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Part II)國外機油發展現況及趨勢,台灣用油現象及保養觀念的差異

lowen180 wrote:
想請問我的車是三菱 OUTLANDER 2011/11 目前里程 18600
我沒在操車.都順順開....用哪種機油番號比較適合
目前不太想5000就保養一次.10000會拖太久嗎?
還有.夏天跟冬天使用的機油需要有區別嗎? ...(恕刪)


老師在第一頁都有說了,你可以用先5W-30的機油(全年沒有分別啦)
換油的話,就一年或一萬公里,那個先到就換機油。

保養檢查的話,像五油三水是每週/月的例行檢查工作,不是等到換機油才作的喔!
若有錯誤的話,還請各位大大指正
mrlai wrote:
冷啟動你拿40度c舉例實在一點說服力也沒有
同樣是0w
0w20與0w40怎麼會差30幾cst,我一點也看不出來40度c時的冷啟動跟0w有什麼關係?
就你舉的例子40度c時的冷啟動,不管是5w20,5w30,10w30對引擎來講都比0w開頭的0w40來的好.


0w20與0w40就是差30幾cst捏(40度c時),這個很明顯請您爬文

40度c時黏的5w30與0w40相比,有些歐洲"神"油是比較稀喔,甚至5w40也不遑多讓

這個比較少,舉例~黏的5w30如通過vw50400/50700的機油,與0w40或5w40歐洲"神"油是非常接近的
300V 4T Factory Line Off Road 5W-40Viscosity at 40°C (104°F) ASTM D445 73.5 mm²/s

eni i-Sint 5W-30 Viscosity at 40 °C mm²/s 74

而在越低溫情況下(比如30度c以下時),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即便是比較省油的5w30,在某一低溫也會比0w40黏,從0w跟5w或兩者的黏度指數就可以推知。

冷啟動磨損部分

大部分引擎設計是運轉在油溫100度c上下,機油黏度約10cst,此時磨損最小,只要不是在此範圍內
如未達工作溫度,磨損都會多一些,冷啟動磨損只是磨損多少而已(也別擔心過頭,大家都知道即使在台灣用黏一點有多一點冷啟動磨損,引擎耐用度還是夠的)。
之前katanalover大貼的廣告文在極低溫(忘了~好像-20或-30)啟動時相當於行駛450km的磨損。
所以40度c時磨損只是少而不是無(或可想成10km的磨損),行駛必然磨損,個人自己衡量選擇用油,只是黏油實在無法說服我使用。
相同的,應該也有人無法接受流動快的0w20、0w30、5w30認為保護不夠,即使T牌提出HTHS2.6下限與研究說引擎磨損90%在冷啟動,還有honda在美國用了10年XW20的經驗,也不易說服。或許0w30、5w30是折衷的方案。

在bobisoilguy網站有看過,說是盡量選用接近油壓下限的機油,流動越快的,然後依里程漸漸用黏一些以彌補磨損所損失的缸壓(量過後),大致依序是0w20、0w30、5w30、0w40、甚至0w50最後修引擎,但低溫流動快是不妥協的。

給大家參考,歡迎指正~謝謝


====

lowen180 wrote:
想想請問我的車是三菱 OUTLANDER 2011/11 ...(恕刪)


日本OUTLANDER原廠建議機油認證與濃度


kitch wrote:
日本OUTLANDE...(恕刪)


小凹可以用到20押!果然讚唷!

tentec wrote:
0w20與0w40就...(恕刪)

0w20與0w40就是差30幾cst捏(40度c時),這個很明顯請您爬文
-------------------------------------------------------
我知道很明顯,我問的是既然同是0w為什麼會有30幾cst的差異?(你舉的例子0w40與10w40最多也不過才差11cst)同是0w就不該有這這麼大的差別,既然有這麼大的差別,請問你是什麼原因?

這個比較少,舉例~黏的5w30如通過vw50400/50700的機油,與0w40或5w40歐洲"神"油是非常接近的
300V 4T Factory Line Off Road 5W-40Viscosity at 40°C (104°F) ASTM D445 73.5 mm²/s
eni i-Sint 5W-30 Viscosity at 40 °C mm²/s 74
而在越低溫情況下(比如30度c以下時),兩者差距越來越大,即便是比較省油的5w30,在某一低溫也會比0w40黏,從0w跟5w或兩者的黏度指數就可以推知。
----------------------------------------------------------
我一開始就說了你舉40度c談冷啟動實在很難說服別人

冷啟動是在幾度低溫對引擎比較有磨損?
在四季如春的台灣需要擔心冷啟動對引擎的磨損嗎?我說得再多也沒用,不如你自己去看第一棟大樓katanalover網友所說與所貼的資料第3473樓
簽到註記
車子保養按表操課,畢竟只是代步車,用一般的油就足夠
先簽到標註一下

再來看看有什麼新情報


這樣字夠不夠多.....還要補字補字補字補字補字補字

kitch wrote:
...(恕刪)

讓我認真地找了一下低溫水龜的優缺點
還有賣水龜的老闆說水溫每升高一度就減少一匹的馬力呢!!!
個人覺得..低溫水龜..但用無妨


機械龜還是電子龜?
專賣PSA材料網路找找
換下原的龜蓋、(高溫)龜子、橡膠墊圈 保留收著..如果不滿意低溫的..只好再花一次工資裝回
專修PSA網路一堆
單換水龜工資大概5~600頂多800
http://tw.myblog.yahoo.com/cardiycenter-cardiycenter/article?mid=3764&prev=3767&next=3737&l=a&fid=53
anti-freeze/coolant準備1-gal(33%稀釋)夠了



有人在問成分..簡單回答
乙二醇 EG (Ethylene Glycol)..二個醇基 (-OH)..水溶性(hydrophilic)可分解(degradable)
最好不要..不過..如果直接倒排進入環境..很短時間就會分解
↓↓大品牌平民價↓↓
volks and k8 wrote:
台灣普遍流通廠牌

原車廠的
CPC 國光

Prestone
Peak
AC Delco
k8 2021撞爛報廢 ; VW vento 1.8CL 01M原汁未改 2024已拖走報廢了
阿嘉5011 wrote:
感謝阿嘉大
但我不想上釣魚台
再麻煩你告知二代目大大不知道耶,機車小孩與IN大很久都沒出現了???????
這版少他們倆個真的有點無聊.
我猜他們倆個被判死刑了吧.


我一定要上來證明本人還活著並沒有被同流合污

基本上沒有看到什麼新的東西,也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好講
冷啟動的問題
在台灣又每天開車的人,真不用考量太多這種問題
車子是有機油幫浦在加壓的,不是自然流動
機油到達潤滑位置的差別,不會有數字看起來差異這大
在一20多度的氣候,20w與50w的差異遠遠比不上,w20本身在20度與0度時的差異
同樣以冷啟動來說,在30多度使用w50其流動性,比遠遠好過在0度用w20的流動性

原廠建議的規格,大多考量在一般正常使用的情況,只要不超溫基本的保護性就不致喪失
用黏的油不會弄壞引擎,只是能源損耗的問題
用稀的油比較會有保護性的疑慮的存在,看你用車的情況而定

不要再亂猜了阿嘉
不過被有心人針對卻也是存在的事實
連一些其他版的考古文,都被挖出來移除

inconceivability wrote:
不要再亂猜了阿嘉
不過被有心人針對卻也是存在的事實
連一些其他版的考古文,都被挖出來移除
偶沒亂猜,
只是有人放話要玩黑名單,
我想你老大不會也是目標之一吧????????
  • 7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