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在乎油耗了,手排車的比例居然還是高不起來
在台灣某個世代的汽車需求當中,我聽過這麼樣的一段話
我將來的車一定要自動窗、輔助方向盤 & 自排
接下來的車輛市場裡,我就幾乎看過手搖窗、無動力方向盤 & 手排車了
排氣量的需求國人也是很挑的
日本一些輕自動車,六百多CC的
到了台灣則是掛上兩倍的1300CC引擎賣還不太好賣
台灣難道沒經歷過未滿公升級的車輛年代嗎?
其實是有的,但是那是好幾十年前的事了
之後經濟起飛了,沒超過1.6好像就不是車了,最好還是直上2.0 up
現在要不是打著節能減碳,公升級的微型車才又冒出來
只是那麼弱的動力還是不肯(無法)配手排,這也表示台灣人不太能接受回頭路啊
好比SUZUKI的ALTO 1.0,能配手排就好了....
寶獅的107 1.0則配了自動手排,加速與油耗就是好看很多
可市售價也多了十幾萬...
機車也是
金旺的檔車結構就是能比一般CVT的機車多出每公升將近20公里的實力
但仍然是小眾...
其實節能減碳不用啥高科技,要改變的是消費者的習慣啊~真的
那麼愛享受配備,車是能多輕?那麼懶惰換檔、效能是能多好?
而高科技的節能...說實在的根本很難貼近大眾
到頭來還是只有富有人用來做形象的,對整體社會的幫助不大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其實節能減碳不用啥高科技,要改變的是消費者的習慣啊~真的
那麼愛享受配備,車是能多輕?那麼懶惰換檔、效能是能多好?
而高科技的節能...說實在的根本很難貼近大眾
到頭來還是只有富有人用來做形象的,對整體社會的幫助不大
(恕刪)
大概二十年前,台灣賣得最好的是1.6,現在賣得最好是1.8
除了稅金級距考慮,車身加重了也是原因
同級距的車種,比以前重了不止一百公斤以上,為了加速需求,引擎只好愈塞愈大..
幸好,未來油價會逼迫大眾趨近現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