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上網買機油.....容易買到假油嗎?

Xantia_L wrote:
台灣神油有。所以我常(恕刪)


剛好把我最近找油的資料,包含廠商公布,論壇尋找, 以及 VOA 的關鍵資料整理成一個比較表,包含價格...
不過,都是以我有考慮買的油所做的比較表,有興趣的人可參考:
AlfaBrera32 wrote:
剛好把我最近找油的資(恕刪)


含Mo(鉬)不好嗎?!
MoDTC 應該不是台廠 阿拉布姆..添加劑。

在猜是不是這間工廠的添加包。
https://www.infineum.com/en-gb/about-us/

沒有很大間。技術應該不輸給台灣神油太多。(台灣都奈米機油)
中油跟台塑 那一定落後國外公司。
Xantia_L wrote:
含Mo(鉬)不好嗎?(恕刪)


我文中只有提到抗極壓劑的濃度不同成分的部分, 沒有做任何好壞的評價,讓讀者自取去選.

你為什麼會自己解讀成我想表達含 Mo 不好?
AlfaBrera32 wrote:
剛好把我最近找油的資(恕刪)


感謝分享...

不過這幾支油跟我的要求有一些區別.

1.品牌OK,這幾間都是正規機油廠商

2.VI我要求不多160以上就可以.

3.100度C黏度我以10正負1為主.
國外頗多研究及實驗,都建議10為標準.
(高過10阻力大耗油,低過10磨耗增多)
但這是對一般水冷引擎而言,
如果是高溫型式引擎(高轉高壓縮增壓散熱差...)
要找110度c黏度還在10左右的.
相對100度c黏度就會在13-14以上,
約莫就是xW40,xW50的機油.

4.HTHS我要求3以上.網路很容易找到HTHS的曲線圖,
HTHS 3是轉折點.低過3磨耗增大.高過3耗油.
以前機油標準會要求3.5以上,近年可能是材料進步,
機油認證中,HTHS有往下修正的趨勢.
2.7大約是可接受的最低標準了.

5.TBN可以當成機油的使用壽命指標,我都要求8以上.
我現在使用的油是12.(官網保證使用25000英里=40000公里)
KNIP wrote:
感謝分享...不過這(恕刪)


我的車是 2.0 渦輪引擎,原廠 300HP, 但我改晶片到 360 HP.
因此 HTHS 我希望高於原廠要求的 3.5

而且 5000 km 換油, TBN要低於1 的機會很低...所以我不是很在意 TBN 要很大,而且越大,也會造成灰分越多. TBN 我認為是機油壽命的指標之一,但不是只看這個指標就夠了,舊機油黏度的改變,抗極壓劑耗損程度也應該評估

原本想直接用 5W40 的油, HTHS, 濃度都保證夠..5W30, 5W40 油耗我實測差異很小...
(其實大眾一汽測試 0W20, 5W30 機油,在引擎低於 3000 rpm下 0W20 引擎運轉阻力比較低,所以實測可以節省 1.67% 的油耗)

但我的幫浦是控制壓力的幫浦 3500 rpm 以下控制 1.8 ar, 3500 rpm 以上控制 3.3 Bar
因此越濃的油,對於汽缸,活塞的噴油流量會越低..這會影響一部分的散熱.

實測,在全油門,重負荷時退點火會多出 -1~-2 度.

而機油溫度,我實側大部份不超過 105度,只有 用 1,2 檔連續爬坡會到達 109 度的油溫
所以,我只能從 5W30 機油內找到 HTHS 盡量高的產品. 然後 Mid SAPS 的抗極壓劑添加量,燃燒室的積碳會比 Full SAPS 少,我5000km 左右換油,也不需要 ~3000 ppm 濃度的抗極壓劑.

倒是抗極壓劑,我看 Mo化合物只要很少量就對抗磨損友不小的幫助,所以我盡量找有含 Mo 的添加劑的產品

最後是NOACK 我希望盡量在6%左右,最少在7.5%以下
AlfaBrera32 wrote:
我的車是 2.0 渦輪引擎,原廠 300HP, 但我改晶片到 360 HP.
因此 HTHS 我希望高於原廠要求的 3.5

...


我近年選用的機油是這款...

我車一部V6 190HP,一部L4 170HP.要求不用太高,主要求穩,順,耐用.而且一瓶300,比一堆查不到品牌的600塊機油要好用太多了!

AlfaBrera32 wrote:
我文中只有提到抗極壓(恕刪)


你的表中 哪一個是極壓價的資訊?!還是抗磨劑。
Xantia_L wrote:
你的表中 哪一個是極(恕刪)


我懶得細列了, VOA 內可以看到 Mo, S, P 等的含量,我只用 Mid SAPS 來簡述.有需要可以自己去查...
我評估的油我是都查到了.....
KNIP wrote:
我近年選用的機油是這(恕刪)


在台灣我後來很不喜歡用 0W的機油,因為0 W 的油大部分 NOACK 不會低於 9%...
我2005 的老車,可能長年用 0W 的機油,進氣系統積碳很嚴重.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6&t=4867374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06&t=4867374

我 DIY 清過一次後,覺得很麻煩,所以盡可能選油上也盡量避免它發生.

個人是推測 NOACK 越低的,油霧會越少, 6% vs 9% 比例上也少了 33~50%, 不無小補....但有個說法是進氣閥上有高溫,所以反而要找 NOACK 大的油,油會蒸發反而積碳少...但我還不太相信這個說法.
因為蒸發不掉的形成積碳,以非蒸發率來說是 94% vs 91%, 這樣差異變得很少...而且是區軸箱內先蒸發( 6~9%) 然後這 6~9% 的 91~94% 陳積在進氣閥上....

當然,如果是進氣歧管附近,因為溫度低, 就是 區軸箱內先蒸發( 6~9%) 然後這 6~9% 的 ~100% 陳積在進氣閥上....

因為台灣冬天氣溫也不會很低,所以我認為在台灣用 5W的機油會比 0W 合適...

我如果是你,我應該還是會選 Mobil 1 ESP 5W30,一瓶 250 元而已...家裡另一部車 Mazda 3 我就是打算用 Mobil 1 ESP 5W30....以前 Red line Euro 5W30 還沒漲價時,我是為了方便,反正都 DIY 保養車也不貴...所以全部都用同一款油...現在漲價了,才找便宜的給它用...只是我幾乎每天都會有轉速到 5000~6000 rpm...所以我還是比較重視保護性甚於省油性..而且自排車我幾乎也都是手動選檔在開,引擎轉速很少低於 2000 rpm
AlfaBrera32 wrote:
NOACK 不會低於 9%.



那你怎麼知道 為什麼 NOACK 不會低於 9%. 低粘度 反而偏高。
人家都貼出美國神油 安索 低於9了。

圖片中TBN這麼低 很快就衰敗機油。比蒸發還可怕。到是有看過UOA剩下3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