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架要錢、感應器要錢、台電申請用電要錢、拉網路要錢、門架旁的機櫃要錢、維運成本要錢,機櫃裡的東西還比門架上的東西貴多了............多蓋一座就多花錢,更何況還有時間的壓力,蓋三百座的時間快還是一千座快????
問題還是在於政府,甚麼東西都是BOT或是人力仲介,養了一堆沒擔當的官員,爛透了!!!!!!
jijijiji wrote:
靠北.....我一直...(恕刪)
除了門架數外,還有幾個顯著的原因。
國外設在交流道口的感應裝置,為了確保感應效果,
經常需搭配柵欄,收到錢才放行,
為了不影響車流,
就必須多設幾個閘口,
台灣交流道沒有這樣的腹地。
維修與容錯也是設在主線有優勢,
今天假設主線某一感測器故障,
工人爬上門架維修即可,不必封路,
扣款的事給下一座門架去偵測,
若是交流道的感測器壞掉,
那個交流道的車道必須封路維修,
或調來行動偵測車輛,
否則維修期間從該交流道出入的車都有扣款問題。
大家只是討厭那個閃藍光,
但這是因為沒有強迫全面換裝etag,
部份車輛仍用車牌,自然只能一路閃到底,
否則以主線門架的密集度,
應付etag的感應失敗率其實綽綽有餘。
還有那些說設主線抓超速的,
真要抓,設交流道也是一樣效果,
就不用陰謀論了。
歡迎光臨https://500px.com/ddcat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