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o11125 wrote:
版主 我只是很想知道為何中油賠錢但台朔賺到翻過去~可以解答嗎?
我是認真的 真的搞不懂為何長榮賺錢/華航賠錢;台朔賺錢/中油賠錢..等等等
只要跟政府有關的都賠錢,好奇怪~是不是都把中間的油水拿去選舉了..
版主 我只是很想知道...(恕刪)
一個依照勞基法---中油...華航
一個壓榨員工----台塑....長榮
一個同業在飛的空服員...
台灣的長榮---飛的時數...
在香港的國泰xx...可以領到2~2.5倍的薪水
在日本..........可以領到3~3.5倍的薪水..
了嗎?大哥
cmaccmac wrote: 每公升原油進料成本就要32.9~33.3元,這還不含把原油由中東花18天運回台灣及任何加工固定資產投資費用(恕刪)
dylan0626 wrote: 自我感覺良好的文…那來的數據。你說多少就多少哦…笑死人了。(恕刪)
惡魔的右手 wrote: 哪一家的研究所這麼好混阿... 如果油價只是這種程度的計算問題,國中生就會算了,不需要研究所吧......(恕刪)
灰灰熊 wrote: 原來這就是研究所的學生做出來的東西? 對於自己無法理解的通通推去「意識型態,沒有是非對錯」??...(恕刪)
時空旅人~ wrote: 其實樓主根本都是亂講的...(恕刪)
雖然網友的回應是酸了點!? 不過樓主是否被洗腦洗過頭了!? 整個論文論點有否考慮過下列問題?
1. 大宗購油難道沒特殊折扣?(妳以為中油採購會笨到用貴貴的牌價[當合約價]買!?) 一整個國家一季的用油量(折扣)有多大樓主妳知道嗎? 95折!? 85折!? 7折!? 5折!?
2. 購油成本有無考慮期貨的避險對沖交易?(就連菜籃族散戶都知道期貨交易可作空或作多對沖避險/降低損失, 難道身為高級知識份子要拿上檯面賺論文學位的樓主, 竟會認為中油投資部門不會投資避險!?)
3. 基金投資都會長期分攤降低持有成本, 難道樓主天真的以為中油財務整年度購油成本都總是買在牌價最高點!?
先不論中油作為一個國營企業應有的責任與義務(且沒考慮應上繳的法定盈餘,更沒考慮油價補貼損失),樓主一開始的購油成本算式就缺乏全盤的成本計算依據(不嚴謹)? 當然,最終的計算結果也就失去參考的價值。
另外提醒樓主,賦稅是不該被計入購油成本。 能轉嫁且一定會轉嫁給終端消費者的費用,不論其性質為何? 狹義的解釋都不會也不該計算為企業的營運成本。(這是定義問題)
中油有無善盡企業責任!? 台灣油價是否合理!? 老頭我不予置評...
只能說:樓主真是好福氣! 遇到一個心慈手軟不當人的指導教授。
(還是說!? 近年來台灣的高等教育文憑真這麼好拿!? 隨便湊數弄個似是而非的數據,就想蒙混過關!?)
PS. 這是在演哪齣戲!? 樓主想為行政官僚護航!? 或想爆料台灣高等教育體系文憑的核發浮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