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世界上輪胎最多的汽車——中國制造

rogerkuo2001.tw wrote:
其實在美國,老師學生間是不大會注重這些的,學生站三七步手插口袋跟教授講話也沒關係,我們老大也是隨性的很,自由學風嘛!
老師與學生可以比較像是朋友的關係,即使因表現不好被K過後,肚量大的老師還是希望能用類似朋友的角色來維持!
除了學校外,工作崗位外別人會鳥你是啥,就算你是美國總統我也一樣不鳥你的人大有人在!
不過在亞洲就不一樣了,大陸的學生比較強悍,比較會據理力爭,老師教不好也會不滿表現在臉上,但大多數時也會尊重老師!
...(恕刪)

小弟認同~ 哈德羅 孔茨《管理學》分別列出歐美,日本,中國對其管理特點做分析;中國大陸企業組織管理文化剛好介於美日之間~(組織是一個寬泛概念,大到國家小到家庭...) 同理 學校也是這樣吧

rogerkuo2001.tw wrote:
至於大陸一些當官的,那就僚氣驚人,甚至官夫人也是一個樣,我在美國看到一些華人跩的很,看起來應是高幹出身,好像全世界都是她的,來美國後也是不改,我看過在超市這些"貴婦"不甩規定硬要別人讓她,大吵大鬧甚至連警察出來也不甩,結果被警察銬上帶走,據我老爸講有的敢跟警察拉扯的直接遣送回中國,在美國官大可沒那麼好用!
...(恕刪)

作為大陸人,小弟感受更深,這些現象的確很多,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也有很多極具國際觀、素質很高的新生代;所以不會去普遍化的推測群體;小弟父親朋友學校教書的,為官的也有些,對其各方面品格很是欣賞...當然可能只佔一小部份吧...

rogerkuo2001.tw wrote:
但在台灣,日本,"倫理"重於一切,學生或下屬就是畢恭畢敬,比較無法像美國那樣保持那種有點類似朋友的角色,久了你會被下屬蒙蔽,因不知道你的方法與決定是對是錯,會跟你走的近的大多是想拉些關係,我不是很喜歡,我倒是喜歡美國的生活的方式,下了班也不用低調,因沒人會理會你是誰!
...(恕刪)


日本最近也開始在變了,日本員工終身制在悄悄變化,...這個現象會挑戰到現有的“倫理”文化,小弟選修過日語...感覺日本語里充斥大量敬詞...有時仔細想想---對比日本各方面都很進步的事實~很是感慨... 個人覺得,西方文化更世俗(世俗這個詞不當? 也就是沒有那麼多禁忌&過分強調倫理)更具備普世價值啦:friends(這邊翻譯成老友記)大部份國家人看了都能找到笑點,而其他地方的喜劇則不一定能風行全球... 以後世界其他國家會在各方面逐漸像西方看齊的(個人觀點~!個人觀點意思是目前小弟最高認識水平停留在這,提出僅僅是傳達出我的看法,如果他人拿出言之成理的論據否定這個觀點,小弟欣然接受) ....

喜歡講權威&倫理、那些道貌岸然、不可接近的領導,應該喜歡假設下屬沒有能力、喜歡被約束、不可理喻、都是笨蛋? 其實是自己方面的原因....

rogerkuo2001.tw wrote:
不過在學校,或許你不是理工科的,唸研究所的理工科研究生都很操,美國台灣大陸都一樣,沒日沒夜的當lab rat,當老師的奴隸,當快遞的員工(使命必達),比狗還不如,為了那張文憑忍氣吞聲!在台灣男生有兩種機會可以讓你磨鍊成為男人,一個是當兵,一個是唸研究所,都是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鍊,沒有說不的權利,沒有不爽就炒老板魷魚的權利!幸好我早已脫離那個階段,工作再怎麼累,也是自己的決定,不爽當然就炒老板魷魚換更好的環境了!

我在當兵與當研究生時都曾五天只睡八小時,只為了使命必達,以前想想根本就不可能,但壓力來了後自然嚇的睡不著,愛睏的撞牆期一撐過就清醒了一點,然後再工作,人的潛力是無窮的!不過後來的工作就不可能這麼爆肝的做,錢再多命也要顧!
...(恕刪)


理工科的好像真的很累,到底多累到不曉得了,因為小弟是經濟學啦~... 子承父業,和家父是同一所學校
小弟目前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永遠是錯的,教授永遠是對的 如果教授錯了,如果教授真的錯了,用教授的觀點繼續演繹下去得出明顯的錯誤結論...然後請求教授解惑 (這種經歷只有過一次,教授畢竟是教授~)

PS:寫的有點急、有點亂~ 討論到這離題很遠了,樓主抱歉
hudayaniu wrote:
小弟認同~ 哈德羅 ...(恕刪)


嗯...文筆不錯
內容言之有物
雖與主題相關性不高
不過標點符號都有使用"全形"
且長篇大論中未發現任何錯字
實屬不易
rogerkuo2001.tw wrote:
在台灣男生有兩種機會可以讓你磨鍊成為男人,一個是當兵,一個是唸研究所,都是合理的要求是訓練,不合理的要求是磨鍊,沒有說不的權利,沒有不爽就炒老板魷魚的權利!幸好我早已脫離那個階段,工作再怎麼累,也是自己的決定,不爽當然就炒老板魷魚換更好的環境了!

我在當兵與當研究生時都曾五天只睡八小時,只為了使命必達,以前想想根本就不可能,但壓力來了後自然嚇的睡不著,愛睏的撞牆期一撐過就清醒了一點,然後再工作,人的潛力是無窮的!
經典!原諒我也來插個嘴。

先回有關主題的
這種載重的平台(車輛),台灣不是十幾年前有的,是二十幾年前就有了(也許超過三十年),
輪胎少但比較大,行駛於中鋼與中船之間,沒錯!就是蔣經國時代的那個十大建設。

筆者曾經親眼目睹,當場也是被震攝住,彷彿被人隔空點穴(接下來要離題了)。
十大建設之後,台灣經濟就開始起飛了,加上台灣牛,喔不,台灣人的勤奮,台灣奇蹟就發生了!

台灣曾經是成衣王國,鞋業王國,現在是政治亡國,
電子業還活著,但很辛苦,產業鏈上下游不似從前齊全與方便。

李登輝時期鼓勵南進取代西進,許多資金與人才就化明為暗去對岸了,
如果是先西進再南進,現在台商的事業版圖與規模應該是更廣更強大的!(學一下中國網民的用詞)


德國工業的確令人佩服,但德國人有時真的很可惡,
自從在Frankfurt 機場吃過虧後,我都盡量避免在德國轉機(雖然她像Bangkok 一樣難以取代)。

中國崛起如此之快,台商多少是有貢獻的,
可惜都被當成呆胞,成功與失敗是不成比例吧?

越南台商也不少,新加坡與台灣的投資額在當地是數一數二的,
台商算是外國人,比中國好一點,但畢竟不是自己的故鄉。

真的要找出自己的路和國家的方向啦!全球化競爭的時代,
越南之後是哪裡?印度?南非?
^ (..) ^
蔣經國時代就有 ? 是買還是自己造 本質上差很多
千萬不要把自己買的 當作是自己做的

更何況 20年前的車子 跟現在的車子
一樣都能跑 技術上還是差很多的
kch008 wrote:
是買還是自己造
動研版的國產車?
院長說再忍一忍,就快有了!
^ (..) ^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