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么壽,台灣交通事故這麼嚴重

唉~~~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沒有這個高的發生率,哪來的車市榮景.

保險會倒喔, 是假議題... 加保費就好.
車輛的數量和駕駛人條件篩選 沒有管制好 交通罰則太輕 罰則判定又模糊不清 導致一大堆交通事故產生 ..........
總之,千錯萬錯,不是騎機車的錯,就是開車的錯。政府都沒事。

看一堆人不是怪機車,就是怪汽車。要不然就是怪不遵守規則的人,天知道他們是真的不守規則還是不知道。

再怎樣三寶,如果政府有用心宣導,真的要過馬路或開車門,也會想到或看到電視宣導或文宣。

但說真的,每天都看電視,宣導在哪裡???

台灣的政府、政務官、事務官、公務員真是超級好做的啦。

路爛成那樣、人民那樣沒規矩沒紀律,政府單位一樣不緊張。

更不要說那行之有年,奇奇怪怪的汽機車道分流。

搞得最後大家下意識的想法是:機車就是要靠右在慢車道,汽車就是快車道。然後,汽車道右轉不讓直行機車,碰,空中飛人。

其實,政府應該沒說過你開車的要右轉,不能駛進機車道吧?怎麼一堆人這樣轉害死人?

政府雖然沒說「鑽車縫」是違規,但,也沒說你機車可以這樣不要命的鑽。

重點就是,死是死你家,政府什麼都不說啊。

tcivan wrote:
最好的方法就是試看...(恕刪)



最好的方法就是試看看車子跟砂石車對撞實驗,看一百次,會死幾次。死多次的就不準上路。




cinnamon coffee wrote:
如果二三線城市的鄉...(恕刪)

根本不用說什麼二三線城市,我住台中市豐原,以前可是台中縣政府所在地,這裡的公車都是直達台中火車站的最多,要去海線或是大甲都要等超久的,還要轉車,今天從我家轉車到中友百貨公司才短短不到30公里含等車就要一個半小時,更不用說偏遠地方連轉車都不會到,我覺得公車都不會進到工業區或是偏遠地方且班距長,要等很久,說什麼捷運還是BRT也是原台中市的主要幹道優先,其他地方要坐公車,慢慢等吧
我覺得不用一直強調台灣人的守法有多差,

如果死亡人數公式是這樣:
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汽車數*違規率*因違規率死亡率)+(機車數*違規率*因違規而死亡率)

那麼就算台灣的守法程度跟國外一樣,違規率相同,由於機車密度數量遠超過國外,總死亡人數也鐵定遠超過國外。而汽車因違規死亡率也會小於機車的因違規死亡率。所以會擴大台灣與國外交通死亡的人數(或機率)差距。

這裏指的國外指的是比台灣先進的國家,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長期發展大眾運輸系統,補助或引導機車族群轉向大眾交通工具,限制汽車成長速度,大部分的汽車是用於經濟生產運輸。在科技進步不會停止的狀況下,移動速度一定會提升,複雜的交通狀況將引導死亡率繼續成長。這也是為何人口密度與台灣差不多的先進國家也沒有出現像台灣的機車密度。

大家一直指責自己人的守法水準,其實在高交通工具密度之下自然守法能力會下降,就像柬埔寨的一條路上同時有牛車,腳踏車,摩托車,巴士和卡車,你可以想像要完全守法會有多困難。




ariete wrote:
用機動車輛總數來當基底有其問題,因為一個人沒辦法同時選擇騎車跟開車
就領用駕照數量來看,機車駕照發照數略大於汽車駕照(機車約1400萬張,汽車約1300萬張)
幾乎可以說極大多數有機車駕照的人也有汽車駕照
在這一個狀況下,只要多一人選擇騎車,就少一個人開車
所以無法說機車數量是汽車的兩倍 = 路上機車數量是汽車的兩倍
這是不相關係數

另外的證明方式則是年行駛里程的統計,汽車平均年行駛里程約1.2萬公里,機車則為5000公里左右
先說好,這是平均值~~所以不要說我機車一年騎1~2萬,怎麼可能平均只騎五千這種蠢話
所以從道路使用量來看,小客車跟機車可以說是不相上下,也沒什麼掐頭去尾的問題了


基本上當車輛總數來說已經是對汽車放水了
簡單來說
我上班的路線只有雨天汽車會暴增
意思很簡單 就是平常很多人還是選擇機車當通勤
加上塞車和停車位問題
會讓很多人必要時才開車
學生族也是騎車居多 上班族也不一定選擇開車上下班

至於駕照數更沒意義
因為有汽車駕照的 不一定會有車
而你說的多一人選擇騎車,就少一個人開車相反的也可以說多一人選擇開車,就少一個人騎車
加一加扣一扣影響並不大

不過不用幫汽車辯解肇事率的問題
假設小白一樣多
汽車就是車體大 要注意的方位角度就多 死角也多 肇事機率也就相對較高
這是先天的
就好比機車先天保護就是比較不週全一樣

danyshih wrote:
應該不是這個意思公...(恕刪)


我沒有特別說什麼意思
因為有人拿這數據來說機車肇事率比較高我認為有些不妥
Your right
火狐 wrote:
基本上當車輛總數來...(恕刪)

前段我只是想說不管用車輛總數、發照數量都無法統計汽車/機車的使用頻率
到最後只能用開的里程數統計了

年行駛里程的是驗車單位統計的
所以汽車約1.2萬公里、機車約五千公里是既定的統計值
年行駛里程乘上汽機車總數後 = 各自的道路使用量,汽機車是差不多的
以這個當基數計算肇事率應該比較有比較基礎吧

當然啦,不驗車的 or 還不用驗車的就不知道了
不過近10年來的統計數據都差不多就是了,應該也還算準就是了

Molonlabe wrote:
另外,題外話...

在心理學的層面來說,「開車與民主素養」也有關係。

在心理學中,開車或是操作重型器械,與「權力」有相似的關係。

也就是說,開車的人,會在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比行人與騎機車的人更有「權力感」。



而開車騎車習慣,就是駕駛對於周遭人事物的作風與反應。

欺負行人與騎機車的,一旦掌權就會欺負比他弱勢的人。

騎車開車敢無視行車規則的,一旦掌權就是濫用特權者。

開車騎車的,會蠢到從巷道衝出來,一旦掌權就是典型的做事不用大腦型。

而開台好一點的汽車或機車,就會出現優越感的人,一旦掌權就會是狂妄自大型。

而有錢就非得買台好汽機車來現一下的,一旦掌權也會是揮霍與膚淺型。

換句話說,光從開車與騎車習慣,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掌握權力時的作風。



看看現在大多數人的開車與騎車之習慣,台灣離民主還有非常遠的一段距離。

而想要藉由民主選舉來找出所謂的「賢與能」,應該可以歸類為「緣木求魚」。

很同意
也就是說台灣的爛人太多了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