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篇標題嚇死人,結果內文笑死人的…記者這樣玩已經夠煩了,結果這已經變成全民運動了嗎?要說車有沒有問題,你不說最大條的引擎變速箱那也就算了,你質疑電控輔助系統(如ACC、VSC、ABS等)有問題那也還算有道理,還是說組裝公差、底盤異音等小毛病我也還可以接受,甚至你覺得原廠烤漆流鼻涕、橘皮之類的也還說得過去…結果,嘴的是車美仕跟雨刷?就事論事,車美仕的鍋,跟Toyota本身的品質有啥關聯?當然和泰身為Toyota代理商,他們有義務與責任控管車美仕的品質,更別說這是他們自己的子公司…要說車美仕出問題和泰沒責任那是不合理的,但車美仕的品質早就眾所皆知,它沒出問題才是新聞,這我覺得也沒什麼好討論的吧?因為你要在外面找到替代品太容易了,也不會因為把車美仕換掉車子就壞掉什麼的,就是要再多花一次錢真的很鳥而已至於雨刷,這種東西到底有什麼好糾結的?隨便換一組幾百塊也拖不了你5分鐘,搞定以後什麼事都沒有…因為這種小東西去質疑Toyota的品質?不爽是一定的,但是這跟車子本身幾乎沒有什麼關聯是事實,比車美仕更好處理花費也更少所謂的妥善率,是車子賣到車主手上後,車子本身出問題的程度與機率…事實就是有些牌子銷量遠不及Toyota,出問題的比例卻明顯比Toyota高出一截(而且維修金額通常還更貴)…所以才有Toyota妥善率較高的這個客觀結果再者,出問題後原廠能不能妥善處理以及處理的花費&效率,更是後勤能力的指標…Toyota或許不是最好最便宜,但是比這個牌子更不會修車或是更坑錢(最慘的是既不會修又狂坑車主)的原廠一點都不少Toyota在計程車市場中沒有對手,真的不是沒有原因…別說台灣人品牌迷信,30年前滿街跑的計程車可是福特,真要迷信也不該是迷信Toyota
XX記者的套路不要學網上亂抓一把不是自身經驗的文然後當作是自身經歷在說,說久了變自己的,然後深信不疑↑目前不少民眾的壞習慣至少也開過,然後持有一段時間才能說妥善率呀就算不是自身,也至少是身邊家人或好友那才叫經驗!!這樣隨便找幾篇網文,是在哈囉?賣第1第2的,量大一定是會更多人PO狀況文的任何物品都是這樣的假設同樣故障率1%好了,賣1000萬台跟賣1萬台的網路上PO狀況文的,前者是後者的1千倍,那要說前者爛一千倍嗎?沒有想替T牌說話,就是單純覺得這樣的抹黑方式有點扯
如果買車的錢都是自己賺來的,那就自己做好功課,選自己喜歡的品牌車型,反正自己車自己開,有問題自己擔,車買了開得順手,長輩應該也不會在碎念,但如果買車的錢長輩有資助一半以上或都是長輩給的,那就聽聽長輩的吧,畢竟toyota也是很不錯的品牌也有不錯的車型。
Carmax 是台灣和泰「市調」後的結論日本原廠都放給和泰 這點當然信他如果今天大家因為Carmax就不買豐田的車那豐田當然會覺得和泰有問題但問題是大家買的更狂 豐田就會覺得和泰做的不錯因此下放更多權力給和泰至於雨刷⋯ 不過是幾百塊的東西跟歐系車動輒上千上萬相比 實在不錯不需要去講這個到底誰錯誰沒錯本來就是一連串的東西 而且最有影響力的是消費者真的要歸咎 難道不是消費者的錯?長輩喜歡豐田 又怎麼樣?嘴什麼?他們那個時代 豐田就是品質保證看看美國100萬里程的車多到不在話下這不叫品質好什麼叫品質好?以前賓士也很好啊 現在賓士問題也很多啊但長輩認為賓士品質跟神一樣 難到有錯?他們那個時代就已經過去了難道你要嘗試把現在的戴勒姆公司送回去30年前?那你也先搞一個大規模時光轉移的辦法再說吧現在有一個apple手機很好用等到50年後的時候出了一個bird手機年輕人都覺得bird手機很棒你就一直在說該買apple手機 很耐用因為你年輕的時候都用apple而且不會壞然後被當下的年輕人狂幹你的臉心態呢?
以前車子沒那麼多電子配備 豐田耐用好顧是事實現在電子化 很多產品都是外包廠商做 因此在這高度電子化時代我相信一定不可能像以前那樣但是 所謂的耐用 是指車輛大件的耐久度 引擎變速箱等等你提的問題 雨刷 車沒事 真的都是小問題你沒看到別牌問題更多 電子配件一樣會出問題Acc偵測問題 暴衝 感應等一大堆但是別牌可能還有引擎 變速箱問題 動輒十萬的維修費用所以我認為相比之下豐田他的耐用還是存在 但要看車子的大件 電子問題各牌都有想要像以前一樣很簡單 買最入門的 什麼電子都沒有 保證神
只在當兵時短暫開過幾次神A的我,比較好奇豐田最近那隻品牌形象廣告~"世界都在問 台灣(和泰)怎麼做到的?"讓我一時以為要像隔壁家喊破盤一樣,或甚至配備上好上滿、不坐地起價。正如廣告主題所言,車子是很好,但代理商的能力也很重要,對下是做到了,期待對上能繼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