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家不要光糾結於這次意外,我想討論的是遊覽車產業,重點著重在車體打造、與整車進口的政策決定上。
那些無腦的『反正台灣就是這樣』的言論我覺得你們也不用特別回文,因為沒有意義,不必浪費大家時間,真的

--------------------------------------------------------------------------------------------
到底車體廠的能耐為何?
有辦法通過這種Rollover測試嗎?
對岸的宇通整車翻滾測試後車頂結構還是完整,台灣拼裝車辦的到嗎?
我們笑對岸野蠻沒有文明,但對岸整車品質比台灣好不是嗎?
看影片
另外我好奇大客車為何不強制裝ABS ESP ?
有這些設備可以避免很多意外
看Volvo巴士裝ESP測試影片
juunuon wrote:
1.這串文討論的是...(恕刪)
1.安全性是看你標準以及希望為何
台灣ARTC目前執行的測試是新車上市前的審核
這部分在國外也不公布結果細項
但國外並沒有人去質疑政府法規碰撞的結果
而台灣就會
其實原因應該不在於公不公布
而是在於政府不信任以及對ARTC這個機構不滿
台灣法規碰撞和相關規定的架構我不認為有問題
有問題在於目前台灣人希望看到有公開的購車資訊(如撞擊成績)
這部份國外是以NCAP來提供
2.NCAP,IIHS,NHTSA都沒規定車子要6氣囊才能測試
只是告訴你沒6氣囊你就無法從我測試中拿到5顆星
而且這些機構和測試是提供購車資訊
並沒有任何強制力
如果你在IIHS得1顆星但只要通過政府法規測試還是可上市販售
因為上市前已做過政府法規撞擊測試
所以NCAP,IIHS,NHTSA的測試標準和過程會較嚴格
以區分出相對安全的差異性
不然大家都5顆星就別做了
3.信任度的問題就要看從哪個角度
IIHS一定就可以比較公正?
我不認為
因為保險還是涉及收取保費和保險賠償的金錢
而且目前還沒有用碰撞測試結果來修正保費
保險公會也算是民間機構
汽車公會也是民間機構
執行NCAP的很多也是民間機構
這些民間機構的管理和監督要靠誰?
最後還是回到政府吧?
政府當然有政商勾結的可能性
但是重要的是制度和監督架構
只是我想台灣目前任何一種方式要取得信任都不容易
法規寫在那裡,那測試報告在哪裡?用來佐證的照片影片在哪裡?
一個要有公信力的單位,一個要蓋印章拍胸脯保證品質的單位,
不讓大眾所信服是他的問題還是大眾的問題?
minhua0317 wrote:
如果你的大絕就是“不相信ARTC”
那大概也沒什麼好說的了
因為再討論下去
你都可以無限上綱無限引申“我不相信AAA”、“我不相信BBB”、、、、
那你就只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了
台灣較少整車進口
除了整車關稅重、無法客製外
記得還有一個因素就是ARTC的驗車
那可是要真拖一台車來做側傾、翻滾等等
所以是要報廢一台實車的
整車進口都已經夠貴了,同一型號還不曉得能賣幾台
就要先付出一台報廢的代價
哪個進口商願意做這件事?
所以現在應該是沒有整車進口的客車
ARTC再怎麼不濟
只少都會一定的水準在
測試法規寫得清清楚楚
量測都是要用科學儀器去執行的
再怎樣也比某人的目測強多了(恕刪)
天災人禍我們避免不了,但車輛主被動安全,我們可以有選擇的權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