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msa wrote:
就當我的敘述不好讓你...
...
因此馬力由原先的 60000C 增加到 120000C (C 為常數)
那麼所增加的馬力 60000C 是什麼?
不就是為了維持車速,引擎被迫提升轉速,所增加的馬力
意即,增加的馬力,是為了維持車速的,而非為了能夠再加速而增加的...(恕刪)
不不, 您真的誤解了, 馬力(功率)不是這樣子解釋的...
退檔前, 引擎馬力(功率)是 60000C, 退檔後增加到 120000C (多了 60000C), 引擎單位時間內
多做這些功如果沒有消失(能量守恆), 在不計風阻及摩擦損耗情況下, 那就是全數會轉換成車體的動能.
動能式是 1/2*m*v^2, m (車重) 是不變常數, 那提升動能就是提升車速. 60000C 跟 120000C
比, 引擎輸出功率 120000C 拉升車速的耗去的時間一定是 60000C 的一半, 這對應在輪子上的力
學結果相對照, 就是輪扭力退檔後變成一倍大, 得到多一倍的加速度, 也得到少一半的加速時間.
簡單一點的解釋: 退檔前後, 2000rpm-4000rpm 的引擎扭力都不變, 即 2000rpm-4000rpm 範圍
裏每次點火推活塞的力道也不變, 假定四缸, 那退檔前每秒點火 67 次, 退檔後每秒點火 133 次,
那多出 66 次點火, 對加速的貢獻怎麼可能突然不見?
這種情況並不是更大的單次點火缸壓去造成加速(不換檔踩油門就是這種行為), 而是單位時間裏次數
變多了(油門深度不變但是退檔引擎轉速變高就是這種行為), 所以引擎推車子的頻率變高造成了加速.
如果要用 Work=F*d 來解釋, 那 F 就當作平均有效缸壓 (MEP), 那 d 就是活塞衝程, 那一秒裏
67*d 跟 133*d 比, 不可能 d*133 多出的 66*d 不會反應在胎面上, 那就違反能量守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