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看了這篇文,對日本車產生懷疑(有圖有真相)

小弟我認為
我們應該對於任何事物抱持著謙虛的態度去面對
不論國籍,不論種族.....

原PO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分享寫文....
我覺得我們應該抱持著尊重的態度來面對..
無謂的批評只會凸顯我們心胸的狹小吧...
今年60屆澳門大賽!!台灣兩個車隊將會參賽!!請大家替它們加油!!
兔死狐悲 下一個可能是台商 水果控告宏達 一葉知秋
其實我認同某些版友所言
對於質疑到甚是不屑的態度時,質疑者自己本身是該要提出部份的觀點或另外的解說,而不是僅展現一種莫名的高傲超然

個人認為這轉貼文還是有參考性

而且我發現不僅作者有部份移花接木
回應者也有部份亦是雞同鴨講........(這下可好兩邊都得罪了)

作者首先以自身經驗提出,說日系車的某些零件是金包銀純度不足成本考量
但既使這一點是事實也與豐田油門事件無關,作者卻將其混為一談
據作者自己的說法,豐田油門事件主要是在接合處採用了兩種不同金屬,而有彭脹系數不一進而咬死的狀況
這是作者一個移花接木的地方,因這是總成中的2個零件,而不是1個零件用了複合材料

豐田的這個改善手法,可說非常取巧的做法挺小聰明的,一方面減少油門咬死的機率,一方面又讓煞車能保操作性的可能,最重要的是此做法可能還是成本最低的方案
只是這些油門不能踩到底的車,馬力不知要被封印了多少
這仍是消費者本就不該承擔的損失

而武士刀的兩層皮技術是後期學自中國...這話是那個日本友人說的不是作者說的,有些人太衝動搞錯對象

brake override system是一種補救系統,而非不暴衝的保證
兩部車在油門開啟不收的情況下急煞,有brake override system煞車距離會較短(因能有類似強制斷油效果)
這才是作者要強調brake override system的重要性

最可惜的是...作者言談中眨損某些階層的工作者,並且無法專注於豐田油門事件的成因探討上,反藉機加些543無相關議題,用此修理所有的日本車反讓主題失焦
批評日本車上面過於以偏概全,如說在引擎的用料上,日本車可是好過美國車太多
另有些地方好像也過於誇大,什麼鋼銼只要銼幾下就可看到光亮的外表包著的黑色的軟鐵???
講得好像是軟鐵去電鍍一樣,再者如果真的是類包鋼法的工法,製程成本也必定拉高,費用上一點都不會比較划算

CNN也報導過暴衝保命法:煞車踩死不能放(可能就這麼一次煞車機會),死命的拉排檔桿入空檔或低速檔
inconceivability wrote:
而武士刀的兩層皮技術是後期學自中國...這話是那個日本友人說的不是作者說的,有些人太衝動搞錯對象...(恕刪)


又回版頭再重新看一遍
可能小弟看的跟大大看到的想法是很不一樣
小弟覺得
日本人說的是如果那是偷工減料
也是學中國人..
後面才將日本刀拿來舉例..沒錯.他就是在牽拖"
日本人應該也是工廠的事務人員

小弟也覺得BREAK OVERDRIVE..
應該也是保安措施的一個辦法
但是..
最重要的是沒有故障碼產生.及記錄..
也無跛行模式(當有重大故障發生時,車輛無法重加速需回原廠處理).

再者..
就像小弟在前面所說
不只是TOYOTA這個廠牌
有很多車廠在重大故障發生時(變速箱故障等等..)
也是沒有故障碼的產生及紀錄
造成保固.甚或是事故的究責歸屬無法釐清
而這種情形是車廠"無意?蓄意?刻意?故意?"的行為??



對話在這邊補充
記得在煞車總泵那邊的活塞
是用鍍鉻的方式處理..潤滑及硬度的關係..
煞車泵的汽缸體卻是鋁質..
可能因熱效應的關係.活塞才作再加工處理
再加工的費用不大可能會比單純用素材便宜...
小弟曾經用碳鋼螺絲鎖過鋁汽缸
結果就是暴牙...




遇到不爽.就PO到網路上.有用嗎??
CTfrank wrote:
又回版頭再重新看一遍...(恕刪)

那個日本人是這個意思沒錯啊...其目地不就是牽拖嗎?
所以就算日本刀製造技術源由所述有誤也是該日本人所言,而非那個文章的作者所言...有以我說有人搞錯對象罵了

再者包鋼法原本為提高成本用上更好的包覆材料,而不應反曲解為偷料...所以基本上就是那個日本人在牽拖啦

你提個確實是個疑問,但有可能是不解之謎
所以我在此是比較先將重點單純在肇因及解決的原理上,我覺此文章所提是符合機械原理,並為可能的存在,所以我個人覺得有參考性...只是作者後來參雜了太多543的東西,變成只是將豐田事件當個楔子來偏頗的攻擊日本車,有點可惜了
今天的新聞
看電視看到的...
美國維修完的車車依然暴衝
目前投訴累積60件
xy821077 wrote:
今天的新聞
看電視看到的...
美國維修完的車車依然暴衝
目前投訴累積60件...(恕刪)


其實這也算是豐田自己的問題...

如果他這個做法是這個大陸人說的(犧牲一點馬力.讓車子就算在爆衝下..依然有真空....)....



如果他肯解釋清楚一點....這些神經過敏的美國人也不必跑出來投訴了.....
因為..如果豐田保證煞的住..誰會因此怕爆衝
可是..因為豐田沒有這種解釋..哪個車主不會.....神經過敏????


大陸人說的有可能是事實(因為磨擦力關係..所以油門踩下去..收不回來)...這些美國車主就又會神經過敏了...就算只有一點點徵兆(油門卡卡).....也會嚇死車主......


而豐田油門彈簧又特別輕....所以..其實如果豐田順便換彈簧..加重彈簧收回力道(油門踩下去要變重)....才可能讓這些人不會這麼神經過敏...




ps..當然了...如果解決腳踏板...那麼其他爆衝也將會跑出來.....因為又少了一個變數.....(腳踏墊後就是腳踏板..腳踏板之後當然是有問題的行車電腦)

武士刀外高碳內低碳兩種鋼質的結合,是為了讓刀鋒的硬鋼能有最佳的硬度,軟鐵心讓刀身有韌性,如果整支軟鐵一下子就鈍掉彎曲,整支硬鋼一劈就斷像玻璃一樣...所以才結合兩種不同特性的鋼,這跟偷工減料一點關係都沒有,這篇在材料方面完全是鬼扯...
雖然對岸的文章不一定全然觀點正確, 但是 ,裡頭也是有真實的見解......

近二十年來,豐田管理在企業裡大行其道,尤其是日系車廠裡,最為善用,而TOYOTA汽車COST DOWN的程度最為誇張,文章中油門的設計,材料都是有很大的問題,況且,作者提到的"剎車優先系統",在豐田車系裡,真得是被"省略"掉了,如果,豐田車廠要確實把這次嚴重事件改正,不可能單靠一片鐡片就可以挽回的(電腦的程式修改,剎車系改變..... ) 否則,後續怎麼還有事件傳出呢?

日系車種的車體防護真得是很差的(我自己有六部日系車),尤其是主樑&柱體,;我家人有開修車廠,有一區是車體維修,每每看到日系車種在撞擊後,車體嚴重潰縮,柱體扭曲..... 在師傳切開A,B,C柱時,可發現,只有1~2層薄鋼,SUBARU車系就很有誠意,柱體內是反反覆覆好幾層鋼材相互包覆著,如果大家有機會看到車廠維修車體的部份,可以自行去觀察.....,歐洲車,在事故中雖然也造成嚴重的受損,但是乘客保護部份,就作的很好(至少,在駕駛艙部份防護比日系車好)

而日系車現在連車體前後的保桿內鐡都cost down,卻有人為日系車叫屈,還可以說車體強度是取決於鋼材,;如果日系車有這麼厲害,為何日系車還要向歐洲車看齊,學習呢??為何歐洲都有裝前後保桿內鐡呢?? 車體的強度,應該是鋼材&板件都很重要,不是我們隨口說說,就自認為是事實......否則,歐美車廠內的設計人員,不就一些嘴砲人士即可勝任呢???

以上是個人小小的真實見解,如果您不認同,也請勿筆戰.....

inconceivability wrote:

那個日本人是這個意...(恕刪)


前面對作者寫這一段有意見的是我 , 我並不認為我有搞錯對像...原因是...

既然我覺得作者都敢以偏概全的把日本車用的零件全都是偷工減料省成本 , 他真的有把所有日本車的零件都拿來敲過才講出這種話的嗎?

很多人認為將兩材質來加工製成一個零件比使用單一材質製造成本要更高 , 不要說日系車 , 應該所有的車廠都不會吧 , 如果說日系車廠沒有製造使用這樣的零件 , 但有一個在日本車廠上班的日本人承認這件事?

我認為 , 既然他敲日系車零件的事情不見得是真的 --> 那個日本人說他們車廠的零件是用兩種材質製造的事應該也不見得是真的 --> 所以那個日本人說他們的武士刀製刀技術是向中國學來的這件事當然也不一定是真的囉

簡單說 , 對於文章中那個日本人是不是真的有我都很懷疑 , 我個人覺得那是作者為了利用TOYOTA 這次的設計瑕疵事件(這當然是真的事情)加以延伸 , 大說日本車很爛才捏造出的來

p.s: 之前聽一些長輩講過 , 日據時代 , 日本軍官所配帶的軍刀 , 大都是比較差的武士刀 , 是工廠大量生產 , 用單一鋼材鑄造的 , 會循古法用兩種不同材質去打造武士刀的大都是一些製刀名師 , 他們所作的武士刀可是比用單一鋼材打造出來的刀貴的多了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