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gkins wrote:您要表達的是台灣也...(恕刪) 1.公佈現有撞擊測試是比較快的,也比較有可能,以前也有車廠公開過撞擊測試,只是沒幾台。2.讓想買國產車的人能安心買。(畢竟國產車平均的保養維修比較便宜)
tanven wrote:開車到現在二十年了...(恕刪) 25年前,啤酒廣告中,男主角可以邊開車邊喝啤酒,停紅燈還可以拿啤酒跟交警致意,照你的意思,酒駕只要小心,都沒關係囉!時代在進步,不要一天到晚用舊思維來想事情,你小心,不代表別人小心,自己小心駕駛守規矩有用,就不會出車禍,那臺中20幾輛被撞,3死5傷的人,都是沒有正確的駕駛觀念?
我覺得汽車跟機車比安全性是沒有辦法客觀比較的兩者的立基不同呀....目前台灣的現實狀況就是一般機車不能上國道跟快速道路(大型重型機車是另一個議題,在此先不提)機車與汽車在使用上有部分的"環境"是不重疊的。汽機車重疊的環境是市區,一般市區正常限速內汽機車撞物、被撞的確應該是機車比較慘,隨便肉包鐵的汽車應該都能贏...但機車有其必要性,機車是市井小民經濟的移動方法,平常上下班我也盡量騎機車,因為便宜嘛只能說騎機車是沒辦法的事情,錢難賺不過我也盡量在"騎機車"的時候增加我的安全性,我是那種連買便當都會戴全罩+手套的人那撇除我們市井小民騎機車的時候,當我們需要長途移動、需要開車的時候呢?汽車會使用80~110的速度去行駛國道或快速道路,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一台汽車的安全配備當然是越完整越好吧...所謂的安全配備當然不只包含6安+ESP,還有車體的設計問題與其餘電子輔助系統(盲點偵測之類),所以之前有人說爛車體+6安+ESP相比於完整車體+2安不一定會贏這點我同意所謂的安全性我想是一分一分累加上去的,車體設計的堅固程度要算分、主被動安全配備當然也要算分囉,國內的盲點就在於沒有公開的撞擊測試結果能供消費者做比較,缺乏了整體客觀性的評分方法所以我們只能引用"參考文獻",也就是國外IIHS或NCAP的撞擊結果,然後依據它們的結果來評估國產(國組)車款的安全性,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因為我們的確不知道國內車廠生產汽車時剛性是不是有動過手腳,跟國外車款不同,但至少拿NCAP與IIHS能有初步的比較成果根據NCAP與IIHS的結果,同車款在同樣的速度與撞擊方式之下,2安的確輸給6安+ESP而且觀察NCAP與IIHS這幾年的測試車款,車廠都已經不會拿只有2安的車去測了,而近年更是加上了ESP的項目,這代表了什麼???代表了不管車體如何,安全氣囊與ESP都能夠給撞擊測試的結果加分,而且對於行車安全來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國內的問題就是這些安全配備的概念還不夠深植人心,然後車廠就端出一堆2安的車款,好心一點頂多再給你ESP,100萬以內能夠有基本盤6安+ESP的車真的佔相對少數(而且價格通常都不低),我只希望未來能夠把"安全"這兩個字逐漸變成普遍認同的概念,這樣大家的選擇就更自由化了最近我正在計畫把我的老CIVIC K6退役(主因是覺得安全性不夠,我的K6沒有ABS更沒有安全氣囊,一切都安全帶打天下),我正在看車試車的過程,然後我發現有足夠安全性的車款常常是售後有一些維修抱怨的車款,100萬內妥善率夠高的車款又夠安全的選擇超少....你知道這對於想要安全又有經濟考量的我很感嘆啊!!!
其實我也沒有證據,但是:國產車用料常常會變薄、減少、偷料等等焊接方式以上網路上應該有很多資訊可以查,所以要說國外的撞擊測試可以拿來國內用,應該說不過去。OO你的XX wrote:我很好奇,您能確定或是如何確定國產車的製造程序與國外是不同的?
你的問題,剛剛回復就說明了。只是人家在討論汽車,你在說機車,那你怎麼不說出門走路一樣危險呢?既然有更好的安全,但國產後變差或偷掉了,卻還是賣你貴貴的價錢,為什麼不選擇呢?看來我認真就輸了。chaoshu wrote:要說什麼?你不明白嗎?那你就慢慢想吧!
台灣沒撞擊測試,也沒完整安規,那是政府怠責,不關廠商的事,但卻攸關百姓人身安全,所以這種事現在要靠政府靠廠商不如靠自己...好好選車,不放心的人就會去買5顆心或Top safety + 認證的進口車,不放心又希望好養車的,就會去買6安+ESP的國產車,其他都是放心的人...他們的選擇更多,世界更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