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168 wrote:
這台更重,才2000...(恕刪)
日本原廠規格 1.8 FF 的 FORTIS 才 1320 KG.....
2.0+4WD+TC-SST變速箱的 RALLIART 才到 1530 KG....

同樣四驅 AWD 的 V40CC T5 就1633 KG了 足足比 FORTIS RALLIART 重100KG
還是小一號的Hatchback車型.....

不過這是5缸2.5 T5...


有部分網友很堅持把鈑金加厚一點總是會更安全一點...這
或許我們得先對鈑金的定義談清楚再來說會比較有意義。
一般而言,台灣人談的鈑金,是指hood(引擎蓋),roof(天花板),fender(前葉子板),door(門板),quarter(後葉子板)...
安全性的定義是在於裡面人員的受傷程度。
如果某種穿刺物好死不死穿過了鈑金刺死了某人,那麼加強鈑金強度到可以抵擋這種穿刺能量,就確實對安全性有幫助,然而,
從某物穿過玻璃來刺死某人的觀點來看!不就成了加強玻璃強度也能增加安全性了?
所以正規的安全性研究是從沒談過鈑金厚度的(*),除非您談的是落後國家的車子,然而他們的結構問題絕對比鈑金厚度還嚴重很多,所以問題點還是會回到結構上。
以比較先進的車廠來講,汽車中人員的安全性,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安全帶有沒綁上",然後氣囊數目,接著才是結構,至於認為把鈑金加厚能夠更安全的,就麻煩看看撞擊測試的畫面,那鈑金是折爛到某個程度,這叫做結構,這鈑金如果特別折成某種形狀,以至於撞擊時這鈑金剛好沒損壞好死不死的就刺進車廂裡造成人員傷亡,那才叫做超級的一個恐怖,另外一個狀況是...這鈑金好死不死硬生生的把門給卡死打不開,結果被困在車子裡面的人因為撞擊爆炸起火而"無法逃生"被燒死。
別在這個鈑金上打轉了,從車子的撞擊測試開始以來(據我所知是1977以前就開始),從來沒人把鈑金厚度當作一個研究項目,因為很明白的道理就在上一段講過了。
如果您想談的是Sheet metal跟安全性之間的關係...2002~3年左右nhtsa就已經有研究說明可以減重還維持相同安全性了,這是包括了所有零件的綜合研究(連玻璃都算上了),不過當時使用的研究對象是peugeot 206,過一兩年又發布了減輕重量會死傷更嚴重的研究,可能因此~~我已經找不到了;但是2012年又有用較重車輛的研究,話題是類似的
使用輕量化材料替代各部分零件並保持安全性的研究
這一份裡面你確實會看到鈑金的部分,因為他們是要被輕量化的

*僅止於小弟看過的書籍,如果您有看過任何一本書籍(雜誌就不用了)談論這種鈑金跟安全性的相關研究,請介紹一下,感激。
josephyen wrote:
我想你誤會我的意思,...(恕刪)
抱歉我還是看不懂
就我的了解
IIHS small overlap front crash test
和其他前撞測試的差異
不是在非常剛硬
所有測試物件都算剛硬
最多會在前放一些緩衝材
而是在small(小)!
因為接觸面積小
單位面積車體承受的力量會更大
也對車體強度考驗更嚴苛
就像Euro-NCAP的側撞測試中的圓柱測試
也是接觸面績效小的側撞
這些測試都是測試車輛[整體]的安全性或強度
沒有特別強調哪個部位受力較大
或是建議該改善哪個部份
所以汽車鈑金或蒙皮在哪個撞擊測試的角色都一樣
應該就是影響不大
雖然實際上車禍意外上
會有一些力量極大但接觸面積極小的物件
可能剛好閃過車子結構而一開始使鈑金完全受力
但那樣的發生機會相對很低
所以撞擊測試也還沒需考慮到那裡
就像今天車子前方貨車如載的鋼筋是突出車尾
那車禍發生時是有機會直接戳破擋風玻璃
而插進車室造成人員傷害
但我們[如今]並沒有要求要有更高強度的膠合玻璃
因為發生機會不大
Cloudy Shiau wrote:
抱歉我還是看不懂就我...(恕刪)
這不是我討論的重點。
試想今天撞擊測試不是車撞牆而是車撞車。由於被撞的車體質量固定,且非完全剛硬的撞擊物,被撞後會變形移動。那麼,受測試車重量越重,是不是越吃香?
先不用式子討論。理論上受測試車重量越重,撞擊後的速度變化量越小,動量變化小,也就是衝量小。車體的損毀狀況、人員安全狀況也都會比較好。
IIHS 的兩種正面撞擊的撞擊目標不是大小差異而已。moderate 的撞擊目標前面有一塊比較軟的塊狀在緩衝。IIHS 網站的說明:「a vehicle travels at 40 mph toward a barrier with a *deformable face* made of aluminum honeycomb. 」所以比較像在模擬車撞車的狀況。
相反的,small overlap 的測試:「In the small overlap frontal test, a vehicle travels at 40 mph toward a 5-foot-tall *rigid* barrier. 」就說明撞擊目標是堅硬、不會變形的目標。 類似電線竿或分隔島。
側面撞擊本身就是模擬車撞車,就不用討論了。
也就是說,假設有兩台車,負擔撞擊的車體骨架一樣,但因車皮厚或是有貨物的關係,他們的重量不一樣。在不同類型的撞擊測試也會有不同的結果。車撞車,重的吃香。車撞高剛性物體,輕的吃香。
內文搜尋

X