市場大才能撐得起全自動化生產線呀 ! 你可能不相信 台灣很多產業自動化比率比大陸低
很多這件事吧 ? 可是現實是 這些自動化機台是很貴的 , 產品市場不夠大 產能不夠多的話 , 老
闆買自動化機台根本划不來 !!


相較之下 人工成本差異才是小case哩 ...

piwu0536 wrote:
中國與韓國在WTO...(恕刪)

你看看東協
在東協的國家生產後銷大陸關稅有優惠
再看這些國家很多生產成本便宜

再說有的國家生產成本低到打了關稅還是比當地便宜
他就有競爭力

你們工廠會改自動化不外乎
1. 人工貴訂單多時用增加人工的方式不划算
2. 人工生產沒有機器生產的漂亮

嗯,非常好的回復,讓我看到了台灣人民多元化的文化、意識和生活。
不管反駁也好,批評也罷,都接受,我只能說,這是我真實的感受和真實的想法觀點,不帶任何其他目的。
在大陸,有一種「輿情員」的職業,在各種論壇上鼓吹偉大復興,對於其他不同觀點則不分青紅皂白一概批駁,甚至謾罵。大家要小心的是這種人,畢竟匪諜一直擅長混進來搞破壞的,你也可以叫他們「五毛」。要警惕啊。
piwu0536 wrote:
喔 您可能不理解我...(恕刪)

你自己都說了
買機台是為了降低成本
降低什麼成本?當然是使用純勞工生產的成本啊?
若今天勞工非常便宜你老板不會去買機器

你要說市場大有量所以你們改機械化
相同的大陸工資漲的多少你也知道
用機器比人工華算這才是重點
但是你要知道大陸競爭劇烈
你們也是傳產業
現在都是在拼價格了
所以你們才要降低成本(用機械化)
不然不夠利潤

view0828 wrote:
從手機上這件事來看的話
價格戰已經不是唯一的辦法了
問題在於台灣能不能作出夠好的產品讓人買單
這才是台灣需要面對的問題......(恕刪)



其實各國政府或多或少都是會想辦法保護自己國家廠商的 ~ 大家還記得幾年前HTC被
美國政府整得多慘嗎 ?

時過境遷 , 今年第三季全球手機銷售量是3.49億支 , 其中中國廠牌即占了47%達1.67
億支 .而同期中國本地手機市場銷售1.23億支 , 僅占全球35% . 這還是包括三星 蘋果
LG等外國廠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量喔 ! 不要再以為中國手機只是倚靠本土市場了 ..

所以說有政府在背後撐腰再加上龐大市場後盾 , 以後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恐怕只會愈來愈強大囉




bigbear1103 wrote:
看到這則新聞 內心很...(恕刪)

還在用碳排放怪獸電動車?

氫氣車才是王道
wessley wrote:
還在用碳排放怪獸電...(恕刪)


氫氣的製造同樣是碳排放很強的過程

日本的做法是在澳洲開挖褐煤

在澳洲建 煉氫廠

開發褐煤生產氫氣

然後再用LNG船運輸到日本

再分銷到各個汽車

這個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一點不少


開挖褐煤 相當於 開採石油

煉氫廠 相當於 煉油廠


對日本來說,不是環境的問題

而是要解決自身能源需求的問題


相比之下

比較適合日本這種電力資源匱乏的國家



說到褐煤資源

中國才是全球褐煤儲量第一

而氫燃料電池在中國被冷落是肯定的


這和中國電力潛力資源的豐富分不開

中國大陸西部的光電,風電,水電資源豐富到整個地球都用不完

只要 西電東輸 的特高壓電網工程完工

源源不斷的電力資源可以實現無碳排放


這也是為什麼上海霧霾指數從5年前的均值600多,下降到現在的均值100多

上海的 PM2.5 相當於5年前的六分之一

這和中國整個國家的能源轉型有很大關係
雖然看起來你對中國大陸還挺了解
不過有些觀點在我看來是有點可笑
人口多有好有壞
好的是市場大,光靠內需足以撐起一個產業撐起世界五百強
需求永遠是進步的動力,這種人口紅利在任何時候對所有企業
發展都是有機的,小米大部分靠中國市場都已經擠進全球銷量
前十,國產汽車長城吉利傳奇等等車企在技術落後于歐美日的
背景下也靠內需慢慢造出媲美合資車的產品,而且差距越來越
小……何以見得人口紅利即將完蛋?
確實這幾年由於中國工人成本的增加,漸漸聽到一些外資企業
將工廠移到東南亞地區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但在我看來,
那不過是一些技術含量低的比如服裝用品類,還有一些電子
裝配類等企業,為了省成本不得不轉移工廠。與此同時,一些
國際大廠比如韓國IT存儲業德國大眾及日本車企都紛紛在中國
擴大產能,一大堆本土企業如華為中興、DJI大疆創新等等也
發展迅猛在國際上頻頻受到讚賞,這也很符合中國政府期望的
產業升級……試問從哪看出來大陸的製造業每況愈下??
至於房產高居不下,這一方面是由需求旺盛引起,當然也還有
炒房團熱從中作梗也有很大關係,不過這個世界上國際大都市
有幾個房價不高的?這還要看今後政府的房地產防控措施的效果了。
最後關於媒體信息,試問哪國的官方媒體不是為自己政黨說話的,
大家都是成年人,一些信息獲取及基本判斷能力還是有的吧,
現在中國大陸媒體還有整天給你洗腦天天讓你愛黨愛國嗎??
去看看微博也有了解,官員貪污腐敗落馬,城管警察暴力執法
都頻頻見諸報道,當然也有歌頌自己政黨取得某某業績,什麼
神州十幾,天宮幾號怎麼怎麼的啦,這些有問題嗎?試問,怎麼
看這些報道也變腦殘啦??樓主在中國活得真累啊…

shadowsmg wrote:
嗯,非常好的回復,...(恕刪)


想多了大哥...
這種年代五毛能起啥作用啦...
以前效果就很捉襟見肘了 何況是現在社會
  • 3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