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soong wrote:
因為有幾各收費站那有...(恕刪)
這個應該不是理由
直接裝感應門架
公務車用車牌直接從資料扣就好了

個人覺得應該是為了其他目的

如果說男人流著騙子的血液...
女人就有著演員的天份...............
resemble1 wrote:
誰能告訴我美國的感應架長怎樣?一直找不到?
抱歉,只能找到這些
美國紐澤西,中間那個是可以快速通過的ETC

美國Kilpatric,同上,這是假想圖

德國ETC感應門架

加拿大407ETR感應門架

以色列ETC感應門架

圖片來源 ETC システムの現状と展望 (日本ETC系統之現狀與展望)
http://homepage2.nifty.com/tollroad/index.html#index
看的懂日文的可以看看
由內容可以了解,感應門架做在路中就是因為收費控制問題
可以設定部份車子較多使用較頻繁的路段收費提高 (顏色不同)

譬如北部桃園至台北段,車子超多,收費較高
台北至基隆車子較少,收費較低
不過台灣高公局應該還不會去這樣做吧!會被罵到臭頭.....
arobutics wrote:
不太認同這點,若是只有一座門架,難道不會裝個第二套備用系統,維修也不需封路,
要是整個門架壞掉要維修,封個單向交流道和封整個國道主線維修,那個比較麻煩??
交流道的一支門架故障,是全部的車輛都無法計算里程,主線的一支門架故障,只會少算到經過此區的里程,例如台北到高雄,壞在最後一個匝道跟壞在最一根門架,所收的過路費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自己去查一下國道 1/3/5號總共有161個交流道,大部分都是雙向共四個匝道上下,遠通這次只蓋了319個門架就完成國道 1/3/5號的計程收費,自己算一下161 X4 有沒有大於 319 ?
Louiselite wrote:
最早在招標電子收費制度之前,ACER有提出類似像日本的制度,就像是現在一堆感應裝置在原收費站,車子可以快速通過就能感應,無須降低車速。
日本的ETC也是紅外線,有的還有柵欄(參閱以下連結),台灣的ETC(紅外線)我從一開始裝(95年)只有前一個月開50KM/hr,之後都80KM/hr通過,現在換ETAG(微波)就更沒有以低於80KM/HR通過,而且除了之前紅外線機器故障造成扣款不成功,還沒有因為速度太快扣款失敗的例子,日本視太早實施電子收費,以至於技術反而落後,台灣在電子收費這方面比日本強多了。
http://tw.autos.yahoo.com/news/%E5%9C%8B%E5%A4%96etc%E6%AF%94%E8%BC%83%E5%8F%B0%E7%81%A3etc-001300340.html
http://tw.myblog.yahoo.com/jw!bl0yxa.GAwKDiRdBMolSB1IThqWBjK9w/article?mid=1958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