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外話,好像好幾位網兄都提及高鐵站周遭的重劃區都劃得亂七八糟的路又大又直,但交通號誌規劃都不好。桃園青埔站這邊也是,路牌標示的亂七八糟,路也劃得亂七八糟我自己在中壢住了五年,從青埔站開挖至今高鐵開通後,每回走到青埔那一帶,即使路又大又直一堆車子在亂闖紅燈,幾乎沒人在管,沒有設置闖紅燈照相之外,還是回回都迷路原以為只有桃園這邊如此,沒想到原來高鐵附近都是這樣子,唉~~
車子能有眾多安全氣囊, 的確能為安全加分不少如果S350沒有這麼多氣囊, 即使車門OK, 樓主哥哥可能會遭受更大傷害撇開氣囊先不說單看車體結構兩台車會有不同潰縮實屬正常畢竟車側邊沒有人做潰縮區至於一堆人質疑ALTIS潰縮的離譜 實在是太過牽強一方面實際大約是潰縮50% 竟然還有人說"幾乎全毀(=幾乎100%)"另一方面不該潰縮的車室空間的確完好如初至於有人說車速大約是40就撞成這樣我個人認為40這數字應該是假的一方面是常看新聞提到肇事者都常說自己時速只有40幾(沒超速)二方面是看撞擊後BENZ還偏離一段距離 所以雙方車速應該都不低才是有人說要是ALTIS改撞更堅硬的東西會更慘但是應該要注意 S350加上多兩個人的重量 差不多已經是ALTIS的兩倍了如果今天是S350撞擊ALTIS我相信ALTIS車側邊會凹更多換另一個角度 要是今天撞S350是一台重量相當的車我相信S350車側邊也一定會凹更多但是S350的氣囊一定能發揮相當的功效所以結論1.氣囊越完善越好2.潰縮區很重要 可以救人救自己希望國產車能更重視車側邊安全氣囊
orisfree wrote:又是牛頭牌的護衛...(恕刪) 又來一個平志的護衛隊 你馬幫幫忙"撞擊瞬間雙方承受的力量是相同的。因為S350結構夠強,才讓反作用力道直接回饋到小A的車頭上,"這到底算哪們子的物理啊? 結構強不強和對方承受的力道大小根本無關 你自己都說承受的力量相同然後又說出這句到底是怎樣?"這不是潰縮了得,而是雙方結構天差地遠"我看是你先入為主的觀念 天差地遠吧 還結構勒"換成去撞一堆棉花還會這樣嗎?"棉花會被撞飛走或是黏在車窗上"別老是去合理化一些理由!!甚至無形中誤導別人~"真是共勉之啊 哈哈
kgy123 wrote:之前有網友PO出X-trail 追撞GOLF屁股......結果golf屁股小凹,X-trail車頭半毀.爆爛mobil高手們結論: X-Trail 真是安全, 先進的潰縮設計, 車主毫髮無傷-注意喔...撞到別人的車門, 別人車門小凹, 自己車頭大爆爛 = 先進的潰縮安全設計喔! ...(恕刪) 自以為很幽默的諷刺?? 車毀人沒事,這樣安全設計不好嗎?? 這是安全的問題 不是誰硬的問題!!還是你認為把別人車撞到爛車主夾死在車內,你和你的車子一點都沒事 才叫"先進"的安全技術???
Accord7th wrote:依前幾位大大的看法我...(恕刪) 你是指甚麼慘呢???車體還是人??我想你也看過影片了應該不需要再這樣問吧車體慘?你都說他沒潰縮區了人慘?我想光氣囊與三明治車體 兩者就不能相提並論了
感謝板主分享! 也慶幸此次車禍並無人員重大傷亡!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 可供大家參考, 但我們不禁要反問: '我們從中得到什嗎教訓,可以提升我們的駕駛安全"Mercedes Benz S350 不是我的車,即時有人開 S350也不會有此次分享而有敢放膽的開車!回到現實面,我還是開我的"小黑",我在這五年內不太可能去開一台S350, S350 如何好都不能保護我,還是好好思考 如何從中學到經驗作為自己的借鏡是最重要的!我的感覺有兩個:1. 南部與北部的交通狀況可能有些許的差異.北部的開車習慣到了南部可能要稍微修正一下! 我覺得'運將'每天在南部開車對於路況及其本身的駕駛技術是無庸置疑! 尤其南部計程車有其特有駕駛習慣北部的開車族可能要適應一下!2. 如果有機會開車去接外國朋友,還是請專門的司機比較安全!自己專心的與用外語客人打交道,生意可以做得好,公司印象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