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破除廣告話術還原真相,從歐規產品設計看台灣日系韓系說一套做一套的真相


@潛水夫@ wrote:
低速的繞椎測試並不代...(恕刪)


YouTube上常見的扭力樑國道失控影片其實是有一定的成因的喔!!!
有注意的話可以看到失控前車子常常在做鐘擺動作,主要是因為駕駛者操作方向盤的動作所造成(像是連續太大幅度左右轉方向盤救車或閃避物體)。
再加上一般人遇到危險時習慣性的急放油門,更甚者會重踩煞車,這樣都會造成車身重心向前移而後輪失去負重。
後輪失去負重的情況下再加上不當的方向盤操作,鐘擺動作就會被放大而導致最終的spin撞護欄

這也是為了安全性要推廣ESP系統的原因之一了,就算是扭力樑系統的車加上ESP之後也能增加安定性而增加渡過危險的機會

然後呀~~~其實就算是獨立懸吊車種亂搞的話也是能這樣spin的喔!!!只是通常獨立懸吊車種操駕極限更大而不常見這種狀況了!!!(而且近幾年通常獨立懸吊車都會搭ESP一起賣)

yashro0905 wrote:
台灣轎車扭力樑的比...(恕刪)


晃一下就失控表示這個人根本不會開車
基本的反作用力如果都不懂,給你甚麼都要失控
並非拖曳臂或扭力樑的車都容易失控,但台灣賣的日系平價車確實比較不穩定,
反觀歐系小車用扭力樑主要是因為空間限制,但設計較好用料較佳也比較穩定.
底盤設計邏輯決定車子的本質,台規平價日系車的後左右輪比較容易連帶晃動.
簡單舉例看下面這失控車影片,基本的獨立懸吊車就比較不會這樣容易失控.
T牌扭力樑小車失控
過去之心不可得,現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

BlueMoon2100 wrote:
並非拖曳臂或扭力樑的...(恕刪)


大大PO這影片超典型的!!!方向盤+煞車踩著鐘擺效應放大就失控了!!!

BlueMoon2100 wrote:
並非拖曳臂或扭力樑...(恕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B4xDRJ7pU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kyjMyfl30

基本上,沒有ESP的車都有可能這樣
BlueMoon2100 wrote:
並非拖曳臂或扭力樑的車都容易失控,但台灣賣的日系平價車確實比較不穩定,
反觀歐系小車用扭力樑主要是因為空間限制,但設計較好用料較佳也比較穩定.
底盤設計邏輯決定車子的本質,台規平價日系車的後左右輪比較容易連帶晃動.
簡單舉例看下面這失控車影片,基本的獨立懸吊車就比較不會這樣容易失控.
T牌扭力樑小車失控...(恕刪)

BlueMoon2100 wrote:
有些是要來幫非獨立懸吊洗白的嗎?先別說操控性,日系車的非獨立懸吊就是比較容易打滑,
所以歐洲北美才會盡量買獨立懸吊的日系車,歐系不少小車即使非獨立懸吊也比日系車穩定.
現在是討論在國外都賣獨立懸吊的車,在台灣用拖曳臂晃點消費者的車廠,急著攻擊是因為?...(恕刪)

日系車的非獨立懸吊就是比較容易打滑?...請教一下..哪裡來的測試依據啊??
只有聽過沒有循跡防滑的車容易打滑...而非獨立懸吊的設計...??煩請賜教一下...(恕刪)
---------------------------------------------------------------------------------


哈~~受教了~~

原來您說的【日系車的非獨立懸吊就是比較容易打滑】原來....

是用這些上傳的行車記錄器去做比較的啊?!

那如果這樣就可以成為【比較容易打滑】的證據的話....剛剛這些都不是獨立懸吊的車嘍????



這一台不是您說的台規平價車吧!!





這些水管上面隨便找都一大堆....還以為有車廠做出這麼偉大測試哩.....

所以,你說日系車的非獨立懸吊就是比較容易打滑...應該不成立吧!!
至於我們這些前浪的心酸,聽不聽,後浪自己評估吧,反正後來的修車錢及浪費的時間是你在付的...
mrmask wrote:
BlueMoon2100...(恕刪)


自己再看了一下,會失控大概都是急轉方向盤再加重踩煞車。
focus那台是要切換車道的時候,前車好像在它沒預期的情況下煞車了,導致他急右轉加煞車就失控了。
馬三那台應該是自己的技術有問題,從記錄者的視角看過去,他從右側急切進來後,可能是怕撞到中央分隔護欄而馬上想回正但回過頭了,然後就失控了。

這種情況下需要的是ESP,而不是後輪有獨立懸吊就天下無敵。

這種情況的失控是有一定的速度了,車輪轉向但車輪又煞住造成的。因為前輪轉向了,但因煞車的關係,失去了繼續往轉向後的方向帶的力量,但車身跟後輪仍有朝原方向前進的動能。這樣就會導致車頭往轉向後的方向,但車尾往原方向甩過去。

這種情況下,是不是獨立懸吊的差異不大,有沒有ESP幫你控制單輪的煞車才是重點。

獨立懸吊與非獨立的差異應該主要在過彎的時候,當你在過彎的時候,前輪進去了,車身開始側傾,這時候非獨立懸吊的後輪會左右影響是必然的,如果再加上路面有不平的地方,容易讓你的後輪會有不受控的情況產生。如果你是在競賽的情況下,這個有可能會讓你偏離最完美的路線,這樣也必然會影響到出彎後的加速。

不過............我估計有一半的民眾會無感於這兩種懸吊的運動差異。

yashro0905 wrote:
不過............我估計有一半的民眾會無感於這兩種懸吊的運動差異。...(恕刪)

我相信一半以上的民眾不知道兩種懸吊最大的差異是舒適性, 而不是運動性
那些老闆車用獨立懸吊, 可不是因為車子追求運動性, 而是追求極致舒適性

treean01 wrote:
大大PO的這個集評...(恕刪)

事實上的確是懸吊越軟貼地性越好, 當然大部分人是不懂也不願懂(理論對他們而言太難了)

所以簡單的說, 軟懸吊的:
好處在於貼地性更好, 理論上抓地力極限可以提升
壞處在於側傾大, 大部分人會覺得害怕, 以為極限很低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