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ace wrote:
你怎麼會無視BMW的...(恕刪)
要仔細看我談的,是普世平價車,具備高度全球覆蓋率佔比的才叫量體!
(目前這級距控場的是大陸新能源車為主要全球覆蓋率最高,未來豐田、福斯陸續出低價大約50~70萬台幣EV車型/中國、歐洲、美國等主要市場當地,才能拉高市佔。)
就沒啥想談高端車。
我連那志捷n7單月販售破千都沒再談了,更何況上200萬級距的純電車!
n7沒談也很單純,因為這款車僅台灣市場,全球沒有市場覆蓋率能談,不是這品牌或車子的問題!
鴻華好好努力維持下去,或許能逆轉在台灣站穩腳跟,在徐徐向外!
但這也是裕隆的立場可能是如此,鴻海應該就不是,鴻海就對國際新聞說明多次,他們是想成為各品牌的電車代工佔有率為主,但車市不比3C市場,傳統車廠是很閉鎖的,要跟傳統車企搶代工生產,除非成本比車廠自己做還更低廉,含稅、含運車、含車輛儲位等消耗能划算,那品牌把生產+寄庫有利多能蹭鴻海來用才有更多附加價值,傳統車企偏向自己關門造車較多!
例如日本車企,會閉鎖日企大門自己玩自己的,跟同日本企業都不容易玩在一起,更何況日本固有文化就排斥外國要買下日本車企來玩有一定難度。
就算要單單談台灣政府喊的口號2035~2040年間要停售油車僅販售純電車。
以台灣來說,要覆蓋率高,就是50~100萬內的平價車,才有覆蓋率!
台灣整體車市年銷售約莫36~42萬輛,純電車先拿下市佔過10萬輛才會逐漸油轉電,沒過這個崁,就沒量能!
200~400萬以上的車,就不是電車取代油車拉高覆蓋率的重點!
高端車市佔,油車量體就NX、E咖、GLC這幾台貢獻高。
但沒有NX單月破千量能,都不會起到全品牌掛牌數覆蓋率市佔影響性!
單一車種n7量能就這樣了,500就不是個數。談它做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